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解读万般“品”是本教法千种“读”为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读万般“品”是本教法千种“读”为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清本文思路,了解演讲词的三性:针对性、逻辑性、鼓动性。

2.品味文本语言,感受民族语言的魅力。

3.鼓励学生尝试着声情并茂地朗读、激情演讲,重点感受演讲词的鼓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

1.细品文本,感受语言的无穷魅力。

2.激情朗读、演讲,重点感受演讲词的鼓动性。

【教学创意】

由于时代的特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这篇课文很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或者历史发展课。我设计本教案的出发点就是力争体现语文最本真的东西,教出语文味,不让语文课充满说教。本文的语言虽然文白夹杂,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古朴典雅,饱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故希望通过学生细品文本、自我感悟、集体探究来感受演讲词的鼓动性,同时,也领略中华民族语言无穷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课时教案)

一、导入(1分钟)

如今的北大引领学术潮流,学风纯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大学,更是我们精神的圣地,文化的摇篮。可是90多年前的北大却并非如此。今天,让我们全体同学一起回到1917年的春天,去聆听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二、整体探究(10分钟)

(一)通过探究三个问题,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出示课件1)

问题1:在文中蔡元培先生提出了哪些主要观点?这些观点的先后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问题2:作者是针对北大当时怎样的状况分别提出自己观点的呢?

问题3:文中主要表现了蔡元培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思索、探究4~6分钟)

(二)梳理以上三个问题

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教师适当点拨,并通过第一个问题梳理文本内容(出示课件2),同时了解演讲词严密的逻辑性;通过第二个问题的探讨感受演讲词明确的现实性针对性;通过第三个问题的探讨,感受演讲词强烈的鼓动性。

(在梳理三个问题的过程中板书演讲词的三性。)

三、细品文本

(探究性学习)(20分钟)

(一)主问题:请同学们找出自认为感染力最强,印象最深刻的语句自主品读,小组探讨。

教师提供品析角度,供学生参考。(出示课件3,如下)

品析角度:

1.文本内容

2.思想情感

3.关键词句

4.作者语气

5.句式特点

6.修辞手法

……

(学生充分活动8~10分钟)

(二)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成果。

(三)在课前,教师应充分备课,为简单的课堂评点做好准备。备课内容如下:

1.从文本内容、思想情感的角度

(1)蔡元培先生不仅是校长,也是改革家。他以战斗者的姿态踏上校长之位,不图享受,不为名利,而是为了建设一个新北大,一个引领时代潮流,匡正流弊的北大,他是一个勇敢的舵手,一个伟大的开拓者。以下一段文字是对蔡元培先生的总体评价。

蔡元培印象记

高屋建瓴,正宗旨;

砥砺德行,矫颓俗;

严于律己,树风尚;

诚以待人,立楷模;

与时俱进,领潮流;

高风亮节,永传承。

(2)从全文的中心部分来看,强调了宗旨的重要性,又倡导北大学子要砥砺德行,力矫颓俗,并针对当时的现状提出要敬爱师友。其实我们可以把蔡元培先生的愿望比作一个圆:“宗旨”即为圆心,乃是重中之重;而“德行”即为半径。蔡先生强调修身的重要性,即让学生修身以提高德行,德行越高,半径就越长,自然,这圆中的治学氛围就越浓厚。

2.从关键词句的角度

(1)“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一个“争”字,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的学子对求知敷衍塞责,只求文凭到手的学习状态,此句也可以窥探蔡元培先生的慨叹、忧愤以及欲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力挽狂澜的决心。由此可以见,蔡元培先生深邃的思想,不仅激励着当时北大的学子,更鞭笞着今天的我们!

(2)文章亦善于炼字。如:第二自然段中“平时则放荡冶游……是自误也”中的“则”“惟”“毫不”“敷衍”“即可”“毫无”,用词讲究,写得生动,直指大学生“虚度光阴,自误人生”的流弊,流露出蔡老的痛心与惋惜。

(3)“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一个“讥”字,尖锐地指出了当时腐败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出蔡元培先生处于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仍有超强的意志力和超凡的远见;“而”字也写出了蔡元培先生“出淤泥而不染”“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的高贵品质。

3.从句式特点、作者语气的角度

(1)本文作为一篇演讲稿,语言严谨,具有感染力。文章适当地运用了一些反问句,扣人心弦,直刺心扉。如:“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三项要求的结尾都用一个反问句来引出结语,可谓语重情长。

(2)文中很多句子用的是双重否定句,主要目的是加强语气。例如:“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

(3)为表达语气的需要,作者多用四字短句,排空而来,掷地有声。(例子太多,故略去。)

(4)为表达情感的需要,作者连标点的选用都是斟酌再三。例如:“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这个句子完全可以改成“所以诸君须抱定求学的宗旨。”作者用一个逗号隔开句子,主要是为了强调宗旨的内容。

教师设想:

学生可以就一个角度品读,也可以选一个句子从多个角度品读。当大多数学生都品的比较肤浅或者泛泛而谈时,教师可以示例,为他们提供一个蓝本。但前提是教师必须深入的理解课文,因为这篇文章几乎每一个句子都可以从以上角度品读。

四、自由演读(15分钟)

(一)学生自主选读

1.引入:刚才我们感悟了本文极具感染力的语言,相信这些语句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脑海中,下面请同学们从自选的内容中挑出1~2句朗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2.教学流程

学生试读—学生点评—教师点拨—学生再读

3.教师朗读点拨

示例1:“然弭谤莫如自修……于我何损?”

这个句子表达的是作者不怕流言蜚语,清者自清的品质,应读得一字一顿,语重心长。“然”表转折,应重读,“然”字后面应该有短暂的停顿,“然弭谤莫如自修”这一小句应读得慢一点;“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是一气呵成的,节奏要紧,读得略快一点,“不”字应该重读;“问心无愧”这一句应下意识地放慢速度,读出作者内心的坦荡;最后一句,语调上扬,读出反问语气。

示例2:“方今风俗日偷……鲜不为流俗所染”

整个句子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痛心,应该读得一字一顿,读出悲愤之情。具体来看,“方今”二字应有短暂的停顿,因为它总领后面几个短句;“风俗日偷”,“日”字读的时候应适当延长,读出社会风气一天天变坏的过程;“道德沦丧”读降调;“北京社会,尤为恶劣”应该读升调;“触目皆是”这一句,作者的情感达到最高点,应读得一字一顿,读出作者沉重的忧伤;最后一句,注意“非”和“鲜”的重读。

(二)学生尝试演讲

1.引入: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但我觉得你们做的还不够,你们是在朗读,而不是在演讲,请看一段视频材料。

2.播放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追悼会上的演讲片断(大约2分钟),激发学生演讲的热情。(出示课件4)

3.学生尝试演讲。(对于学生的演讲,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当然,某些太过夸张的语气、肢体语言应该适当纠正。)

五、课堂小结

本次课通过同学们活泼热烈的讨论,我们了解了演讲词的逻辑性、针对性;通过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激情四射的演讲,我们感受到了演讲词强烈的鼓动性。希望本课的学习能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演讲词,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语言(母语)!

六、板书设计

演讲词逻辑性

针对性

鼓动性

(作者单位 湖北公安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