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根据学情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根据学情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把课教在学生的心上,教在学生的需要处,也就根据学情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如何根据学情教学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的把握非常重要:

1 学会静候,让学生把话说完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在要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往往有学生“长篇大论”,但总有老师“等不耐烦”,还没等学生说完就被老师打断。我们这样做大都是急于给学生以提示,想引导他用简洁的语言(老师预设中的答案)来回答。且不说对文本的解读本就没有唯一的答案,单就教师的这种态度来说,就是对学生不够尊重,没有以平等的姿态来对待学生。长期这样下去,学生也就失去了说话的兴趣和回答问题的信心。因此,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是流畅是吞吐,教师都应该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倾听时要把自己的意愿暂时搁置一边,包括急于想说给学生的建议、劝告等,先让学生把话说完,在学生说不下去时可作提示,但千万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说,只有学生愿意说,教师才能倾听到学生的心声,了解到学生与文本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点拨与引导,把对话引向深入,让阅读的课堂更真切。

2 倾听学生的疑问,善于抓住主要问题

面对教材,学生心里想知道什么,教者不要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想,强加于学生,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来。当然学生提出的疑问,有的难度较大,有的却又太浅显;有的能切中文章要害,把握文章本质,有的却离题万里,与课文八杆子打不着。这时教者要善于把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抓住主要问题。浅显的学生相互解决,难度大的鼓励学生课后查找资料,作更深入的探导。教师要引导学生解决的是那些能够体现课文中心的、作者感情的、写作特色的等问题。如笔者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①本文的作者是谁,他现在在什么地方干什么?②本文作者的父亲是不是一个革命者?③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的人敬重?④鲁迅先生的鼻子真的是碰壁碰扁的吗?等等。像本文的作者是谁这样简单的问题,就可以让学生相互间解决,像本文的作者现在在干什么,他的父亲是不是革命者,与本文内容关系不大,可让学生课后阅读课外资料解决。而像诸如③④这类的问题,教者要紧紧抓住,引导学生重点解决。

3 耐心倾听课堂中的“杂音”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对话的中心。学生个体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而在语文学习中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对同一文本的解读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但是,由于学生在年龄、阅历、学习经历、语文基础等诸多方面又存在一些共性,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同一文本的解读又大同小异。这就造成在课堂上对同一个问题,很多学生的观点近乎一致,而经常又有个别独特的观点出现的现象。对这一个个 “杂音”,教师应给予全然的注意,微笑着耐心地倾听。

如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一课,课中老师深情地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学生朗读中,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觉得课文写得不美!”此时,原来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下子被打破了,气氛变得严肃起来,大家都盯着老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老师在一愣后马上压住心中的扫兴与遗憾,不失温和地问:“老师很想听听你的高见。”那位学生一见老师的笑脸,大方地说:“因为他写得不够详细具体。比如它只说了‘太阳出来了。’为什么不说‘红脸蛋的太阳公公笑眯眯地出来了’?这样写太阳的样子和颜色,多生动啊!”

可以看到,“杂音”有时候是课堂教学的生长点,是好课的亮点,像例中教师能耐心地倾听来自意外的“杂音”,让学生在与课本的交流、教师的交流中经历一次新的语言实践过程,由读中的感悟引起写作上的火花,阅读教学从读懂语言走向发现语言和创造语言。

课堂上唯一不同的声音,往往闪耀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体现着学生的创造个性。新课程强调尊重、保护学生的创造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倾听课堂上那一个个唯一的声音并及时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学生话语中的理性,肯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成绩,对发言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激励;对其他学生,也是个学习的榜样。教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