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之翻译(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之翻译(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考查题目中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不仅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也考查考生的领悟和表达能力,所以近年一直是命题者较为看好的考查题型。那命题者容易在哪些方面命题?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该用怎样的方法应付?下面结合2007年的高考题,给予一定的指导。

一、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高考的文言翻译题对文言文固定句式的考查涉及,在2006年高考中成了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新热点,而在2007年高考中还加强了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18套高考试卷中,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地考查了这一知识点。

例1.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2007年高考安徽卷)

例2.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2007年高考天津卷)

备考宝典:翻译时首先要掌握固定句式的含义,把文言文固定句式转换成现代汉语句式,然后在翻译时套用这个句式便可。例1句考查了“特……而已(耳)”这一固定句式,其含义相当于现代汉语“只不过……罢了”这一句式,在翻译时我们只要套用“只不过……罢了”这一句式,把“与庸俗人同好”翻译的内容放入该句式中即可,该句译为: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与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罢了。例2句考查了“所以”这一句式,其含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原因”或“用来……的”这二句式,该句是表原因,而不是表方式,因而选用“……的原因”这一句式,再因为这又是一个判断句,根据句子特点,翻译时采用“这是……的原因”这一句式,然后再把“愚者大过”的翻译内容放入句式中,译为: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

【现场练习1】翻译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

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乃复以为枢密副使。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特嫉恶太过耳。”(节选自《宋史・吴育传》)

1.不杀绶,无以示天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育刚正可用,特嫉恶太过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对特殊句式的句子的翻译,历来是高考中重点考查对象之一,在2007年高考中被广泛关注,所占分量很大。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造成失分。

例3.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2007年高考浙江卷)

例4.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2007年高考山东卷)

备考宝典:例3句考查了“相”作人称代词时常常前置这一特殊句式,翻译时要把语序理清,才能做到准确翻译。翻译时先把该句的顺序整理为“余意其甚怨我,不敢以书闻相”,然后再按此顺序翻译即可,该句译为: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例4句考查了用“为……所”表被动这一特殊句式,以及“由是”这一固定句式,翻译时把“为……所”译为“被”,“由是”译为“因此”,整句译为:皇帝虽然用这样的话解释此事,然而(王戎)被清廉谨慎的人鄙视,因此损害了名声。

【现场练习2】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是什么特殊句式,并翻译。

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日:“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谦性故刚,遇事有不如意,辄拊膺叹曰:“此一腔热血,意洒何地!”视诸选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又始终不主和议,虽上皇实以是得还,不快也。徐以议南迁,为谦所斥。至是改名有贞,稍稍进用,尝切齿谦。(《明史・于谦传》)

1.言南迁者,可斩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京师天下根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谦性故刚,遇事有不如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徐以议南迁,为谦所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

例5.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

例6.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2007年高考安徽卷)

备考宝典:两句中分别考到了“谨”的翻译,而“谨”的义项:①谨慎、小心,②恭敬,③微末、细节,④语气词,表恭敬语气,⑤郑重。例5句中的“谨”是一个易错点,看上去好翻译,很多考生译为“小心”,句子读起来也很通顺,实则不然,我们只要结合上文的“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和下文“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我们就可判断,它的意思为“恭敬”更合适,这一用法与在高中语文读本《荆轲刺秦王》一文中的“谨斩樊於期头”用法一致。而例6中的“谨”就可译为“小心谨慎”,这可以根据上文“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和下文“勿令损毁”的语境中来判断。可见,我们在翻译时,不能只着眼于单个句子,而应该具有语境意识。

【现场练习3】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练习。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节选自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 放:放任恣纵

B.不得奋见于事业。 奋:勤奋努力

C.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掇:选取

D.往往探其奇怪。奇怪:奇特怪异的现象

2.指出下面“穷”的意义和用法。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非诗之能穷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陶渊明《桃花源记》)答: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司马光《训俭示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例7.始城州,周十三里。(2007年高考海南卷)

例8.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2007年高考山东卷)

备考宝典:名词活用现象主要有: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如例7中的“城州”是两个名词连用,且是句子的谓语,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前一个名词“城”活用为动词才能使句子成立,因此可判断“城”是名词用作动词,译为“构筑城墙”的意思。形容词活用现象有:用作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如例8句中的“奇”是一个形容词,后面带了一个“之”作宾语,根据语法知识,我们知道形容词作谓语是不能带宾语的,只有活用为意动用法是才可,因此判断“奇”一定是活用为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奇异”。

【现场练习4】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练习。

马骇舆,则君子(指乘车人)不安舆; 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 庶人骇政,则莫若息之。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水则(语助词,无义)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荀子・君道篇》)

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情况并翻译该句。

1.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骇舆,则莫若静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庶人骇政,则莫若息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主要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等。特别要注意的是,有时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词连用,正好是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词语,这种“貌似”现代汉语双音词的一些词语容易造成错觉,使人望文生义,把它们当作一个双音节词语看待,造成理解上的错误。这一知识点也是高考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例9. 其身体则可。(2007年高考湖南卷)

例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007年高考上海卷)

A.博涉书记 B.善待遇 C.访以当时之事 D.可以自娱

备考宝典:例9中的“身体”是“身”和“体”两个词,译为“亲身实践”,与成语“身体力行”中的意义是一样的。例10中A项中的“书记”是指“文章书籍”,而现代汉语中指“党团的主要负责人”,就属于词义的转移;B项中的“待遇”是一个动词,译为“对待、招待”,而在现代汉语中“待遇”是一个名词;D项中的“可以”是由“可”和“以”两个词组成,而不是一个词,译为“可以用来”。

【现场练习5】指出文中加点的词的古今义。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节选自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

1.涉猎古义: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尘纷古义: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神情古义: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练习1】1.不杀向绶,无法向天下百姓交代。(考查了固定句式“无以……”,相当于现代汉语“没有用来……的”,句子也可译为“没有用来向天下百姓交待的”)

2.吴育刚正不阿,是可用之才,只是嫉恶如仇太过分罢了。(考查了“特……耳”这一固定句式,相当于现代汉语“只是……罢了”)

【练习2】1.判断句,用“……者……也”表判断,译为:主张南迁的人是该杀的人。 2.判断句。译为:京师是天下的根本。3.倒装句(定语后置),正确的语序为:谦性故刚,遇有不如意事。译为:于谦的性格很刚强,遇到有不痛快的事。4.被动句,用“为……所”表被动,译为:徐因为提出迁都南京,被于谦斥责。

【练习3】1. B(奋:施展)2.(1)形容词,完结、尽。(2)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处在困境中。(3)形容词,困厄、不得志。(4)动词,走到尽头。(5)形容词,贫穷。

【练习4】1.舆:名词作动词,乘车。译文:如果拉车的马被车子惊吓,君子就不能安心乘车。

2.静:形容词用作使动,使……安静。译文:如果拉车的马被车子惊吓,那么没有比让它安静下来的办法更好。

3.息:动词用作使动,使……停止。译文:如果百姓被政事吓倒了,那么没有什么比停止执行这项政事更好的方法了。

【练习5】1.古:收藏鉴赏;今:粗略地阅读。 2.古:尘俗纷扰;今:尘俗。 3.古:精髓;今:神态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