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冯小刚在港“发飚”说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冯小刚在港“发飚”说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活动中,冯小刚在出席了一个中文电影展望论坛时突然激动起来,对自己影片在港票房欠佳表示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看法:“比如魏德圣,整个香港都知道他,而我在内地都卖了十年的钱了,我都没有他一年的名气大。”“我的片子(《非诚勿扰》)在内地一天卖两千万,在香港一个月才两百万,因为香港观众觉得台湾电影比内地电影牛,他们看不起我们,怎么说?X!(粤语粗口)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腆着脸去追他们呢?我的话很直,如果伤害了香港观众,对不起,我没办法,我要说真话。”(见《羊城晚报》相关报道)

其实,内地电影在香港也曾卖座――虽然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事儿了,如《刘三姐》、粤剧电影《搜书院》等。“黄金十年”(指1980年代初至1990年代初)及其后绝大部份的电影是在反映香港这座滨海都市的故事。换言之,香港电影实质上是都市电影。此后内地电影能够在香港稍为卖座的都是古装片,如《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这些影片在港都有过两千万票房的记录,而内地城市题材电影却无一不在香港铩羽而归。这也正应了笔者曾经指出过的――内地虽有城市题材电影但没有城市电影。内地时装片里的城市都是虚的,没有城市灵魂,甚至会出现莫名其妙的假城市。这关系到体制问题,冯小刚和他的内地同行也无能为力。

内地无城市电影是其一。其二是文化差异。语言障碍最明显不过,语言的巧妙在于意会、在于风俗、在于思维习惯、在于语音利用等,粤语方言与北方语系完全南辕北辙,看看每年央视春晚在广东地区收视奇低就知道其中奥妙。至于好莱坞很多影片能够在港屡创佳绩,又或英国、法国、日本、韩国一些影片在港受到欢迎,似乎也有语言问题,但内容、手法、偶像却破除了这些障碍。另外,香港作为国际都会,英语运用较为普遍亦是形成外语电影比内地电影更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说到此,冯小刚的那句粤语粗口其实也关乎文化差异。事实上,他不一定了解这句粗口的真正含意或者低俗程度,就像《太阳照常升起》黄秋生那句对着电话说的极为粗鄙的粤语粗言,又或《疯狂的石头》那句“顶你个肺”。相信姜文和宁浩对这粤语对白是“蒙查查”的,一如广东人对“牛逼”此语的一知半解。

不过,冯小刚说魏德圣“不过一年”就比他拼搏了十年的知名度要高,则有所误解了。25年前,《黄土地》在港成为罕见的电影文化现象,陈凯歌知名度骤然高过已成名的侯孝贤、杨德昌等台湾导演,但两位台湾导演就没说出“香港观众觉得大陆电影比台湾电影牛”这样的话来。由此可见,香港观众只是承认好电影,倒未必是因产地而歧视。冯小刚说香港观众不喜欢大陆电影,道出了事实。电影创作是否能够与外部环境进行无缝的文明接轨?恐怕是内地电影需要面对的问题。这也是冯小刚们同样无能为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