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理护理干预慢性疼痛病人疼痛程度的影响效果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理护理干预慢性疼痛病人疼痛程度的影响效果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敦煌市中医院,甘肃敦煌7362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慢性疼痛病人疼痛程度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慢性疼痛症状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治疗两周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6.7%与60.0%,出院时有效率分别为83.3%与96.7%。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疼痛病人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慢性疼痛;疼痛程度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58-02慢性疼痛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常见病症,如果不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而且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院对伴有慢性疼痛的病人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护理干预,起到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伴有慢性疼痛症状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3±3.6岁,男16例,女14例;干预组: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5±2.6岁,男17例,女1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分析方法:根据患者的描述,将疼痛分为5个级别,分别是不能忍受、重度、中度、轻度、无疼痛[2]。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且前三个级别经过治疗后达到轻度或者无疼痛才视为有效。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

1.4心理护理干预手段:①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潜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的进行纠正;②对患者进行良性心理暗示,对患者不断进行心理安慰,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恐惧与焦虑;[3]③配合使用多种干预技术,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④转移患者注意力,或者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等;⑤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修养环境;[4]⑥与家属达成共识,共同为患者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5]2.结果

2.1入院两周后疼痛程度分析:干预组30例患者有效率为60.0%,对照组有效率为26.7%,两组比较P

表1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疼痛程度分析

组别例数没有疼痛轻度中度重度不能忍受干预组30612930对照组30351160表2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有效率分析

组别例数有效无效有效率(%)干预组30181260.0对照组3082226.72.2出院时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分析:干预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P

表3两组患者出院时疼痛程度分析

组别例数没有疼痛轻度中度重度不能忍受干预组30245100对照组301510410表4两组患者出院时治疗有效率分析

组别例数有效无效有效率(%)干预组3029196.7对照组3025583.33.讨论

疼痛是身体受到损伤和疾病时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当人患有疾病并伴随有慢性疼痛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的心情,对于疾病的治疗会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人为的减轻患者疼痛,对于病情的治疗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都会有积极的影响[6]。

由于慢性疼痛是多种疾病的并发症,普遍存在,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疗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中对该类病人在常规的疼痛治疗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干预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患者出院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7%与83.3%,P

总结治疗经验,本院对于慢性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有了不少认识,开展心理护理时,首先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相互信任和尊重,以平等的态度进行沟通,形成和谐的治疗氛围;其次医护人员要加强素质培养,掌握一定的心身医学知识与技巧,能够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反应;同时与患者亲属形成共识,鼓励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恐惧和焦虑感。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减轻慢性疼痛病人的疼痛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临床上应该广泛推广使用,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疾病的治愈。参考文献

[1]赵继军.疼痛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罗跃嘉.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的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康复,1992,4(7):160-164.

[3]苏萍.浅谈疼痛心理护理技巧[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学刊,2008.2.

[4]吕新云.术后疼痛的心理因素分析[J].现代康复,2001,5(4):92.

[5]周士枋,范振华.实用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474-478.

[6]徐斌,王效道,刘士林.心身医学[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0:14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