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飞舞的“蝴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飞舞的“蝴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都说文科生是理科知识的文盲,作为文科生的她,却在科技发明的园地里奏响了最美妙的梦之曲;

都说兴趣是坚持最好的动力,她却抛开兴趣的链条,站在兴趣引导者的肩膀上,用细腻的视角开创自己的科技梦之旅。

不怕破蛹而出的疼痛,她就是生活里飞舞蝴蝶,细心捕捉每一次科技的新发现;

不怕黎明前最深沉的黑暗,她是破晓时最坚强的第一道曙光,敢于等待,勇于凝聚小小的“奇思妙想”汇成科技的。

最坚强的勇者、最谦虚的学者、最不张扬的“小发明家”,她,吉林省松花江中学的高三学生柳蔚迪,演绎着最平凡的人生,也描绘着最闪耀的创新蓝图。

她,最普通,也最耀眼。发明小作品展现在眼前,许多生活的小“麻烦”迎刃而解;一摞摞的获奖证书,是她最真实的蝶变!

柳蔚迪,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会踏入科技创新的神秘殿堂,她觉得一个文科生不会跟理科的活动沾上丝毫的关系,再说,文科生对理科的知识可以说是一窍不通的。

但是,令她自己也惊奇的是,她自从上高中后,就被学校开展的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活动深深吸引着。

创新课上的那些小发明作品,就像一颗颗磁石,让她对科技发明的乐趣萌生并不断增强,引导她去接触这些发明,步步前进,涉足科技世界。

她说,科技焕发着神奇的无穷魅力,创新作品便是她入门的启蒙“导师”。

在一次科技课堂上,科技老师在讲解科技创新时,展示了许多别的学校的同学和老师的发明创新作品,让她感到非常新奇。

其中,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的一件作品:它是根据我们平时在肯德基取吸管的盒子原理而设计的一个类似的盒子,创造性地应用在课堂上,用来取粉笔。

这个发明大大方便了老师的教学,也最大限度地能够让课堂中除学习外的时间不被浪费,彻底地向45分钟要效率。

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作品,她发现了发明的乐趣所在。并且也意识到,其实科技发明不仅仅是孤立的发明,作品不是冰冷的展示,它们其实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要是有更多这样的作品,我们的生活不是会更便捷吗?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柳蔚迪却不只是停留在学习的层面,她每时每刻都是抱着足够谦虚的态度向兴趣学习,并贯穿在生活中的小细节,小点滴中。

不断地去深入生活,从此,她对发明创新的兴趣便一发不可收拾了,越陷越深。

深知兴趣很好产生却很难坚持下去,柳蔚迪利用自己文科生特有的优势,将目光锁定在生活中的许多小漏洞,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她有一双细心的眼睛,不断寻觅发现生活中需要完善的地方。

然后,她充实自己的科技知识,利用自己熟知的原理或知识,多角度地思考,用可行的办法去解决这些或简单或难解的问题,一点点地优化。

她常常说,自己的创造灵感没有诀窍,只在于这种细腻的独特视角。

小视角,大世界。柳蔚迪不正是在诠释她“以小见大”的创意来源吗?

在科技发明的道路上,走得越远,越是感觉到自己身为一名文科生在科技知识方面的匮乏。柳蔚迪于是更加努力地学习,汲取科技知识。

她重新捡起了在初中的时候订阅的有关科技知识的杂志与书籍,一一仔细阅读,弥补之前的空白,同时又不忘记每月即时的杂志和书籍的订阅学习。新知与旧识融汇,为创意发明制造铺垫最坚实的基石。

平时上网时,她也会格外关注一些关于科技创新与发明的信息和最新报道,甚至阅读相关的博客和贴吧,彻底地深入科技创新的广阔世界,尽情呼吸科技新空气。

那些曾经被她轻易地半途放弃的奇思妙想,也再一次被她拾起。她细心分析之所以没有成功地变为发明作品的原因,在一次又一次的往返学校与家中的短短的路途中,不断地在脑中重组、删除、修改。

不管多少次的重来,她都不放弃,直到完全成型展现在眼前。

参与到科技发明比赛当中来,柳蔚迪自称,自己当初完全也是个底气不足的家伙。一个文科生带着兴趣去做科技小发明也就算了,但是要在发明的赛场上跟各路高手一决高低,她倒是有些胆怯了。

当她报名参加太阳能小车比赛时,其实她内心并不确定自己是否可以参加比赛。

但她转念一想,那些获奖的人刚开始不也是不能确定自己会获奖吗?更何况这不但是能否会获奖的问题,更是一个挑战自己,开阔眼界、提高自己动手能力的好机会。

自己要成为支持自己的首要力量,于是她在那一段充满担心的日子里,自己不停地给自己打气,并坚信自己可以和别人一样做到。

最后在全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活动中,他们学校荣获团体一等奖,她也因为作品出色,荣获“创新学生奖”。

关于参加发明比赛的想法,她在第一时间告诉了自己的家人。起先他们也是和她一样有些怀疑她的能力。但不久后,家人还是决定相信她的实力,全心地支持她,并表示只要她喜欢、能坚持下去就行!

后来的比赛中,家人以实际行动表示他们的支持:爸爸积极地为她查找资料,妈妈热心地为她整理和打印材料。

学校方面在科技创新活动方面也给予了柳蔚迪很大的支持,还号召全校师生积极地参加,同时为她提供了练习场地和一些实验器材,成为她科技创新行程里最基础的物质保障。

自我、家人、学校,各方的积极支持,就像是科技创意的羽翼,为她的科技发明全程护航。

在文化课学习与科技创新之间,难免会出现两者“撞车”的情况。虽然柳蔚迪是科技发明的热衷者,但在时间的安排上,她会尽量在自习课、课间或者午休的时候去做,使其不要太耽误学习时间。

平时一有空闲的时候,她就会在那里静静地思索,自己的发明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行优化,该怎么解决。她把这种思考也当作是一种休息与放松。

有的时候,课本上的一些原理与现象也会促使她更进一步地改进作品。

更有意思的是,她越来越意识到,文化课与创新科技二者并不是冲突的矛盾体,而是可以相互互补的。它们有着相似之处――对于知识的不懈探求,前者是理论与基础,而后者则是实践与应用。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柳蔚迪的创新之路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坎坷,但她善于将阻力变成动力,加倍努力去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