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白塔石碑记录丰州故城盛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白塔石碑记录丰州故城盛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呼和浩特东郊开阔的平川上,有一座白色的古塔拔地凌空,直刺云天,这便是驰名塞外的万部华严经塔。万部华严经塔,蒙古语称“查干・索布尔嘎”,因其白色,又俗称“白塔”,位于呼和浩特市白塔村西南方,距市区17公里。从塔的营造风格看,系辽代时期建筑,大概建于辽圣宗时(983一1031年)。

市民现在看到的是孤零零一座白塔,周围没有任何相关建筑物,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塔下曾有寺庙、城市。古塔位于辽代、金代、元代丰州故城西北角,白塔所在的寺庙,辽代时期的名称已经找不到了,但是金代重修后,寺庙的名字是“大明寺”,元代时期改名为“宣教寺”。

丰州城遗留下来的城墙

看着现在的白塔,不由得在想:原来在白塔的周围曾经是一座寺庙、一座城市。那么,这座城市是什么样子,有街道吗,街道都叫什么名字,居住着什么人?

白塔文物保管所副所长穆格顿老师告诉记者,据他们调查,丰州故城东西宽1100米,南北长1200米,城市中有十字大街,这个十字大街将城市划分为4个坊区,分别命名为东北坊、东南坊、西南坊和西北坊,现在我们看到的白塔就建于城内西北坊的“大明寺”,后来改名为“宣教寺”。

“解放初期,丰州故城四周城体的轮廓非常清晰,肉眼就能看到黄土夯制的土城墙。现在虽然轮廓不那么清晰了,但是站在白塔上向下望,依然还能隐约辨识出来。”穆格顿老师说。西河铁道穿城而过,切掉整个丰州故城的东北角,白塔就在城市的西北角。东南角现在还有保存下来的夯土层。夯土墙是以木板作模,内填黏土或灰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成的。丰州城的夯土层每一层约11厘米,城墙有明显的收分。这种城墙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它能阻止外敌入侵,抵抗冷兵器(刀、枪、箭等)的袭击,并可就地取材,施工也很简便。但这种墙容易被人为破坏,而且不耐风雨剥蚀,天长日久会自行倒坍。“我们现在只能看到部分城墙,我曾呼吁人们把城墙保护起来,因为我在白塔的三年间,城墙已经损失掉了几乎一半,像这样下去,不知道再过三年五载,这些遗留下来的城墙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不能看到。”穆老师不无遗憾地说。

捐资碑再现金代丰州故城

白塔在金代曾经重修过,重修的时间从塔内游人的题记看,应该在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之前,白塔内第一层四周的墙壁上原来镶嵌着十一块石碑,解放前被偷走五块,现在只留下六块,字迹依然完整。从这留下来的六块石碑中,我们能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的粗略情况。也有人说塔内只有九块石碑,其中两块只是嵌进去的状态,痕迹很浅,其实不是镶嵌的石碑,解放前可能只是被窃走三块石碑。究竟是有十一块,还是九块,现在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现在能看到的有六块石碑,这六块石碑字迹完整,碑文中开列的全是金代人们重修白塔时,捐资人的住址、姓名、民族、官职、籍贯等内容。从这几块石碑记载的文字我们最起码可以得知,金代人们修建古塔神庙时,统治者常常以捐资的形式来筹划资金。完事以后,会把这些捐资人的姓名和相关信息刻在一块石碑上,立于修缮过的建筑物上或者建筑物的附近。在青城各大召庙附近以及一些桥附近,就有很多这样的碑,后来人们研究历史很多就是从这些石碑中了解情况。虽然当时人们立这些石碑的目的不是为方便后人研究,只是为让人们记住曾经的捐资者。但是,这些石碑记载历史的功能却从这些碑文中体现出来了。

穆格顿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碑文没有具体的年款,他们猜测具体的年款可能在被盗走的石碑上,但是,从现在遗留下来的六块碑文上面的捐资人的住址、姓名、民族、官职、籍贯等内容,以及塔内游人的题记中仍然可以推知,这些石碑就是在金代修塔的时候镶嵌进去的。比如碑文上面神山等地名,都是金代的地名,碑文中所提到的官职,也只有在金代有。

从碑上捐资者的籍贯看,我们可以知道,当时丰州城的街道有东街;城关有东关,西关;城内的坊有东南坊、东北坊、西北坊;城内的巷子有裴公裕巷、刘公进巷、康家巷、张德安巷、刘大卿巷、南馆巷、张居柔巷、都统临街巷、官察巷、官察北巷、固染巷、麻市巷、酪巷、福田院巷、药师阁巷、牛市巷、北禅院巷、祁门衙巷、大觉寺后巷、大师殿巷、东尼后巷、杨延寿巷、海会巷、县衙巷等二十余个巷子。由此可见,金代的丰州城有街、有关、有坊、有巷。城内有大街相通,又有许多的小巷子通往大街,城呈长方形。从牛市巷、麻市巷、酪巷、药师阁巷、固染巷等地名我们知道,当时的丰州城有牛市、麻市、酪市、药材等市场,有染布的作坊等等。从北禅院巷、祁门衙巷、大觉寺后巷、大师殿巷等地名,我们又可以知道,从前的城市内有一些寺庙,这些寺庙的名字从这些街巷的名字中我们就可以推断出来。

民族融合繁荣的古丰州城

现存的捐资碑中,提到很多丰州地区的邑、村、庄,其中有华严邑、大悲邑、大岭东村、神山东村、神山西村、苏家户、刘家庄、南店村、横河村、细泉子、北店六十户、灰泉村等近六十个村庄,上面所列举的只是看着清楚、能理解的村名,有些村名看上去是那么怪,如蒲浑绰、龄寿郎君庄、金城、乃敕庄、长寿谋克庄等等。以上所记载的只是留下来的六块碑上面的村庄,如果加上丢失的那几块碑上面的村庄,估计更多。可以想到,当时的古丰州地区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农业地区,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口和村庄。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些地方虽然是农业地区,村庄也大多数是汉语名,但是,其中也有不少少数民族语言地名,如乃敕庄等。

碑文中还记有不少当时少数民族的部族名称,如东通始族、河海族等等,他们可能属于契丹族,也可能属于女真族。我们不知道这些族人在哪生活,居住在什么地方,但是,当时他们确实捐资重修白塔,他们一定和丰州城有关系,不然他们的名字怎么会刻在上面,由此可见,那时候的古丰州城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地方。据资料,丰州城早在辽代的时候就是一个北方各族人民贸易的商榷所在,这座城市是一个商人云集、百货交汇之地。到金代,丰州地区的华严邑,更是一个闻名遐迩的榷地。在元初,丰州城不仅是一处繁荣的中等边城,也是东西交通的枢纽。

《呼和浩特文物》中记载,辽代的丰州为丰州天德军节度使治所,州下辖有两县,即“富民”和“振武”。丰州城的毁坏,主要是元明交替之际,由于战事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丰州人口大减,城垣颓废。丰州城的遗址只留下仅有的一座万部华严经塔(白塔),其他建筑物已不复存在。如今住在万部华严经塔周围的百姓,在丰州城故址内耕 地时,往往会发现一些铜钱、瓦当等古丰州城遗物。一位田姓居民告诉记者,他们的祖辈在耕地时偶尔能找到一些古钱币、铜棋子、瓦当等古代 物品,并且还发现一对古代捣东西用的钵子、古丰州人曾经用的锅头以及古丰州居民铺得很漂亮 的地面。巍然矗立的万部华严经塔见证着古丰州城的兴衰,仿佛依然在述说着这块土地曾经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