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河这边,河那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河这边,河那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日前,滁州市市长缪学刚在接受《决策》采访时感叹:“安徽最东边的来安县汊河镇,与江苏仅仅一河之隔,这边冷冷清清,那边热气腾腾。”经过这位市长的指点,4月21 日,记者来到河这边的汊河,又去叩访了河那边的汤泉。

之所以选择汊河作为观察的样本,因为它区位特殊。汊河距离南京市中心只有15 公里,用汊河人自己的话说,这里很多人骑自行车去南京上班,汊河更像“南京的汊河”。然而,汊河与仅一河之隔的汤泉看起来很近,其实很远。

汊河离汤泉有多远

汊河人所谓的“南京的汊河”之说一点不为过。

汊河距南京市区新街口仅15公里,距南京外环高速5公里,距南京长江大桥和二、三桥分别为13公里、23公里和15公里,南京市602路公交车直达汊河大桥,电信光缆到达桥头,是南京通往安徽的“第一站”。

从南京建设一小时经济都市圈的规划看,汊河地处南京一小时经济都市圈核心层,到达南京市中心区的直线距离比南京的六合区、浦口区、江宁区等到达市中心区的距离还近,可以说,汊河镇地理位置上相当于南京郊区。

汤泉镇原来属于南京江浦县,撤县并区后划归浦口区。汤泉与汊河并不毗邻,但两个镇的可比之处却很多:首先,两个镇农业所占的比重都很大,发展水平在当地都属中游;其次,两个镇都拥有一些特殊的头衔;更关键的是在两个镇之间还在发生着一些看不见的较量。

一进汊河镇政府大门,记者就看到了几个金灿灿的牌匾。1994年汊河被安徽省政府列为首批对外开放、重点投资建设的五大边贸集镇之一、1999年被批准为“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同时还是全省200家重点建设小城镇。汤泉也有很多响亮的名头,它是江苏省30家重点建设镇之一,2004年9月,更被列入南京市“三城九镇”战略规划进行重点扶持发展。

河这边的安徽名镇与河那边的江苏名镇有多远呢?

从地理上讲,两个镇政府所在地相距十几公里,两地人共饮一河水,口音相同、人缘相亲。但从发展形势上讲,两者的悬殊已经很大。

先来看两镇主要经济指标。2004年,汤泉镇完成生产总值3.97亿元,财政收入68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806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7亿元。同年,汊河镇完成生产总值1.12亿元、财政收入260多万元(扣除农业税)、农民人均收入284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两相比较,汤泉镇的上述指标分别是汊河镇的3.6倍、26.2倍、2.1倍、1.9 倍。显而易见,两镇的经济发展水平早已不在同一个重量级。

再来看开放型经济的差异。2004年,汤泉镇采取参会招商、以外引外招商等形式,认真做好“三资”、“内联”等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共引进注册企业75家,注册资金总额6200多万元。全年完成合同利用外资620万美元。2004年,汊河镇已签约项目13个,总签约资金1.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100万元。

最后来看多元化产业发展。汤泉镇农业实现“无粮镇”,家家户户种植苗木、花卉,种植面积4万亩,是江苏著名的花木之乡。工业以江标和大吉集团为主导,建成了国内领先的铁塔与民用钢结构制造基地,两家企业成为地方经济的增长点,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全镇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的96%、96%和97%。第三产业上,积极推进温泉旅游、生态旅游发展,大力繁荣商贸服务业。全年完成三产增加值1.1亿元,增长25%;实现旅游收入4000万元;接待旅游人数45万人次。

汊河几乎没有什么多元化经营手段,除去传统农业,工业项目在2004年刚刚起步。劳务输出所占的比重较大,全镇26000人就有6000人在外打工,平均一户有1.5个人在外务工。

汊河与汤泉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多少年?一位当地干部说:“10年。”

河两边的一场“暗战”

2004年,汊河迎来了历史上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原汊河镇镇长张京安一周前刚刚走马上任汊河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他告诉记者,去年是汊河发展历史上最好的一年,“去年,我们天天都在谈项目。”

汊河机遇来自哪里?

张京安介绍说,近年来南京按照建设大都市的目标大举跨江发展,一是对区划进行调整,将所辖县改为区,把江北的原六合县、大厂区合并为六合区,江浦县、浦口区合并为浦口区,整合要素资源,从行政上拉近了江北区与主城区的落差。二是打造交通优势,正在建设的环宁高速公路将长江二桥、三桥和宁淮、宁合、宁蚌等段连为一体,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几条过江隧道进一步拉近江北区与主城区的距离。江北交通、通信条件的改善,加速南京市区工业企业向江北进军,而江北只有两个区,发展空间相对狭小,于是南京的很多企业纷纷看中汊河。再加上与汊河一河之隔的南京几家开发区“腾笼换鸟”,抬高了投资规模和投资强度的门槛,使得园区一些老企业纷纷出走,落户一步之遥的汊河。

有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多引进一些项目呢?“我们有土地资源但没有土地政策。”汊河镇党委书记王有苗很无奈地说。为了给发展预留空间,汊河曾将1000亩基本农田用地调整为计划用地,但由于国家收紧土地政策,这1000亩地仍然闲置,有限的存量土地只吸纳了13个项目。“最大的一个项目是打包过来的,一共十几个子项目,预计投资在2个亿,但土地批不下来,这个项目就走了。”去年,像这样已经签了合同交了定金的外来投资项目,在汊河就流失了20多个。

当河这边正为无法容纳更多的项目犯愁之时,河那边的南京已经悄然启动“三城九镇”战略,这是一个目标明确、收效非凡的战略。

去年9月,南京市出台政策,重点扶持苏皖交界处的雄州城、永阳城和淳溪城,以及禄口、汤泉、铜井等9个镇。南京预计在5年时间拿出120亿元用于“三城九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出台24项优惠政策支持“三城九镇”发展,其中就有“用地可享受市级计划单列”的优惠。南京市规定,“三城九镇”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发展需求提出建设用地计划,由区县国土部门负责落实。郊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三城九镇”倾斜,重点城镇在实施规划过程中,建设用地指标不足时,可向区县国土部门申请追加建设用地计划。“三城九镇”难以保证耕地占补平衡的,可通过国土部门有偿调剂。此外,还对农民宅基地置换政策作出了规定,在农民原宅基地退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实施复垦的前提下,对农民进入重点城镇建房、购房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

记者无法揣测南京决策层出台“三城九镇”战略的初始动机,但这一战略出台仅仅半年时间,河这边的汊河就感觉到情况发生了逆转,“2005年已经很少会有江苏的项目过来。”王有苗说。与汊河的命运相反,汤泉却因列入九镇之一,2005年顺利建成占地300多亩的工业园区,并成功吸纳了一批项目资源。

汊河与汤泉之间的较量在无形之间展开,或许两个镇根本没有意识到互相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事实上,较量已经开始,更准确地说,一场“暗战”在河这边和河那边更大范围内展开。

因为有较量,必定有输赢,尽管结果还不明了,但汊河与汤泉的差距将再一次拉大。

汊河如何向汤泉看齐

近日,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指出,“纵向比,要比出信心,横向比,要比出责任”,汊河与汤泉比较的意义在于后者。那么,通过比较,汊河应该向汤泉学什么?

记者去汤泉采访,发现那里的干部很少谈他们在“三城九镇”战略中得到的实惠。当问及这项战略出台能够带来哪些看得见的好处时,镇党委书记葛华友轻描淡写地说:“对我们来说,好象名气更大些吧,毕竟是九镇之一嘛。”然后他话锋一转,“汤泉从来不依赖上面给政策发展,发展还是自己的事。”

从这一点来说,汊河首先必须在自主发展上向汤泉看齐。

相较于汊河干部言必谈政策,汤泉的自主发展之路值得借鉴。汤泉的苗木生产始于上世纪70年代,尽管经济基础并不好,但历任干部认准了苗木种植的发展前景,逐步扩大种植规模,才发展成为今天满目苍翠的“无粮镇”。优越的生态环境又促使其具备条件发展旅游业和观光农业,从而拉动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

2000年,蜗居于1平方公里滁河三角洲的汊河镇政府搬到了交通便利的104国道旁,条件的改善给了汊河巨大的发展冲动。何处入手呢?他们想到毗邻南京的区位优势,要走一条以商贸服务促发展的道路。由于管理出现问题,短暂的红火之后,汊河的服务行业迅速萎缩,汊河发展一度受挫,直到2004年才出现了转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盲目发展三产只会是无土之木,在这件事情上,汊河及时汲取了教训。

我们再看汤泉如何利用资源?汤泉并不是处处流金的风水宝地,交通和区位均不如汊河。但是,这里的干部和百姓非常善于经营,他们把有限的山、水、泉、林的资源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并确定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其他产业全部服从于主导产业建设。汤泉不单纯建企业,而是把企业当作一个景点来建,建成园林式风格、花园式形象,使工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汤泉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园艺农业,培育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相结合的农庄经济;汤泉还在建筑风格、道路形象、城镇布局建设等方面强调与园林式的旅游城镇目标相吻合。凡此种种努力,记者采访时看到的汤泉就是一个园林城镇。反观汊河,这里的优势至今仍然仅被发现而未挖掘。

最后我们看汤泉人的思想解放程度。

就发展的土地瓶颈来说,不独安徽,江苏乡镇的感受同样强烈。以汤泉为例,其工业发展正处于扩张期。汤泉的征地成本非常高,因为农民手中种的不是粮食而是比粮食值钱得多的苗木。为了给工业项目预留足够的土地,汤泉于2005年买下一块倒闭农场的地皮,在那里建立“工业飞地”。

经过精心安排,汊河镇一位副书记跟随记者来到汤泉,在葛华友的办公室里,两位书记进行了颇有深意的简短对话:

“汊河发展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上面不给土地政策。”

“安徽的土地应该不比江苏紧张啊。”

“我们那里政策控制得比较严。”

“谋发展,政策很重要,关键还是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