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以学定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以学定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案例背景】

开学伊始,我们的教研组长就通知我参加余姚市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内容是新修订的七上语文教科书中新增的8篇课文。这8篇课文,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没有既定的课堂经验可借鉴。到底该选择哪一篇课文呢?我突然想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过,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思考、体验和理解。而在这些新增的课文中,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无疑在情感上更能打动学生,引起心灵的共鸣,相信学生也更能有收获和体会。于是,我就满怀信心地选定了这一篇文章。

【案例描述】

片段一:

师:我有一个难题,想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下,可以吗?

生:可以。

师: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他很想去看一场五月天的演唱会,可是他的妈妈怎么也不肯。结果母子俩大吵了一架。妈妈很伤心。这位学生在日记里说:“老师,我不明白妈妈怎么会如此蛮横不讲理。我该怎么办?难道我真的做错了吗?”各位同学,你觉得这位同学有没有做错?他到底该怎么办呢?

生(不约而同地):这位学生做错了,妈妈做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他好,他应该听妈妈的话。

说完这句话,全班学生陷入了沉默。我当时一愣,因为我觉得从学生都非常喜欢的五月天入手,应该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让他们各抒己见。然而学生的回答出奇的一致。我原本预设学生能给出不同的意见,从而得出当我们与父母意见相左时,应该多多体谅父母的苦心这个观点,进而引出今天上课的内容。但是显然学生的反应与我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也许因为听课的老师很多,学生怯场了;也许这个班级的学生都是乖孩子,从来没有与父母意见不合的时候。但不管怎样,如果不能顺利地将课堂导入进行下去,那么这节课可以说已经失败了。我急中生智,赶紧整理了一下思绪。

师:看来大家都是好孩子,懂得体谅母亲。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第一时间理解母亲的。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位作家,来看看他是如何慢慢地读懂母亲,读懂生命的,请看《秋天的怀念》。

片段二:

师:史铁生的命好苦啊,人生风华正茂的时候却瘫痪了。我们往往会被自己的苦难蒙住了眼睛,却忘了去看看他人。而那个人,就是史铁生的母亲。那么,母亲苦在哪里呢?

生1:她的儿子瘫痪了,她的女儿还没有成年。

生2:没有人知道母亲的苦,所以母亲苦。

生3:她得了肝癌,快要死了。

生4:我觉得刚才那个同学说得不对,母亲得的不一定是肝癌,只能说母亲生了很重的病。

……

班级里的学生分成了两派,为母亲生了什么病各执一词,谁也不服谁,不停地从课文中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看法。史铁生的母亲到底生了什么病,其实我课前并没有查询相关资料。因为这和今天的上课主题关系并不密切,却没料到学生会抓住这个细节争论。看着学生们势成水火,我连忙出来打圆场。

师: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很激烈,老师很愿意看到这样争鸣的场景。但是大家不要忘了老师提的问题是母亲苦在哪里。不管她是不是因为肝癌而去世的,但至少我们能肯定,母亲身体上受苦了;而儿子的瘫痪则是母亲心中最大的痛,那是她精神上的苦。所以母亲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打击。她比史铁生更苦。

片段三:

师:描写母亲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动呢?请同学们读一读,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划出来,并小组讨论为什么受感动。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这句“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这句话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母亲默默忍受着“我”的粗暴无礼。而且她还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表现出她很关心我,怕我会想不开,但又不想打扰到我,所以只能“偷偷地听”。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很周全。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既关心、体谅孩子,又能给孩子足够空间的人。那你能不能把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读出母亲的这份心来呢?

学生朗读。

师:太好了,比第一遍读的时候进步了许多。看来这位同学已经通过刚才的分析,体会到了母亲对儿子的那份真情。从他饱含感情的语调中,我们听出了母亲的多少爱。我们学习课文,不仅要学习它的内容,也要体会它的情感,学会通过品味语言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位同学给大家开了一个好头,老师相信我们班还有其他的同学也迫不及待地想将自己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让我们来继续找寻母亲带给我们的感动。

【案例反思】

此次优质课是为了更好地引导语文教师钻研教材,践行“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举行的。“学为中心”,是要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从“以教定学”转化为“以学定教”,就是要把课堂从“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解放出来,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探究的舞台。

1.紧抓学情调查,制定适合方案

学情调查是“学为中心”的前提。学生的基础如何,上课是否活跃,学习上有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对借班上课老师的大考验。导学案在此时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有了它的反馈,教师可以设置教学的起点,为该班量身订制教案,也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思路,明白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情调查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想知道什么以及学生自己能解决什么问题,据此来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同时,通过调查,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较易引起共鸣。

2.减少课堂预设,收获多彩生成

以往每次上公开课以前,我总是将教案写得满满的。从教学目标到作业设计,每一处都要反复修改;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也恨不得把所有的内容都展示出来,力求引导学生按照我的思路走。所以每次上课总是按部就班,学生的表现一直是不温不火,从来没有带给我惊喜。如果仍然按照老的套路,“学为中心”就不能贯彻到这节优质课中。所以我抛弃了以往的上课模式,没有制作精美的幻灯片,也没有详细到标点的教案,更没有向学生灌输自己的观点,而是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思考,去讨论。朗读法是学习语文的一大利器,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那样:阅读是学生的个,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读出文中意,感受文中情,形成个人感。学生的个性差异得到了尊重。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四十几个同学眼中有四十几个母亲。她不再是单薄的纸片人,变得丰富而立体。课堂少了预设,却多了生成和收获。

3.注重情感培养,弱化无效关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秋天的怀念》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母亲对儿子的一片苦心,母亲的形象分析是这节课的重点。这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而不能由教师替代,否则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就会被无情地扼杀。于是在教学设计中,我只安排学生寻找描写母亲的语句,说出自己的感受。因为要求比较低,很多学生都能够完成,我只需要在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在课堂上还是出现了一些小插曲。部分学生为了史铁生母亲是否得了肝癌而争论不休。尽管这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但是却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脱离了课堂的主题。所以我及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避免学生无谓的兴奋,弱化无效关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句话不是挂在嘴边的,而是要时刻记在心间。在“以学定教”的道路上,我才迈出了第一步。虽然这一步走得跌跌撞撞,并不平稳,但我不会原地踏步。和学生一起每天进步,我相信我能做到。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临山镇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