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西安市区农民工居住问题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西安市区农民工居住问题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农民工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一支新型劳动队伍,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中坚力量。农民工市民化加速了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然而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问题并不乐观,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速城市化进程,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市 农民工居住问题

2009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把西安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按照规划,2020年西安市主城区面积要达到800平方公里,都市区人口要达到10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但2012年西安市建成区面积只有415平方公里,年末常住人口851.34万人,与规划目标相差较大,这意味着未来10年西安将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期,更多在西安生活、工作的农民工将转变为西安市民。如何使西安市农民工在西安安居乐业,尽早融入现代城市生活之中,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西安市区农民工城市居住存在的问题

(一)居住面积狭小,住房设施简陋,卫生环境较差

农民工住房状况差,有待改善。西安市74.9的农民工住房面积在30平方米之内,60.8%的农民工住房面积为10-20平方米,14.1%的人住房面积为21-3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7.52平方米。另外农民工住房设施基础简陋,50%以上的农民工住房没有厨房,许多人在楼道外或房门口搭灶做饭,或是公用厨房,厨具简单,拥挤不堪。88.3%的农民工没有独立的洗浴设施。夏日没空调,冬日没暖气已成为常态,屋内潮湿、阴暗、不通风,洗衣、做饭、洗澡都在屋子里,卫生糟糕,空气污浊。西安一幢幢高楼大厦,一处处建筑工程,是农民工的双手和汗水换来,他们是我们城市发展和进步的功臣。然而他们"寒酸"的居住条件与现代化城市住房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公共医疗卫生的角度看,民工居住地的医疗卫生服务点较少,设备条件较差,大型医院费用高,使得很多民工有病没钱治、舍不得治,大多数人得病在不太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长期依靠自身免疫力进行抵抗,这些问题的存在,如任其发展下去将不利于城市建设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

(二)未形成规范的房屋租赁市场,住房需求无法满足

在农民工流动性较高和政策瓶颈的约束下,大多数农民工买不起商品住房,城市廉租房又遭到排斥,所以他们选择租赁的方式满足自己的住房需求。因为出租屋即没有政府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繁琐的手续和长时间的审核等待,相对价格也便宜。根据调查显示,西安市区77.1%的农民工是靠租房居住的。由于受自身教育水平和信息来源的限制,他们一般不使用先进的网络手段查询租房信息,大多是通过中介机构或是亲戚朋友介绍亦或自己上门询问的方式租房。但,目前我国住宅租赁市场秩序严重不规范,租赁合同不明确;违法租房多,存在系列安全隐患;房屋租赁中介公司经营行为不正规,从业人员素质差。西安市区农民工租赁房屋时一般不签订房屋租赁协议,而是采取口头协议约定双方权益义务关系,这样以来,一旦发生经济纠纷,农民工没有法律保障。为满足日益增加的进城农民工安其居的愿望,规范健全房屋租赁市场势在必行。

(三)农民工收入低,城市保障性住房的缺乏

农民工对商品房无支付能力,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将农民工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排斥在外。调查显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1913元,其中54.8%的人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6.6%的人月收入在760元以下,唯有9.5%的人月收入在3500元以上。由此反映出多数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仍然偏低。由于城市保障性住房的缺乏,他们无力购买商品房,甚至连过高的房屋租金也无力承受。2012年陕西下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2010]181号),要求:取得居住证的家庭只能申请公共租赁住房。自2010年10月1日起,西安市调整廉租住房面积标准,廉租房保障面积调至不低于13平方米。使用面积低于9.8平方米。农民工由于没有当地市民户口,即使有支付能力,这项惠民政策也无法享受。政策的偏失,并为解决农民工"住"这一人们生存最基本的需求。

二、农民工住房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束缚

城乡二元结构是解决农民住房问题的阻碍。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障碍,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两种不同资源配置制度,以及在城乡户籍壁垒基础上的其他问题。其核心内容是以农业和非农业人口作为身份标记,在公共管理与社会保障方面实行区别对待政策,即非农业人口享有高于农业人口的社会待遇。西安市显形住房政策中,并没有把农民工包括在内,住房的惠民政策也与他们无关。农民工的住房权利因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存在而被剥夺,从而导致了农民工"居无定所"的现状。

(二)关注度的缺乏

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日益增多,不但没有真正给公共服务及政府的环境治理造成负担,没有使治理成本增加还为西安市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农民工显著的民生问题之一住房却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他们中的大多数居住在城中村,且住房环境差,设施简陋,没有分享到过多的社会资源。而政府对他们的保障和支持力度落实不够,对他们最基本的住房问题重视不足,在决策上也没有给农民工住房权问题一个明确的规定。用人单位责任意识不强,提供的集体宿舍拥挤不堪,卫生条件差。政府和用人单位对农民工住房问题关注度不够。

(三)现行政策和法律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明确农民工住房权益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2006年3月《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虽然提到'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1]例如建立各种形式的农民工公寓、集体宿舍等,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这些努力没有从制度上使农民工享有和市民一样的待遇。居住这个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也关乎着人的尊严,然而,缺乏法律的强制性保护,规范性政策有待完善,农民住房问题无法可依。

三、解决西安市区农民工居住问题的建议

(一)提高农民工收入,增强农民工住房购买力

调查显示,2011年西安市区农民工总量约为110-140多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0%,月平均收入1913元。其中约35.1%参加过正规的就业培训,未参加培训人数占64.8%。大部分农民工职业技能低,文化水平较差,靠出卖劳动力以从事服务业或建筑业等,对技术、知识水平要求不高的职业为生。他们辛勤劳动,但高额的房价只能令他们"望房兴叹"。所以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多渠道解决农民工增收难题。另外农民工自身应积极参加职业培训,提供专业技能,增强自身竞争力,从而提高经济实力。

(二)加强全社会关注农民工住房问题力度

农民工不能在城市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中获益,而且他们也没有机会获得经济适用房和住房公积金,被排除在廉租房制度之外。政府部门作为民生要务,应对于民工的住房、租房问题,极协调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有效干预。用人单位应向农民工提供符合住宅安全标准,利于农民工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的宿舍。市民应用包容的心态,客观的视角了解为城市做贡献的农民工的艰辛,从心里接纳他们,消除"歧视",从而使全社会行动起来,帮助农民工解决居住问题。

(三)推进户籍制定改革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在有条件的地区取消城乡户籍差别,取消农业户口,以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为依据,应逐步创造农民工可转化为稳定的城市产业工人和市民的制度环境,实行新户籍治理制度。农民取得城市户口以后,与原城市居民一样,尽同等义务,享受同等权利,对农民工的住房保障作专门的规定。坚决消除事实上和政策上对农民工的歧视,改变"一城二制"的不合理状况。同时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从制度上保证农民获得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

(四)加大公共租赁房的投资建设

总理说过,政府的职责最重要的是要搞好廉租房,让那些买不起房或者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能够租得起房、住得上房。2010年11月3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批转西安市财政局、市房管局、市发改委、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保障性住房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西安市公共租赁住房目标任务是:2015年以前筹建公共租赁房11万套、373万平方米。西安市应贯彻实施好中央的政策,合理规划建设公租房,扩大农民工承租房的队伍。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民工身份市民化的事实性转换,使他们能够稳定长久地居住在城市;有利于促进城市建设的快速前进;有利于实现西安市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通过党和政府,社会各方面的努力,解决好农民工居住问题,让农民工"住有所居"一步步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西安市建筑行业农民工生存状况的调查情况.陕西省政协法制委员会农民工情况座谈会材料,2010-04-15

[2]赵庚科,任柯,杨文选.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城市农民工-对西安农民工的抽样调查与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1).

[3]郝巧宁.西安市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4]周敏.融合与保护-西安市区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3-4.

[5]西安市房产咨询网.http: // www. xafgj. gov/ cn/

[6]西安廉租房申请门槛降低,惠及的低收入家庭增加2万户[N].华商报:2010-09-09

作者简介:陈祺(1988-),女,陕西西安人,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