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图千万幅,感悟艺术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影像、印刷技术的高速发展,视觉文化时代也随之到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图像信息形式丰富、题材多样,充斥着我们的视觉感知,而对图像的感知是小学生最易认可也是最早的学习形式之一。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利用,享受视觉艺术,而且对于他们审美、思维、绘画能力的养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美术课作为一门视觉艺术的课程,就有必要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来应对读图时代学生感悟艺术美的要求。
一、重视读图的第一直觉和感性体验,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颖悟能力。
艺术学习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读图教学尤为重要的是对作品第一感知和直觉的体验。教师应引领学生体验、品尝并留住读图时的感觉,而不仅是轻描淡写地看看或是听老师讲解。当然教师选择读图的作品时。应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年龄、需要等。学生接触适合自己的图像作品,有利于提高其颖悟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
例如:我在上人教版一年级教材《彩线连彩点》时,分三个过程:读图――交流图――再读图。
首先我出示两幅画(徐悲鸿《晨曲》、梁楷《李白行吟图》),在充分感知作品后,让学生说说两幅作品给了他们怎样的直观感受。有的说“画得很少”;有的说“画得很像”:还有的说“不鲜艳”、“画很简单,只用了几根线条”。我先肯定他们的说法,然后指出:两幅作品用的是中国传统画法――写意加白描勾勒法,将复杂的外形,用几根简练线条概括勾勒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彩线连彩点”。话刚说完,有一位学生高高地举起小手说:“这两幅画不是彩线连彩点,是黑线连黑点。”多可爱的学生!我不发表意见让学生继续读图,问画上的黑色有没有不同?学生说“有的深,有的浅”,“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圆,有的不圆”等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适时告诉他们墨色干湿、浓淡是与笔中水分多少有关系。还有用笔如果轻重、快慢不同,线条变化就多样。最后学生理解了,墨色变化也是一种颜色的变化。
接着让学生看两幅抽象画(蒙德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康丁斯基的作品),意图在前面理解线、点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读图第一直觉感性的训练。引导学生打破形象思维模式。充分读图后,关于《百老汇的爵士乐》作品有的学生说“作品里的线表现的是楼房。上面的方点是窗户”;有的说“线表现的是街道,方点是汽车”。而关于康丁斯基的作品。有的说“作品里色彩混起来像爸爸的调色板”;有的说“像跳大型舞蹈”;有的说“像妈妈服装厂里的废布料堆”。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读图中领悟到点、线、色彩是构成一幅画的主要元素。
在读图教学“来回”的过程中,“来”使学生在轻松快乐情绪中自主感知作品、自由交流。“回”是进一步提高学生整体作品感知能力,无形中教给学生一种读图的意识,培养他们读图时的一种态度,长此以往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
二、运用作品比较读图,使学生在比较鉴别中,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学生缺乏对读图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认识。纯粹的说教是不行的。必须将作品内涵和专业知识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必须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比较作品,使他们轻松掌握读图学习中深奥的专业理论知识,逐渐地进行鉴赏性审美,最后形成审美判断能力。课本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教材。
如在上苏教版第九册十八课《风景如画》时,我利用同一题材。运用不同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教学,例如比较风景写生画与装饰性风景画,让学生了解风景写生画是把自然风景再现,以体现画面美感;装饰性风景画相对风景写生画来说显得抽象、夸张。两者形体、色彩、艺术手法不同。通过比较风景画的不同,学生不仅学会欣赏不同艺术表现形式,还知道了相互之间的联系:积累风景写生画中素材是为了装饰性风景画创作,从而获得新形象和意境:反过来装饰性风景画又对风景写生画起促进作用,丰富风景写生画的发展。
然后比较十八课《风景如画》和十九课《山水画》,感受中外作品不同。课堂教学中我先展示作品,让学生读图,然后提问:1.你感受中外作品有哪些不同?2.为什么中国叫山水画,国外叫风景画呢?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很快知道从造型、透视、情感等方面找出它们的区别。
其实运用作品比较读图的方法很多,如同一时代和不同时代、同一题材和不同题材、同一风格和不同风格、中外同一时期和不同时期的比较等等。需要我们精心选择作品,讲究作品科学性、典型性、艺术性。
三、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与思考,在课外广泛读图,使读图教学走得更远。
小学美术课不是培养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成为艺术家,但不管他们能否成为艺术家,读图教学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因此,把课内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活动相结合,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读图文化情境,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读图方法,运用到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开阔艺术眼界,提升艺术欣赏素养。
如我们可以利用学校走廊、画廊、黑板报等场所展示学生作品和教师动手复制的名作或自己的创作作品,这样既可营造艺术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再如在上《橱窗》一课时,在学习了橱窗设计、布置的知识后,要求学生分析、评论校园橱窗的布局和特色,还可让他们自己来设计,也可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对大量图像作品进行有效的读图。
学生在大量读图中,锤炼自己对图像艺术的甄别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长此以往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成为一个有艺术品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