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原生金矿细菌预氧化—氰化提金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原生金矿细菌预氧化—氰化提金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试验驯化出优良的嗜常温浸矿菌,对试验矿石适应性强,在9K培养基下生长情况良好,对试验矿石中As、Fe和S氧化率高,在15%矿浆浓度、氧化12天、无铁9K培养基、30℃条件下其脱除率达到91.3%、80.3%和86.1%,炭浆法氰化提金,金的浸出率达到58.8%。

关键词:细菌氧化 氰化提金

一、矿石性质

1.矿石的化学组成

试验矿石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

2.金的赋存状态

根据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发现,金大部分以超显微状包裹于黄铁矿和毒砂等硫化物中,同时有少量金包裹在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中。

二、试验方法

1.菌种的分离、筛选试验及培养基

试验用的浸矿菌利用培养基从试验矿山酸性矿坑水中富集获取,并按5%10%15%矿浆浓度逐级增加原则进行适应性驯化,最终获取优良的试验用菌。

培养液为9K培养基,其组成为:(NH4)2SO4 3g/L、KH2PO4 0.5g/L、KCl 1.0g/L、MgSO4.7H2O 0.5g/L、Ca(NO3)2.4H2O 0.01g/L、FeSO4.7H2O 44.2g/L。

2.生物浸矿试验

生物浸矿试验在不同大小的锥形瓶中进行,反应体系置于30℃水浴锅中恒温振荡培养。浸矿菌种为在15%矿粉的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菌液,按10%(v/v)接种,于不同矿浆浓度、浸矿时间和矿石粒度反应条件下进行浸矿试验。

实验前记录液面位置,定时取出用自来水补充蒸发的水分,实验前用稀硫酸调节pH至1.8~2.0,每天用PHS-3C精密pH计检测溶液中pH、用数显万用表检测溶液Eh和显微镜观察细菌数量。

三、试验结果和讨论

1.浸矿菌的驯化试验

试验用的菌种经过约2个月的驯化时间后,在15%矿浆浓度下,细菌能够较好适应在试验矿石中生长,在9K培养基下生长3-4天细菌数量达到5×107个/ml,生长情况良好,细菌属嗜常温菌,是由氧化亚铁硫杆菌等组成的混合菌,氧化能力强,溶液电位上升至560mv,矿石S被不断氧化导致pH值下降。

2.酸耗试验

酸耗试验共重复三次,最终折算出试验矿石吨矿酸耗量为7.5Kg,说明矿石耗酸量低,具备进一步细菌氧化预处理前景。

3.原矿全泥氰化和酸浸—氰化对照试验

在进行细菌预氧化试验前,考查了原矿直接全泥氰化和酸浸后氰化对照试验,酸浸试验采用pH1.8的H2SO4溶液摇瓶浸出12天后过滤获得酸浸渣,金的氰化采用炭浆法,对原矿和酸浸渣直接用氰化钠浸出,起始氰化钠浓度0.3%,液固比3:1,氰化时间48h。试验结果见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试验矿石直接全泥氰化无法浸出金,氰化渣金品位和原矿一样,少量暴露的金与氰化钠结合后又被有机炭劫取,直接炭浆法无法回收矿石中的金。在无菌状态下,直接利用H2SO4溶液预处理后金浸出率也非常低。实验结果表明,该矿为难处理低品位金矿,不经过合理的预处理很难回收金。

4.矿浆浓度试验

矿浆浓度试验见表3,试验条件为: 10%细菌接种量,起始pH值1.8~2.0,9K培养基,矿石粒度-0.074μm占96%,温度30℃,氧化时间12天,矿浆浓度分别为10%、15%和20%。

从表3可知,随着矿浆浓度的增加,细菌氧化效果变差,金的浸出率也降低,综合考虑15%为最佳矿浆浓度。

5.培养基组分试验

培养基组分试验见表4,试验条件:矿浆浓度15%,10%细菌接种量,起始pH值1.8~2.0,不同的培养基,矿石粒度-0.074μm占96%,温度30℃,氧化时间12天。

不同培养基组分试验结果表明,细菌在无铁9K培养基条件下对矿石的预氧化效果更好,As、Fe和S的脱除率分别为92.6%、85.7%和94.4%,最终金浸出率58.8%,而不加培养基条件下,细菌氧化效果差,金的浸出率也降低至28.6%。

综上试验结果证明,常温菌能有效氧化矿石中As、Fe和S,破坏包裹金的黄铁矿和毒砂矿物,暴露金以利于氰化钠浸出。最佳的细菌氧化条件为矿浆浓度15%,10%细菌接种量,起始pH值1.8~2.0,9K培养基,矿石粒度-0.074μm占96%,温度30℃,氧化时间12天,炭浆法氰化提金浸出率达到58.8%。

6.氧化渣氰化提金试验

常温菌预氧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矿石细菌氧化效果好,矿石中As、Fe和S元素脱除率高。在此基础上,项目采用炭浆法进行了氧化渣氰化提金试验研究,摸索最佳的氰化提金工艺指标,试验进行了氰化钠用量和氰化时间条件试验。根据生物氧化试验所确定的技术参数条件,制备出氧化渣,经过滤、洗涤、烘干后进行氰化浸出试验,药剂用量按氧化渣计。

氰化钠用量试验条件为:液固比3:1,加入适量的石灰后振荡4h,待矿浆溶液pH在10左右后进行氰化试验,氰化时间48h,加入不同初始浓度的氰化钠,中间不另外添加氰化钠,氰化结束时过滤洗涤氰化渣烘干送分析检测。试验结果表明0.2%为最适初始氰化钠浓度,折合氰化钠耗量为5.7Kg/t矿。

7.生物氧化—氰化提金综合试验

根据以上细菌氧化和氰化条件试验结果,进行试验矿石常温菌预氧化—氰化工艺综合试验,选取的试验参数为:矿石粒度-0.074μm占96%、15%矿浆浓度、氧化时间12天、10%接种量、30℃、无铁培养基、起始pH值1.8-2.0;氧化渣氰化钠用量5.7Kg/t(起始浓度0.2%)、液固比3:1、氰化时间选取24h。

试验考查细菌氧化条件下矿石中As、Fe和S氧化脱除率,以及最终金的炭浆法浸出率,其试验结果见表5所示。

试验结果证明尽管矿石中As、Fe和S的氧化脱除率高,但金的炭浆法金浸出率仅为58.7%,尚未达到工业化应用指标,考虑到矿石中存在“劫金”的有机炭物质,试验进行了炭浸法和炭浆法对照试验,其炭浸法提金方法为在氰化的同时添加矿石重6%的活性炭,氰化完成后过滤除去活性炭、洗涤烘干,氰化渣送化验分析。从试验结果看,试验原生矿细菌氧化后利用炭浸法金的浸出率高达87.4%,明显高于炭浆法浸金的58.7%浸出率,证明矿石氰化“劫金”现象严重。

四、结语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矿石细菌氧化效果好,能够有效打开黄铁矿、毒砂等矿物的包裹,金的浸出率提高明显,采用炭浸法氰化,矿石“劫金”现象改善明显。

参考文献

[1]杨显万,邱定蕃.湿法冶金.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318-366.

[2]岑沛霖,蔡谨.工业微生物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1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