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梯田县”的新跨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梯田县”的新跨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庄浪县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全省18个干旱贫困县之一。现辖18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293个行政村,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总人口44.09万,其中农业人口41.66万,人口密度为284人/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91.67万亩,人均耕地2.2亩。海拔在1405-2857米之间,年降水量470.5毫米,平均气温8.4℃,无霜期170天。人多地少,干旱多灾,资源匮乏,地域偏僻,长期以来制约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梯田化模范县

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条件,庄浪人民没有苦等苦熬,而是选择了苦干实干。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庄浪县9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30多年如一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成了近百万亩水平梯田,于1998年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实现了整县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

庄浪人民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长期实践中,磨砺出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加快发展,全县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方面的工作还在全省或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先后获得了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荣誉称号。

特别是近年来,庄浪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富裕和谐庄浪为主题,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两大目标,深度挖掘梯田资源、人力资源、旅游资源优势,实施项目带动、产业富民、工业强县、科教兴县战略,着力在培育优势产业、统筹城乡建设、加快旅游开发、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上有长足的发展,努力推动梯田大县向产业大县转变,国扶县向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示范县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预计到2009年底,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7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456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8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41.6元,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

深挖梯田资源

庄浪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在梯田综合开发上做文章,集中精力在果品、马铃薯、畜牧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扩量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全力推进由梯田大县向产业大县的新跨越

按照“立足梯田、突出特色、扩大规模、强化管理、培育品牌、提高效益”的思路,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建成万泉高邵坪、朱店北川等果园26.6万亩,培育标准化果品生产基地12万亩,实现了水洛河流域苹果适宜区全覆盖;培育了“紫荆红”果业品牌,年产果品8.5万吨。

围绕建设全省脱毒种薯繁育基地目标,稳定建成马铃薯基地26万亩,培育了“庄薯”系列品牌,年产马铃薯达到60万吨,扶持建办了一批马铃薯淀粉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了产业链条。围绕建成全省生猪养殖大县的目标,顺应农户传统的养殖习惯,通过引进“正大模式”,建成标准化养牛小区6处、千头以上标准化养猪小区20处,带动全县发展各类养殖大户8300户,培育了“强庄”生猪品牌,牛、猪饲养量分别达到6.8万头和40万头。

全县累计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66万亩,占梯田总面积的64%;农民人均从果品、马铃薯、畜牧产业中获得纯收入99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3%。通过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种植全膜玉米、马铃薯20万亩,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3万吨以上,人均有粮295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劳务经济新突破

庄浪县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目前26万农村劳动力中,富余劳动力达到11.87万人,占劳动力总量的45.5%。其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7000人,占总数的8%,初中文化6.37万人,占总数的72%,小学以下1.8万人,占总数的20%;有专业特长的6.5万人,占总数的24.9%;男女比分别占71%和29%,约为4:1。

基于这一县情实际和全县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发展劳务经济的基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来培育,提出“户均输出1个人,人均创收1000元”的劳务输出工作目标,大力实施“围棋战略”、“万名城乡青年南下就业工程”、“万名城乡青年培训工程”和“千名务工人员境外就业工程”,注册了“梯田人”劳务品牌,县、乡、村逐级成立了劳务输出服务机构,配备了72名劳务专职干部,县上建成了劳动力培训中心、劳动力派遣中心和紫荆劳动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开通了庄浪劳务信息网,积极为农民工提供用工信息、联系劳务基地、开展技能培训等服务,年培训劳动力1.62万人次,先后在北京、新疆、福建、上海、银川、广州、兰州等地建立劳务基地234处,有组织输出务工人员4万多人,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劳务基地。

同时,积极开拓境外劳务市场,成立了中国扶贫发展中心西北地区办事处庄浪海外工作站,在加纳、越南、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建立境外劳务基地5处,从业人员达500多人。通过组织领导、宣传动员、技术培训、市场衔接,逐步走出了具有庄浪特色的劳务输出新路子,实现了由苦力型向技能型、分散型向组织型、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拓展、短期打工挣钱向长期稳定就业和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变,劳务收入成了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仅2009年,全县输出务工人员9.5万人,创劳务收入5.2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079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

劳务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梯田人”劳务品牌被中国就业促进会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庄浪县被甘肃省劳务办命名为“全省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和“全省境外就业工作先进县”。

五大工程改造人居环境

庄浪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先后实施了“一城八镇”战略和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五大工程”,改造老城区,开发新城区,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城镇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品味明显提升,创造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人居环境。

庄浪累计投资3.92亿元,建成了水上公园、紫荆广场、文化广场、滨河公园、统办大楼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增加城市面积5万平方公里,扩张了城市规模。投资7730万元,建成了占地1380亩的二郎山生态公园和62亩的绿地公园,栽植各类风景树亩32万株,种植草坪1190亩,建成假山、喷泉、凉亭等各类建筑小品18处,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投资5000万元,实施了北洛河风情线建设工程,建成了9座橡胶坝,改造了南、北滨河公园,安装景观灯带5750米,形成了全长2.5公里的洛河风情线。累计投资2.68亿元,建成了中天花苑、紫荆花苑、九洲花苑等9个居民住宅小区。

县城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9.63亿元,基本上建成了“四纵三横”的道路框架和工业、办公、商贸、生活服务四大功能区,形成了“一河分两区、两山成绿荫、四街贯东西、五桥连一体”的县城建设格局,城区规模扩大到10平方公里,绿地面积达到321.8万平方米,城镇常住人口达到10万人,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23%。在新农村建设上,庄浪县坚持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政府引导、农民参与、项目扶持、部门帮建的办法,建成了朱店毛柳、水洛中川等82个新农村示范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28%,进一步改善了广大农民的居住条件,提高了农村的文明程度。

改善行路难吃水难

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生态脆弱是庄浪的基本县情,行路难、吃水难的问题长期困扰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庄浪县委、县政府本着有钱要干、没钱也要干、越急需的事情更要干的决心,依托项目支撑,举万民之力,打响了送水上山、公路进村、移民到川、流域治理、生态绿化五场攻坚战,干成了一批关乎民生、事关庄浪长远发展的大事、好事。

庄浪累计投资1.5亿元,先后建成了南部山区、梁河北调、店峡南调、洛水西调等农村人饮工程,解决了30万人的饮水困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70%,山区农村实现了人饮自来水化;建成总库容557万立方米的竹林寺水库和日输水量5000立方米的红崖湾水厂,全县总蓄水量达到1183万立方米;治理水洛河堤62.66公里,恢复耕地1.41万亩,保护耕地1.14万亩。累计投资6000万元,完成了7条136公里县乡公路改造铺油工程,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建成通村油路、硬化路、等级路243条70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等级路,形成了连接城乡、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投资4.4亿元,改造建成了全长37公里的庄华二级公路和全长27公里的庄莲二级公路,使庄浪融入了平凉两小时经济圈,提高了对外通行能力。

近年来,庄浪累计投入道路建设资金5.56亿元,全县公路里程达到1331公里,道路网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累计投资1亿元,建成了韩店郭漫、郑河下寨等24个移民新村,把关山林缘区和干旱贫困山区1791户10383名群众统一搬迁到了条件较好的河谷川区。完成退耕还林24.45万亩、荒山造林31.75万亩,绿化道路137条1025.7公里,全县森林面积达到41.76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26.9%。对榆林沟、庙龙沟等10条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建成淤地坝、骨干坝54座,完成水土流失治理969.5平方公里,全县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旅游业带动县域经济

庄浪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工作思路,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强力打造云崖寺生态休闲游、庄浪梯田人文自然游两大品牌,努力使县内旅游景点融入崆峒山、六盘山、大地湾、麦积山这一精品旅游线路中,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

坚持高标准规划、分年度建设,以三大景区(云崖寺景区、朝那湫景区、陈家洞景区)一条观光带(梯田生态旅游观光带)三个公园(水上公园、二郎山生态公园、紫荆山公园)的开发建设为重点,完成了全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云崖寺景区总体规划和梯田生态旅游观光水泉湾景区规划。整合项目资金7600万元,完成了云崖寺基础设施建设,成立了云崖寺旅游管理局,理顺了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云崖寺4A级旅游景区创建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终评验收。

建成了通往云崖寺、朝那湫、陈家洞景区的旅游观光道路55公里,形成了县内景区相互连接的旅游交通圈。充分发挥庄浪梯田的影响力,建成了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完成了赵墩沟梯田生态景区一期工程。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撰写了《走进庄浪》导游词和旅游宣传指南,拍摄制作了《庄浪旅游风光宣传片》,培训了导游人员,组团参加了西洽会、兰洽会等重大节会和多种大型旅游推介会,成功举办了两届云崖寺文化旅游节,提高了庄浪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0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00万元。

保障民生位置突出

庄浪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保障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高度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顺利通过了“两基”达标验收,实现了“普九”目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全县在校学生达到10万人,向北大、清华等院校输送大中专学生18773人;着力优化教育结构布局,累计投资2亿元,先后建成了三中、二中、职教中心、紫荆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和第二幼儿园等6所高标准学校,完成了南湖中学改扩建,全县新修校舍184所28.9万平方米,全县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卫生工作基本实现了“四个全覆盖”,建成、开建了疾控中心综合楼、县医院住院综合楼、中医院门诊楼,完成了17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进一步改善了全县医疗卫生条件;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通过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全县农民参率稳定在98%以上,累计为26.6万名参合农民报销医疗费用7006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重视加强计生基层基础工作,建成了5个中心计生服务站,成功创建了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建成了综合体育训练馆、文体活动中心、广电中心和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高标准开建了博物馆、文化馆和图书馆,向国家输送了李柱宏、张丽霞等奥运健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足额发放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下岗职工失业金,提高了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工作,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完善了防灾减灾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积极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保持了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

有形的变化是显著的,无形的变化更为深刻,今天的庄浪已经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有“庄浪精神”,庄浪人民一定会在这片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热土上,创造出更加辉煌、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