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建设如何走向市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建设如何走向市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文章对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从专业课程建设、专业实训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动态人才培养方案等四个方面阐述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建设走向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业院校 计算机专业建设 市场需求 营销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204-02

近年来,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得以迅速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产业人才严重紧缺的情况下,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却面临着找不到对口工作的大难题,毕业生就业形势艰难,就业率不容乐观,导致生源不断萎缩,招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呢?我们只有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动态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课程、专业实训和师资队伍建设,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实现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是计算机行业在我国迅猛发展的阶段,当时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要是供不应求,只要懂得计算机基本常识与操作就算是专业人才,就业率高,工作单位较好。正是基于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方面的人才需求旺盛,使计算机专业人才炙手可热,促使了几乎所有职业院校开设计算机专业,也的确较好地解决了当时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各个企业对信息化投入的比例逐步加大,原来仅仅局限于计算机操作员的高就业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中国加入WTO,经济高度发展,国内、国际商务与竞争使得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满足现代社会对新的人才需求,这必将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连年偏低。

另外,计算机专业教育存在着专业发展思路不清晰,专业定位不准确,专业的优势不明显,特色不鲜明,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的相对落后,队伍状态不好以及教育教学质量需要提高等问题。不少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招生人数逐年下降,就业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规格不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的设置并没有把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作为首要的任务和目标,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未具备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强的特点,难于适应IT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3.原有的课程设置过于老化,而紧密联系实际、与社会需求同步、与科技发展同步的课程不多。

4.课程设置缺乏必要的整合和整体考虑,忽视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衔接,没有突出特色和优势,忽视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会计算机”已经不再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特有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具备专业知识结构相对优势不明显,众多其他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能力不亚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巨大的就业压力和人际交往压力,毕业后仍然找不到对口工作,导致计算机专业的职业院校学生内在专业自豪感与优势荡然无存,甚至感到自卑。一方面是大批的职业院校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另一方面是各大IT企业拿着高薪找不到合适的计算机人才。那么如何解开这一症结呢?如何才能真正解决职业院校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不再错位,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人才跟上企业需求,这正是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建设走向市场,走向良性循环的关键。

二、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建设走向市场的有效途径

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建设要想真正走向市场,走向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该专业必须坚持扎根行业,服务社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通过“出口指导进口,市场需求决定培养方案”,根据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体系。为达到具体职业岗位实际技能水平与能力的要求,以出口的“职业岗位能力”确定基本素质、基本能力的教育和专业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

1.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研究,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在专业建设上,真正体现宽基础、活模块、大综合的特色。切实加强实训,加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真正使培养目标做到专业特色鲜明,专业能力突出。按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方向,使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同步,课程开设与行业发展同步,使学生在掌握深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拥有一技之长。经过市场分析、就业分析、师资分析之后,再来确定开设专业的哪一个分支或对当前专业进行调整。专业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它关系到专业质量、专业生存与发展。进行课程综合化改革,围绕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对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整合,对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处理;尝试进行考试改革、学生能力评价体系改革。加强学分制管理,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在感兴趣的课程上,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逐年减少理论课程比例,降低文化理论考试难度,增加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训练课时与考核力度,实行多种技能证书制度,缩短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用1~2年左右的时间,以课程组为单位,分别建立课程网站,利用网络向学生提供自学复习的教案,汇集与课程相关的阅读资料,并逐步积累课程知识库。

2.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促进专业实训建设。组织专业教师根据市场调查结果开发一些应用软件,开发系列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积极申报教科研课题,达到既锻炼师资,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可以充分结合教育行业的需求开发教育教学软件,既取得了科研成果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锻炼了教师队伍,又解决了技术难题。也有利于研发成果的推广运用,从而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给老师们带来物质收益和精神收益。同时,还可以将从一线得来的前沿成果融入到校本教材及课程内容中,为教学改革的深化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