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标志的联觉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标志的联觉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标志作为视觉符号,是设计师精心之作,融入企业文化、理念、思想、意境等诸多元素。基于这种包含多重意义的标志引发我们无限联想。

关键词:标志;图案;色彩;联觉

中图分类号:I25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103-01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发生引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音乐方面有造诣的人,听到一定的音乐会联想到视觉,这就是一种视听联觉。譬如:今年《中国好声音》的一名叫塔斯肯的选手,他的歌声让听众产生画面感。同样,其它的感觉亦能引发其它的联想,如:“春风像妈妈的手拂过脸庞”;一提到橘子,我们的嘴巴已经嗅到橘子的酸味……这些都是联觉的表现。

标志做为一个视觉符号,承载着企业或者社会团体的理念、信仰、精神、责任、目标等诸多因素。设计师在设计标志时就已经不自觉地把这些元素融入在标志的设计过程中,最后寻找一种合适的、美观的、醒目的视觉符号作为载体来诠释。基于标志的设计思维和设计过程,我将对标志这种视觉符号进行如下联觉研究

一、针对标志图形的联觉研究

图形是标志确定其动势和气运的基础。对图形的准确把握和对图形的精确研究可以很好的为未来他人设计标志提供思维和基础。图形注重结构的创新与美感,以视觉感染力强、形式多样、形象生动为特点。

(一)具象图形标志

具象图形是运用某一具体形象设计主题,它具有亲切和直观的效果。具象图形标志这类标志容易让人接受,特别适合儿童题材和餐饮类的设计作品。这类图形标志使人情不自禁地身同感受,身临其境。如小象乐园的标志让我们联想到这个乐园是为小朋友开设的,乐园里有许多可爱的动物,乐园的主人很热情,正在微笑着,展开双臂欢迎小朋友;而家外家餐馆的标志让我们联想到这是一家做中餐的餐馆,装修也是中式的,环境很安静,味道还有土家菜的感觉,正在香飘四溢。诸于这类具象图形标志,可以引发我们无限遐想,触发味觉的、联觉的、甚至还有嗅觉的。

(二)抽象图形标志

抽象标志图形通常以一些完全抽象的几何图形、文字、或者符号来表现,使抽象图形形象化、趣味化,是抽象图形标志的特征。这类标志具有较强的艺术审美性,容易让人产生联想。比如2007年在武汉举办的六城会的标志,既像以手为造型基础,又像和平鸽图案。基于这种抽象的表达,我们不直觉地联想到“和平、团结、友爱”等主题。今日话题的标志是基于眼睛与“日”这个汉字相结合设计的抽象标志,用逗号加以画龙点睛。让我们联想到用眼睛去观察世界,用心去体会世界,今日话题虽已结束,但留给我们的思想和话题还在继续,意味深长!

二、针对标志色彩的联觉研究

(一)标志的色彩引发温度感

色彩本身就分冷暖和中性,如金、黄、红属于暖色调,使人感觉温暖;绿、蓝属于冷色调,使人觉得清新、凉爽;红紫和黄绿属于中性色,使人觉得既不冷也不暖。标志在色彩运用上就会考虑其温度感,如下面的重庆市标采用红、黄两色,除了产生高明度吸引他人注意之外,这种温暖感让我们情不自禁联想起重庆人的热情和活力。

(二)标志的色彩引发距离感

明度高的暖色诗人感到距离小,称为前进色;明度低的冷色使人感到距离增大,称为后退色。在标志运用中,我们明显感到服务类的行业需要拉近与客户的距离,所以使用高名度的暖色,如麦当劳、可口可乐、航空公司等诸多知名品牌的标志都采用了暖色调。

(三)标志的色彩引发轻重感

深色感觉重,感觉轻;暗色感觉重,明亮色感觉轻。明度一样时,暖色感觉轻,冷色感觉重。黑色最重,白色感觉最轻。标志的色彩引发的轻重感在不同的行业标志上得到印证,运动类标志喜欢暖色调、浅色调,以此让人联想到轻盈、速度,如李宁、耐克;而重工业类和电子产品类就喜欢用冷色调、黑色调、深色调,以此让人联想到历史厚重、质量可靠,如西门子、巨力集团。

(四)标志的色彩引发动静感

暖色使人兴奋,为动感色彩;冷色使人沉静,为静感色彩;商店以红、金色为装饰的主调,可以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明快浅淡的色彩使人轻松,灰暗浓重的色彩使人抑郁。

三、未来标志,不同感觉的互相补偿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发展,未来标志可能立体化、动态化。或可看、可听、可触、可嗅……当发展到这个时候,我们设计师在设计标志时就要全方位考虑标志满足人的多重感受,与此同时,标志带给我们的感觉也可以通过不同人体器观互相补偿。如针对盲人,我们的听觉标志可以带给他另一种非凡认知。总之,不同感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全方位、多层面的感受和认知可以让我们更美妙的认识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王芙亭.标志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

[2]吴国欣.标志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3]文虹.标志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赵 方(1981-),女,湖北武汉市人,讲师,硕士。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艺术学部。

张 静(1968-),女,湖北省武汉市人,讲师,硕士。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艺术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