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生命的教学――有效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生命的教学――有效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课堂教学有效性直接表现在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能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他(她)的情感思维是否有所改善,学习兴趣是否有所提高。虽然基础音乐教学不等同于专业教学,但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音乐最基本的歌唱、演奏、读谱技能是必需的,学生通过长期的日积月累,和课堂活动的锻炼,同样可以向专业靠近。在有效性理论学习指导下,我以歌唱与欣赏两大教学模块为主要教学阵地,将有效教学付注于课堂师生活动与交流实践中,并辅以各种有效手段如导入、提问、评价、综合等的运用,在落实和加强双基训练的同时,融入快乐教学。

【关键词】有效性 歌唱 欣赏 课堂教学

一、有效性教学的理论指导

布鲁纳强调应该广泛应用“发现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奥苏伯尔按照学习的内容,把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他认为有意义学习既包括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也包括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英国朗曼出版公司于1993年出版的一套有效教学丛书,其中的一本就是《教学即沟通》(Teaching as communication),书中提出师生交往、沟通的方式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倡一种健康的、富有创建性的、既能体现教师权威与纪律,又能体现平等与关爱的师生关系。

二、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

1.有效的导入。利用故事导入,如《猎人合唱》教学时利用歌剧《自由射手》基本剧情导入;《龙船调》用学说湖北方言导入;《鳟鱼五重奏》教学用鳟鱼主题的音乐铃声导入;《森林之声》从学跳圆舞曲导入;《大海啊故乡》用来自海边的大自然声响导入等等。

2.有效的提问。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和表现音乐,因此每个问题在设置时要针对音乐所表现出来的要素如力度、速度、节奏以及情绪的起伏变化等进行分析,课堂谈论话题紧紧围绕音乐作品而展开:“音乐在诉说什么?”“这段音乐是怎样的速度,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心情?”“作品的音色变化暗示我们什么?”“音乐主题起了什么变化?”等等(八年级教材《梁祝》教学)。

3.有效的评价。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分层式评价是促进音乐教学更有续更合理进行的有效依托。由于评价是对一个学生现有能力的即时认定,评价结果总有优劣差异,评价不当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和学习的兴趣。为了使学生无论处于任何层次时,都不会因为自己差于其他同学而失去音乐学习兴趣,因而在进入课堂教学时就提出以个体学习为主要参照,根据不同阶段的进步与否为评价依据,并设计不同的学习要求。课堂内评价以鼓励为主,课外形成性评价方式多元化,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以乐报、乐评、歌唱表演、器乐演奏等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成绩的汇报。尤其是在歌唱考查中――按照歌曲的难易程度给每首歌曲下设不同的评价分值,学生可以量力而考。

4.有效的综合。(1)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其他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常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歌曲《走进》的齐唱部分就很有舞蹈性,我设计了简单的藏族弦子舞动作配合歌唱教学,当身体随着音乐进行律动时学生的歌唱情绪和参与热情明显高涨;再如《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欣赏教学中,学生本对历史性和严肃性的歌曲缺乏兴趣,但是在运用曲艺中的快板形式让学生对歌词进行节奏创编后,学生在聆听中变得专注起来。(2)由于学生的音乐注意力是有一定的时间段的,因此一节课中最好唱歌和欣赏相结合,一方面能避免学生过度用嗓产生疲劳,也能避免长时间的聆听造成审美听觉疲劳,当然这样的综合一定要有侧重:唱歌课以歌唱与表现教学为主,欣赏课以聆听与感受音乐为主。

5.有效的多媒体辅助。现代科学技术教学手段提供的有效图片能帮助创设情景与想象空间,视听资料提供学生多方位的感观体验,教学中音乐段落的自由选听,便捷的音乐素材超链接和教学各阶段过程的反复和回顾,使音乐学习充满乐趣。

6.有效的学习环境。音乐课堂上创设的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为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激发创作热情创造有利条件。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处于一种相对安全的环境中时,便会乐于发言、乐于表现自我,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也相对活跃。这时的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主动的、合作的建构式学习过程,它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之中,师生成为课堂“共同体”,一起来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在活动中交流、沟通,共同探讨音乐话题。

可见,只有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有生命力的教学!音乐课作为一门技能艺术课,必须在课堂中设置一定量的音乐活动,它既是一种音乐能力的操练,更是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展示。

同时,音乐教学必须遵从人们音乐学习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虽然在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设计音乐教学内容和目标时会有所不同,但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年龄差异更体现于学生对音乐理解能力的差异,而倾听音乐和感受音乐的生理心理过程是相同的。让学生通过音乐学习掌握一种艺术语言和基本技能,用它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在多彩的生命运动中获取美的情感和乐趣,这将使我们的音乐教学充满意义。

参考文献:

[1]贝内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