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几种杀菌剂防治梨树黑星病效果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几种杀菌剂防治梨树黑星病效果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为筛选出防治梨树黑星病的有效药剂,以黄金梨为对象,对梨黑星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0%己唑醇悬浮剂的防效最好,其2 000、3 000、4 000倍液3个处理在梨树叶片上的防效分别为87.23%、83.17%、80.61%,在果实上的防效分别为86.21%、83.12%、80.29%。15%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 000、4 000倍液,40%腈菌唑乳油6 000、7 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6 000、7 000倍液的在梨树叶片和果实上的防效均在 80%以上,供试的4种三唑类杀菌剂防治梨树黑星病的理想药剂。

关键词 杀菌剂;梨树黑星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6.61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134-02

梨黑星病是由真菌危害所致,病原为子囊菌亚门腔囊菌纲格孢腔菌目,其无性型为半知菌亚门的梨黑星孢,病斑上长出的黑霉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受害部位主要是果、叶、新梢等绿色幼嫩组织。叶片受害后,先在叶背面沿叶脉或支脉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产生黑色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遍布黑霉,叶正面病斑处褪绿变黄而导致叶片脱落,引起梨树早期大量落叶,受害严重时,叶片、新梢、叶柄等枯死,果实生长受阻碍,叶片早期脱落,削弱树势,花芽分化不良,造成减产。果实前期受害在果面产生淡褐圆形小病斑,后逐渐扩大,表明长出黑色霉层,随着果实增大,病部渐凹陷,然后逐渐木栓化,甚至畸形龟裂,病部果肉变硬,具苦味,果实易提早脱落。果实生长后期受害,果面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近圆形黑色病斑,表面干硬、粗糙,霉层很少,果实不畸形。采收前受害,果面出现淡黄色小病斑,边缘不整齐、多呈芒状,无霉层,采收后如经短期高温高湿天气,则病斑扩展很快,并长出大量黑色霉层[1]。为及时有效控制梨黑星病的危害蔓延,采用苯醚甲环唑、己唑醇、腈菌唑、氟硅唑、多菌灵进行了梨树黑星病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临朐县龙岗镇河南村,试验田块的面积为0.3 hm2,树龄12年。土壤为黏土,pH值7.0,有机质含量1.4%,管理水平一般。

1.2 试验材料

试验作物为梨树,品种为黄金梨。防治对象为梨树黑星病。供试药剂:15%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山东省青岛润生农化有限公司生产,市售品),农药登记证号为PD20090622;30%己唑醇悬浮剂(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市售品),农药登记证号为PD20102024;40%腈菌唑乳油(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品),农药登记证号为PD20083879;40%氟硅唑乳油(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品),农药登记证号为PD20082343;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新沂市科大农药厂生产,市售品),农药登记证号为PD20081055。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6个处理,分别为15%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 000、4 000、5 000倍液,30%己唑醇悬浮剂2 000、3 000、4 000倍液,40% 腈菌唑乳油6 000、7 000、8 000倍液,40% 氟硅唑乳油6 000、7 000、8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800倍液,以清水作空白对照(CK),每个处理重复4次,共64个小区,每个小区 4株树,小区之间有保护行,随机区组排列。所有试验小区的条件均匀一致。

1.4 试验方法

在梨树黑星病发病初期,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进行全株均匀喷雾。以所有叶片正、反两面药液欲滴为度。先喷清水对照,供试药剂按不同处理剂量,依次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均匀喷雾供试药剂,连喷3次,每次间隔10 d。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施药前调查发病基数,于第3次药后10 d调查1次。每次调查2株树,每株树按东、南、西、北、中5点取样,每点取当年生枝条上的20片叶及20个果,根据以下分级方法记录总叶(果)数、各级病叶(果)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病叶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0%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1%~25%;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40%;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41%~65%;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5%以上。

病果分级标准为0级:果上无病斑;1级:每个果上有病斑1~2个;3级:每个果上有病斑3~4个;5级:每个果上有病斑5~6个;7级:每个果上有病斑7~10个,部分病斑相连占果面积1/5左右;9级:每个果上有病斑10个以上,病斑相连占果面积1/4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经观察,各药剂处理区均无药害发生,对梨树安全性好,对非靶标生物未见有影响。

2.2 防治效果

从表1、表2可以看出,以30%己唑醇悬浮剂防治黄金梨黑星病效果最佳,其2 000、3 000、4 000倍液3个处理在梨树叶片上的防效分别为87.23%、83.17%、80.61%,在果实上的防效分别为86.21%、83.12%、80.29%。其次为15%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 000、4 000倍液在叶片上的防治效果达84.79%、81.80%,在果实上的防治效果达83.73%、81.17%,40%腈菌唑乳油6 000、7 000倍液在叶片上的防治效果达84.68%、80.54%,在果实上的防治效果达83.63%、81.03%,40%氟硅唑乳油6 000、7 000倍液在叶片上的防治效果达82.30%、80.76%,在果实上的防治效果达81.20%、80.12%,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效最低,与供试的4种三唑类杀菌剂防效差异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三唑类杀菌剂己唑醇悬浮剂、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腈菌唑乳油和氟硅唑乳油对黄金梨黑星病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供试药剂中30%己唑醇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15%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40%腈菌唑乳油6 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6 000倍液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佳,药效持效期较长,对梨树安全性好,无药害发生,可在梨树生产上推广使用。在梨树黑星病发生前或发生初期使用,每隔7 d左右使用1次,连续喷药3~4次为宜。

为延缓梨黑星病菌抗药性的形成,在梨树生产上应采用不同类型的杀菌剂轮换使用,保护性药剂与内吸性药剂

之间交替使用,以提高防病效果,避免使用单一药剂引起致病菌产生抗药性[2]。苯醚甲环唑、己唑醇、腈菌唑和氟硅唑都属于三唑类内吸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抗菌活性高,对真菌尤其是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引起的病害有广谱性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抑制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最终使病菌死亡,阻止梨树黑星病病菌的蔓延,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3-4]。多菌灵属于苯丙咪唑类杀菌剂,干扰梨树黑星病病菌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影响细胞分裂,起到杀菌作用。

降雨量和阴雨天天数是影响黑星病的发生危害程度重要因素,要控制梨树黑星病的发展和蔓延,最重要的是适时防治,使用己唑醇、苯醚甲环唑、氟硅唑、腈菌唑等化学农药要严格按照登记批准的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5-6]。同时,施药时还应注意均匀喷洒至叶片正反两面及果实表面。

4 参考文献

[1] 郑亚茹,杨素英,邢溪,等.梨黑星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河北果树,2011(2):15-16.

[2] 齐永志,张小风,王文桥,等.梨黑星病菌抗药性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8):47-50.

[3] 岳文英.四种农药防治梨树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J].中国果菜,2011(7):44-45.

[4] 柴全喜,宋素智.梨黑星病的综合防治[J].果农之友,2014(5):24,38.

[5] 马明臻.梨黑星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4(12):128, 130.

[6] 张海娥,乐文全,徐金涛,等.梨黑星病侵染过程中叶片相关病程物质含量的变化[J].河北农业科学,2014(2):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