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造性地处理思品学科教材之我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造性地处理思品学科教材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课改提出的新问题之一。对于初中思品学科来说,它的意义在于“如何正确处理教材”。在深刻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生活化”、“情境化”、 “活动化” 处理,但在处理过程中要注意捕捉知识生成、创设有效情境和把握学科实质。

关键词: 初中思品教学 把握教材 创造性 处理教材

2011年版思品课标明确提出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教师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任务。教师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因此要营造“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氛围,教师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创造是必然的。

深刻把握教材是处理教材的根基。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凭借。没有对教材融会贯通的深刻理解,就谈不上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正如特级教师霍懋征所说:“千重要万重要,掌握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掌握教材就没有法。”教师要认真揣摩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不能随意调整、更改教材,而应重视教材,做适当的调整、补充或开发。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材处理“生活化”,捕捉知识生成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一旦将它们与书本知识融合起来,就会使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动机,增强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平等对待你我他》第三框“人格尊严不容侵犯”这一课时,老师选取了这样一段材料组织同学们讨论: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这件事被挂在了网上,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下面请同学们发表你的看法,谈一谈:你如何评价乞丐和乘客的行为?乞丐有人格尊严吗?为什么?一语激起千层浪,教室里开始沸腾,同学们纷纷对此发表见解。由于教师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因此学生能有感而发,人人有话可说。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乞丐也有人格尊严,因为我国法律规定: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教师话音刚落,有一个同学站了起来,说:“生活中我看到一些年轻力壮的中年男子也当乞丐,我觉得这样的人,就没有人格尊严。”教室里学生窃窃私语,面对学生“节外生枝”的回答,老师以课上时间有限,课下再接着讨论结束了这个话题,继续教学。

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但没有生成的课也是不精彩的课。从这节课来看,学生对年轻力壮的中年男子当乞丐,不能得到人们对他的尊重,恰恰反映了本节课的一个难点问题,即对人格尊严的理解。教师应抓住学生回答中生成的问题,借此讲清:人人都有维护人格尊严不被侵犯的权利,但要想得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就要自尊、自立、自强,自尊是获得他人尊重的前提。

因此,遵循“从生活走进思品,从思品走向社会”的思路处理教材,绝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生活中与教学相关的现象,而是要精心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的并蕴含人生哲理的“生活原型”,从这一原型出发,处理好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思品知识的学习融入社会生活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之中。

二、教材处理“情境化”,创设有效情境

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教学法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因此,在思品课堂上,教师创设故事情境、角色模拟情境、歌曲情境、试验情境等。

例如在讲授《学会理解父母》一课时,课前十分钟让学生欣赏Flash歌曲《母亲》,营造氛围,引入课题,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情感铺垫。课中用《懂你》这首歌曲,烘托理解父母的氛围,结尾又用《天亮了》这首Flash歌曲把课堂推向了高潮,深入刻画和激发了学生理解父母、爱父母的情感,烘托了课堂氛围,触动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虽然一节课用了三首歌曲,但由于使用合理,层层递进深入,因此渲染了情感氛围,让人意犹未尽。

三、教材处理“活动化”,把握学科实质

基于“教学活动化,活动教学化”的理念,在思品教学中,教师们积极探索和开展活动式教学的形式及教学策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那种“静听”、“端坐”的方式。强调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运用,在活动中感悟,希望通过活动引领学生感悟人生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人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的教学目的,但为了活动而活动的现象也颇令人深思。

有位老师讲《同学朋友》一课时,设计了9个活动。活动1:让学生合唱童谣《找朋友》,唱了8遍。活动2:让学生自己完成书上的人际关系树轮图。活动3:(轻松一刻)给学生40秒的时间可以以打招呼、握手等方式向你的朋友问候,看谁问候的朋友多。(当老师命令一发,教室里叫喊声、椅子噼里啪啦响动声……乱作一团。)活动4:绿色阅读。老师选取了一个篇幅较长的文字材料,让学生朗读。活动5:BBS论坛――闭锁心理危害大。活动6:执笔测试你是否有闭锁心理?活动7:我的金点子:帮助有闭锁心理的学生出主意走出困惑。活动8:人气指数:全班评选出几个受欢迎的同学,并介绍交友经验。活动9:敞开心扉(写给你的朋友一句话)最后在同学们齐唱歌曲《朋友》中结束这节课。在这节课中老师和学生一直处于忙忙碌碌的互动中。课后,我问学生:“你感觉这节课上得怎么样?”学生回答:“挺好玩的。”

初中思品教材虽淡化了知识识记,强化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但思品课绝对不仅仅是领着学生玩。教师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创设了许多教与学的情境,想将内容的呈现与开展的活动融于一体,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化,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坚持内容活动化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活动内容化,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如果设计的活动及其形式过多,频率过快,提出问题又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或者提问的问题没有深度和梯度,就失去了内容活动化的意义,而且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十分凌乱。所以课堂活动设计要把握适度、适量的原则,绝不能为了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而丢了思品课本质的东西。

总之,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因此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需要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09-01.

[2]陶行知.陶行知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3]教育部.初中思想品德(2011版)新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4]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