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作文由“难”变“易”之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作文由“难”变“易”之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作文难,这是个不争的事实。那么,应当怎样突破作文瓶颈,为中职生写作“排忧解难”,使其迅速掌握“用我手写我心”的作文之术?笔者试从“强化阅读积累、观察积累与实践积累,激发写作兴趣、自信与潜能,加强写法指导与训练”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讨,旨在提高中职生的写作水平与专业素质,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职生 作文教学 策略与艺术

古有“蜀道难,难以上青天”之说,今有“作文难,难以无从下笔”之尴尬。后者,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当前中职生的写作困惑。最近,笔者对合师各专业学生的作文情况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有两项数据令人担忧:第一,36.5%的学生怕作文,觉得写作文力不从心,无从下笔;第二,16.8%的学生作文抄书刊或复制网上内容。究其原因,主要症结在于:中职生积累欠缺,作文动力不足,写作方法不当。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促使中职生作文由“难”变“易”,教师就要果断出手,对症下药,灵活运用以下策略与艺术来施教:

一、强化积累,给作文注入源头活水

毋庸讳言,中职生是与普通高中擦肩而过的“另一半”。他们的知识基础不牢固,作文能力相对较弱,以致作文时“思维短路,无从下笔”,影响进步,制约了发展。鉴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只有强化积累,才能给中职生作文注入源头活水,使其汇成“胸藏万汇凭吞吐,笔力千钧任歙张”的河流乃至。

古语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语中的,强调积累是“至千里”、“成江海”的必要条件。无疑,积累也是中职生摆脱作文困境,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应加强中职生积累方法的指导:1.阅读积累――通过精读、略读、速读等各种手段,科学而有效地积累文化瑰宝中丰富多彩的语言素材和结构方法,开拓写作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正确表达思想。它包括课内与课外的阅读积累。(1)课内阅读积累必须坚持“两个结合”:①把融会贯通地理解、掌握语文教材中的知识体系与积累优美词句、语段、美文有机结合;②把训练提高中职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与积累布局谋篇等构思方法与写作技巧有机结合。(2)课外阅读积累务必做到“三多”:①多读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地理、军事、科技等各种课外书籍、报刊,从中吸收语言精华,拓宽视野,陶冶情操;②多思各种读物中不同体裁文章的思想内容,结构方式以及精妙之处与点睛之笔,在欣赏中学习、借鉴名家的写作方法;③多写读书笔记、日记或周记以及阅读心得体会,自觉养成勤练笔的好习惯。2.观察积累――通过有目的、全方位地观察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社会现象,以及收看电视新闻和浏览网上的最新信息,并将重要内容记录下来,从观察中积累丰富鲜活的写作材料。3.实践积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工厂企业,游览名胜古迹,走访社区,开展社会调查,参加各类比赛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从实践中广泛积累素材和进行作文训练,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总之,中职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坚持把阅读积累、观察积累和实践积累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付之行动,广采博取,才能厚积薄发,使其作文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文思泉涌。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体验作文乐趣

中职生之所以畏惧作文、缺乏作文动力,就因为他们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一篇好文章来。作文的一次次失败,使他们越写越怕,彻底失去了自信心,导致了心理上的恶性循环。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全面激发中职生的写作兴趣,千方百计让他们体验作文的乐趣与获取作文成功的喜悦,享受殚尽竭虑后的欣慰与幸福。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的智力活动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心理可塑性强。他们能够满腔热情地干好自己喜欢的某件事,但对不感兴趣的事则置若罔闻,甚至深恶痛绝。写作就是其所恶之事。因此,教师应当准确把握中职生这种多变的心理特征,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激发其写作兴趣,消除其对作文的排斥厌恶心理,使其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和享受。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设法让中职生树立自信。因为自信是一个人勇往直前、战胜困难与获取成功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要使中职生树立起自信心,教师就必须处处留心其作文的每一点进步。比如中职生习作中精彩的开头,凝练的结尾,抒情的段落,美妙的句子,哪怕是一个不俗的词语,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当中职生不断受到“成功”的刺激和鼓舞时,自信心就能树立起来并逐渐增强。同时,对于他们的“佳作”,除了在班上宣读、展览交流之外,还可以推荐到校刊《东坡风》或其他刊物上发表,赢得更多“粉丝”的“欣赏和青睐”。这样,不仅能让中职生直接体验了成功的愉悦,而且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与潜能。当中职生的写作自信一旦被调动和激发起来,他们就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中来,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并把其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用文字表达出来,大有不吐不快之感。甚至人间百态,自然风光,喜怒哀乐,情感所致,都可以尽情地抒发出来,写成一篇篇好文章。因此,教师只有抓住中职生作文的心理特点,全面激发其写作兴趣与自信,才能让中职生跳出“害怕”作文的怪圈,使其作文走向“成功――自信――再成功”的良性循环之道,写出更多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的好文章,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与专业素质,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

三、授之以渔,让学生作文自由挥洒

纵观中职生的作文,结构混乱,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远离生活,远离体验,远离观察”,或记流水账,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可以说,中职生作文所欠缺的恰恰是正确与科学的写作方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加强对中职生的写作积累指导和激发培养其写作兴趣与自信之外,还要花大力气进行有针对性的写法指导与训练,引导中职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不断探索作文规律,让其作文逐步达到能“用我手写我心”的自由挥洒的境界。

那么,应当如何加强中职生的写法指导呢?关键是落实“作文三步法”:

第一步,列好作文提纲。众所周知,要写好文章,就得讲究审题立意与布局谋篇,先拟好简洁明了的写作计划,即作文提纲。其基本内容包括标题、中心、段落、层次安排、标明重点等几个方面。作文标题基本限定了写作范围(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与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因此,只有根据标题审清题意,才能明确怎样写和避免“跑题”、偏离中心的毛病。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只有确立了主题,才能围绕中心选材,根据重点安排结构及详写与略写等等。例如,列记叙文提纲就可采用以下方法步骤:(1)拟定(命题作文除外)、审清题目;(2)确定中心思想;(3)安排结构:①总分式,②并列式,③递进式……等;(4)标明段落、层意及重点。作文提纲力求完整、简洁。叙事类作文要说清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写人类的作文须反映主人公的外貌、性格、事迹、品质。

第二步,精心选择材料。要想写出“有骨有肉,血肉丰满”的好文章,就必须根据作文提纲、围绕中心来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写作。选择材料时应注意:(1)材料必须真实。即所选择的事件、人物、环境、景物等各种材料必须符合生活实际,真实可信,合隋合理。最好是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真实感人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内心的真情实感,写出的文章才有说服力,能打动人,给人以启迪,引起共鸣。(2)材料必须典型。即选择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典型事件、典型场面、典型细节以及典型动作、语言、心理、表情等材料必须具有代表性、普遍性,最能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鲜明地反映事物的精神面貌。(3)材料必须新颖。即所选择的材料必须新鲜、活泼、独特,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既能催人奋进、陶冶情操,又能使人耳目一新、获得全新的体验与感受。

第三步,认真修改完善。常言说得好:玉不琢不美,文不改不精!历代文人墨客都十分注重文章的修改,而且越改越精美。从王安石通过推敲“到”“过”“人”“满”等十多字来精选“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中的一个“绿”字,到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红楼梦》,都充分证明了修改文章、佳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就应当教会中职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使其更好地掌握修改技法要领:(1)统观全篇,“把脉诊病”。先整体浏览已写好的文稿,从全局出发,“诊断”中心是否明确、新颖、扣题,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结构是否合理、紧凑,层次是否分明,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等等,然后“确诊”:无“病”放行,有“病”则“治”(修改)。(2)“针对病情,对症下药”。若文章偏离题目方向,中心不明确,详略不当,材料不典型的,就需要重写和补充材料;若结构不合理,层次不分明的,就需要调整增删内容;若语句不通顺,标点不正确的,就通过朗读文稿来调整语序、合理搭配及标出正确的标点符号。

显然,作文既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中职生必须迈过的“一道坎”。破解的方法虽然很多,但万变不离其中。中职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强化词句篇章等各种知识的积累,不断增强写作自信和发挥写作潜能,运用正确与科学的写作方法来加强实践训练,才能领会作文由“难”变“易”之术,扎实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和掌握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