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转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转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从生态批评视角详细解读威廉・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名诗《转折》,诠释文本字里行间所蕴含的自然哲学和生态主题,揭示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切关注和美好憧憬,警醒人类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关键词:威廉・华兹华斯;《转折》;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9-0127-02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英国有名的桂冠诗人,英国湖畔诗人代表人物之一,被公认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思潮的主要奠基人。他的诸多诗歌被列为英国诗歌和世界文学的精华。《转折》是华兹华斯的一篇浪漫主义名诗,全篇采用歌谣的写作形式,有八个联锁押韵的四行诗节组成,旨在折射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

国内外学者对华兹华斯的研究由来已久。英国杰出诗人、评论家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和马修・阿诺德,英国著名评论家威廉・哈兹里特和查尔斯・兰姆,以及英国天才诗人约翰・济慈等都对华兹华斯其人和其作品做了高度评价。20世纪以来,众多评论家从不同理论视角解读华兹华斯的作品,比如耶鲁学派,新历史主义批评,社会学评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生态批评等。在中国,也有很多学者从多个视域探析华兹华斯和他的诗歌作品,研究视域包括了主题研究,文化解读,女权主义,美学阐释等。在众多评论研究中,华兹华斯的自然哲学最受我国学者青睐和重视。将关键词“华兹华斯”输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得到的搜索结果中有60%是关于华兹华斯的自然哲学或类似主题,其中,广西师范大学朱文宣(2006),北京交通大学王颖思(2007),河南大学王书艳(2008),苏州大学张莹(2009)等7篇学位论文侧重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华兹华斯的诗歌名篇。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解析华兹华斯诗歌代表作品中的生态观,但是目前为止,专门针对华兹华斯《转折》这一首诗的研究却寥寥无几,生态视角解读《转折》的文章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将重点探析《转折》这首诗的生态主题和生态精神,阐释该诗回归自然的观点。

“兴起于20世纪末的生态批评,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是考察文学文本和上下文语境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手段。”[1]自然书写和生态批评的兴起表达了人类那种消除自身对自然破坏性影响的迫切需求,表现了作家和学者们对地球命运和地球生物命运的深切关注。人文精神与自然精神的统一是现代文学艺术正在致力实现的目标。

华兹华斯总是被人们冠以这样的称谓:自然诗人,人类生态学的先驱,浪漫主义生态学的奠基人。在诗歌《转折》中,诗人华兹华斯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把自然看作是动态的生命,视其为世界万物的向导和灵魂;诗人通过诗歌间接隐晦地谴责人类中心主义。王诺在《欧美生态文学》(国内第一部欧美生态文学研究专著)一书中这样阐述“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等同于“人类沙文主义”,它宣扬人类是万物的统治者,是一切价值的源泉,是所有生物的主宰,它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文化和意识”中[2]。 诗人在《转折》中暗示人类的危机和悲剧主要源于工业革命和人类中心主义文明,他号召人们回归自然,提倡人们以欣赏和交际的姿态来对待自然。

在诗歌第一节:

“起来!朋友,把书本丢掉,

当心会驼背弯腰;

起来!朋友,且开颜欢笑,

凭什么自寻苦恼?”(1-4)

华兹华斯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学院派、学究式教育和道德说教的强烈不满以及他对死板僵化、沉闷乏味的科学艺术知识的极度厌恶。他竭力劝说他的朋友马修不要只是一味埋首苦读现代道德哲学书籍,要“把书本丢掉”,因为那些书代表以人类为中心的文明、开启工业化的文明。“把书本丢掉”意味着摒弃人类中心主义,有学者这样评论:“这是感性对理性的挑战,自然对文化的挑战。诗人劝说他的朋友放下书本,亲近大自然,这体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新思维”[3]。

在接下来的诗节中,诗人谈道:明媚亮丽的阳光令人清爽愉悦,而书本却枯燥乏味,带给人们的只是无尽的冲突、累人的工作、忧虑和烦恼。诗人邀请他的朋友到户外探幽,建议他多听听红雀和画眉那甜美欢快的鸣唱,因为他认为这样的歌声比任何一本书都更含有人生的智慧。这体现在诗句:“听他唱得多美!我敢说这歌声饱含智慧。”(9-10)诗人很是享受这样的歌声,觉得这样的歌声可以让人类深受启蒙。在诗人的眼里,比起书来,阳光、红雀、画眉、树林以及自然万物才是人类更好的启蒙者。由此,他在诗中顿悟“来吧,来瞻仰万象的光辉/让自然做你的师长”(15-16)。这两行是该诗的主旨和升华。

在第五诗节中,诗人把大自然比作母亲,用“她”来指代自然。他认为,大自然的“宝藏丰饶齐备”(17),在人们受书籍和无尽欲望困扰时,她可以净化人类的心灵,或者以宗教的方式来说,大自然可以像上帝一般赐福人类。在华兹华斯看来,“大自然本身就是一首最美好的诗歌,它不仅能够唤起人的激情而且还能赐予人们智慧和力量。人只有在自然环境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尊严和纯洁的心灵,与束缚自由、压迫个性的工业社会分庭抗礼”[4]。拥抱大自然之天堂,人们将会得到快乐和智慧,他们的感官、思想以及内心将会得到滋养。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中心主义消失,物质世界那套效能标准被摒弃,再没有人类统治自然的局面,以生态为中心的人类与自然相和谐的关系因此构建起来。

在该诗节中,诗人还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智慧实际上来自于健康和快乐,而这种智慧能以一种自发愉悦的方式启迪人类。他建议读者要懂得欣赏和尊重自然,不要把自然仅仅看作科学研究的对象,而是要把它当成一个人类生活社区来对待。诗人通过在大自然中愉悦的呼吸获得此种智慧和真理,这种方式正好与人们学习书本知识的方式相反:师法自然、在自然中获得精神财富,这一过程没有痛苦,没有辛劳,没有烦恼。归结为一句话,“自然带来甜美的真谛”(25)。

接下来,华兹华斯运用对比手法详细地阐述了上述观点。

“春天树林的律动,胜过

一切圣贤的教导,

它能指引你识别善恶,

点拨你做人之道。”(22-24)

在此,诗人再次强调自然对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启蒙或者称之为自然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转折》中,华兹华斯贬抑“理智”、“科学”和“艺术”[5]:理智常常横加干扰,诱导人们误解事物,毁损万物的完美形象;科学与艺术无法提供自然那样的滋养,所以诗人说,“剖析无异于谋杀,合上你索然无味的书本,再休提艺术、科学”(28-30)。引证历史,社会文明的发展带来污染的扩散,造成资源枯竭及其他生态问题,最终导致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如琳恩・怀特所言,现代科学和以科技为基础的工业革命,将基督教对自然的傲慢态度表露无遗。既然生态的继续恶化无法从技术层面得到根治,那就必须反对和抵制人类在工业和其他社会领域对自然的傲慢行径[5]。

《转折》的最后一个诗节传达了华兹华斯回归自然的迫切愿望:“来吧,带着你一颗赤心,去观照,去领略。”(31-32)要感受大自然的恩赐与贤明,我们应该用眼观,用耳听,最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不能总是带着比较或判断的目的意图,只需简单地接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在诗人看来,只要人类亲近自然,他们扭曲的心灵会被大自然所拯救,因此直觉和自然的情绪反应就很好,对人最有帮助,最有益处。

总而言之,华兹华斯的名诗《转折》诠释了一种深度的生态主题和生态精神。诗歌用细节生动呈现了文化界和自然界/文明与自然的鲜明对照:人类中心主义文明带给人们冲突和疲惫,而和谐的自然令人感到幸福和快乐。在诗中,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与生态和谐的美好向往,他用急切、极具说服力的口吻,呼吁人类回归自然。诗人提出融入自然、崇尚自然的主张有一个特定的社会背景:商业的发展催生了利益至上的观念,这种卑劣的庸俗主义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造成人类思想和心灵枯竭,它甚至通过各种宗教思想对人类进行渗透,因此诗人宁愿崇尚泛神论,选择回归自然[3]。 诗人声称,人类与自然交流可以让人得到启迪和欢娱,人类尊重自然则有益于保持二者间和谐关系。诗人的观点与众多生态主义主张完全契合,它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污染严重、资源枯竭、战争频发、生物灭绝的生态危机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McKusick, James C. Green Writing: Romanticism and Eco-

logy [M]. London: Macmillan, 2000.

[2]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王佐良, 李赋宁, 周珏良, 刘承沛.英国文学名篇选注[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4]鲁春芳. 重读华兹华斯追溯人类生态意识渊源[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2):87-89.

[5]Curran, Stuart. British Romanticism [M]. Shanghai: Shangh-

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6]Sessions,George.Deep Ecology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M]. Boston: Shambhala Publicafions, Inc.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