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谨防“转制”成游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谨防“转制”成游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种种迹象表明,报刊转企改制进入攻坚阶段,而且动起了真格,不按规定转制的单位将被注销出版资格。

应该说,中国新闻出版界对于“转企”的声音并不陌生,甚至觉得有些老生常谈。早在1949年12月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报纸经理会议上,为了解决建国初期公私营报纸赔耗严重与物质紧缺、社会购买力低下、读者范围不广等问题,有关部门就提出了报纸的“企业化经营”、“必须把报纸真正作为生产事业来经营,逐步实行经济核算制”等问题。在1978年末,人民日报等8家中央新闻单位联合给财政部打报告,提出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方针。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种戴着事业“红顶”的新闻出版单位“企业化”制度已经在全国多数中央和省级新闻单位得到了普遍实行。

至于新闻出版单位“转企”的实质性步伐――集团化,也在10多年前就迈出了。1996年,全国第一个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1999年6月,无锡市整合了有线和无线两家市属电视台及下辖的宜兴、江阴和锡山三家市区电视台等媒体,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广电集团。此外,至今也已经了不下十个。

中央有关部门要求新闻出版单位改革、改制的呼声不可谓不强烈,中国新闻出版单位“转企”设想与尝试的历史也不能算不悠久,但是,真正实施推行起来却是路途崎岖,道阻且长。可以说,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要求新闻出版单位改革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过,新闻出版单位也似乎一直在改革与转制的路上忙碌着应付每一次改革浪潮的到来,然而,事实上随着外部大环境与决策主管部门政策的变化,新闻出版单位又常常在改革与停滞、真改与假改、大改与小改、甚至改革与后退之间徘徊。改革转制并没有真正取得实质性的成效,也没有真正在全国推广开来。

究其原因,由于改革危及一些部门的利益,新闻出版单位一些改革的成果不但没有得到巩固和扩大,反而在少数人的操作操纵下走上了回头路。也由于一些地方和单位改革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和不公平,改革的利益始终在向少数决策实权人物倾斜,导致改革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使改革的阻力加大,无法真正推行。有的虽然强制推行了,又导致改制单位的矛盾增加,民怨沸腾,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结果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了各种应付改革的“变通之法”,甚至出现了实施一段时间应付完上级检查又改回去了的现象。改革同时也是一项综合配套的系统工程,宏观体制等综合配套改革的不足与不同步,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新闻出版单位改革的反复,增加了转企改制的阻力。

在一轮一轮的改革、转制浪潮的“冲击波”中,一些地方部门和新闻出版单位学会了“在战斗中成长”,总结了各种各样应付上级要求改革、转制的红头文件和检查督促的“宝贵经验”,也学会了如何以“改革”的名义做足各种表面文章,结果轰轰烈烈的改革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反而沦为了“一场游戏”,对于那些真心希望改革的人来说则虚化为一场游戏后的“一场梦”。于是乎,一些靠摊派发行、违规经营,在改革中被关停的报刊若干年后又在“公关”与“运作”下获得新生,一些在早期改革中转变为企业的单位又回到了事业化、行政化温暖的怀抱中,一些本应该转变成企业身份的“能人”又一次戴上了行政级别的“红顶”。

改革之难,难在取得实效。尽管中央有关部门对此次新闻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态度坚决,路线与时间明确,但是,最应该提防的就是改革制度措施的“百炼钢”被基层有关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太极术”化为“绕指柔”。11月5日下午,新闻出版总署领导在部分地区地方出版社转制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改革是大势所趋,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做到真抓真改、真抓实干,使出版企业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期待此次新闻出版单位转企改制能够取得实效。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博士生,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