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紧抓文本做文章 提高教学有效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紧抓文本做文章 提高教学有效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新教程的实践过程中,教师教育教学理念逐步得到改造和重建,曾经偏重于形式创新的课堂教学改革,进入冷思考再认识阶段。特别是关于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结合教学的三个维度:目标与内容、时间与效益、形式与实效,本人认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要心中有书,依据教学吃透教材;二要教之有法,立足教材,适度拓展。下面结合《桥之美》教学案例,略作说明。

教学活动一:解读课文标题:“桥之美”的中心词是什么?“桥之美”的含义是什么?教师给出的答案是:标题中心词是“桥”,其含义是“美丽的桥”。

教学活动二: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作者写了哪些桥?作者笔下的桥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读课文不到2分钟之后,教师开始梳理作者笔下桥的特点。且看教师的讲解答案:乌镇的桥--神清气爽;江南乡间石桥—刚柔相并;长桥—神奇壮观;风雨桥—闲适之乐......

教师对标题解读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不再赘叙。课文是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为了能让普通读者理解和接受这个观念,文章从“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入手,首先摆出一个看法:它“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具有绘画的形式美”。

课文随后举了四个例子,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第一个例子,是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第二个例子,是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的历史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就在于桥有着精心设计的轮廓。第三个例子,是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是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第四个例子写的是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作者没有明言桥所起的作用,不过,我们不妨做一些猜测。如作者说风雨桥上的廊和亭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结合我们欣赏国画的经验,可以想象得到,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在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为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综上所述,作者是以画家的眼光关注桥、关注桥之“美”的。

教学活动三:选择第7段的“鹊桥”作为拓展点:先让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后又联系到“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总结美丽的爱情总是“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 ......

不知道这样的拓展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走出“课外拓展”的误区特别要注意三个问题:其一,拓展问题不能偏移或歪曲了文本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其二,拓展评价不能没有了是非观念;其三,拓展不能改变了语文的本味,把语文课变成了别的什么课。其核心是要树立课外拓展须“以教材为本”的思想。学生只有解读文本、研讨文本、走进文本,才能走出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活动。那些淡化文本、游离文本之外的拓展延伸,只是空中楼阁!同时,课外拓展不仅要尊重文本,更要尊重语文的本味。因此,教师一定要立足文本合理延伸,找到文本和拓展的切合点,进行有效拓展,例如本文所揭示的一些美学原则,如讲究对比、变化、和谐等,不光适用于发现、欣赏品味“桥之美”,我们也完全可以举一反三,将他们作为通用的原则进行一些审美活动,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总之,本文所强调的是,提高阅读的有效性要抓住文本做文章。文本是教学之本,主要凭借,是最好的课程资源。阅读教学首要的是深挖教材,紧扣文本,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而不能漠视甚至异化文本。不解决这些最基础的问题,课堂教学有效性偏低问题就难以得到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