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玉树――那天那地那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玉树――那天那地那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因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旖旎的自然景观,而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那场地震,深深牵动了炎黄子孙的心。今天,让我们在祈福声中,纵横时空,感受康巴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

我走过了青藏高原的许多旷野与圣寺,我看到过无数真挚的笑脸和虔诚的目光,历历感人的情景,已深藏在我的脑海,并在心中留下清晰的印记,这里的天地人――成为赋予我艺术灵感最多的地方!……

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于此,在清流的源头,湿地婉如柔情的康巴女人,无声地润泽着大地,使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星湖海子,所以,就有了“玉树归来不看水”之说。

这里号称“世界雪山仓库”,隆起的地貌,如不屈的康巴汉子,展示着雄浑厚重的力量,使这里拥有终年积雪的山峰2100多座,所以,就有了“玉树归来不看山”之说。

三江源头,有10万人共跳的一支锅庄舞蹈,同时甩开长袖的宏大场景,掀起人潮的巨澜,它壮阔如风云,彰显了康巴民族精神,所以,就有了“玉树归来不看舞”之说。

玉树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佛教造像模具,由历代高僧和弟子共同制作的擦擦,精美绝伦,还有在猎猎经幡旁遁形的风擦、火擦和水擦,构成一幅幅震撼人心的文化画卷,所以,就有了“玉树归来不塑佛”之说。

关于这一类的说法,还有很多、很多……

(二)

玉树――自古以来就是中央政府统一管理的地区。岁月的飞雪和弥漫的风沙,在渐逝的呼啸声中,淡远了无数的行者与往事。在历史上,这里曾有突厥人、古羌人、白玛人、月氏人、党项人、人和夏尔巴人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去去,悄然无痕……

而钟情于这片山水的康巴人,却深深依恋着这里,他们感受着四时冷暖,倾情于手足兄弟,精心养育着后代,传承着独特的文化,经历着有苦亦有乐的多彩生活,在繁衍不息的生命运动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极目所至,几乎都是康巴藏[族人,处处都是异域的风情;在街上,许多游人尚未从惊奇的目光中反应过来,而更多事物却已一晃而过……

打开旅游地图,就会发现,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南部,与四川省和自治区接壤,州府设在结古镇。当地人口为28.32万,康巴藏族占总人口的95%以上,此外,还有汉、回、土、蒙古、哈萨克等多个民族,全州总面积26.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

有人为这里的天象作过统计,在一年当中,玉树拥有蓝天白云的日子在276天以上。这种天象,使太阳向玉树洒下了太多叮当作响的金币,灿烂的阳光,富足了玉树人的心怀,造就了热情、直率、友好和喜乐的心态。

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他们都是用发自肺腑的热切笑脸、捧出最好的青稞美酒、展示最亮丽的歌声――迎接着世界各地的朋友……

(三)

费孝通先生曾多次说过,“玉树人守望的是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像金山一样珍贵的自然资源!”――这话说的一点也不为过。

初到玉树草原,人们都会产生异样的感觉:最先是嗅到生机盎然的藏药清香,接着,会发现许多不知名的野生动物,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还会在大山之中,看到许多闪闪发光的东西,这一系列新奇之感,会一直持续许久!

玉树号称是“世界野生资源的天然宝库”,拥有着包括冬虫夏草、麝香、鹿茸、沙棘、藏因陈、雪莲、柴胡、黄艽、黄芪、黄芩、羌活、龙骨等在内的476种已知药材和包括藏羚羊、雪豹、黑颈鹤、恒河猴、藏雪鸡、白马鸡、棕熊、岩羊、野驴、马麝、红狐、兀鹫在内的164种已知野生动物,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银、锌、铅、铁、铜、钛、镁、盐及大量稀土等。

在经济上,当地以牧业为支柱,农牧副林矿多业有机结合,地方名特产品之多、产品质量之优,均令人称奇。对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循环利用工作,刚开始起步,前景辉煌,无怪乎有人说――玉树是世界上的第二个大聚宝盆!

(四)

有许多的歌曲,都在赞美康巴人,赞美他们的家乡,赞美高天厚土,赞美一代代人所创造的灿烂文化。

在历史上,玉树被习惯地称为“康区”,这一带的藏族同胞,被统称为“康巴”或“康藏人”。平日,他们说康巴藏语,用自己的所思所想,揣摩着周围的事物;通过遥观日月星辰,沿袭着独特的生活方式……

走近玉树――它的夏季分外妖娆,雪山如玉、牧草如茵、碧水如翠,整个大地都充满了生机,在这个时节,以大型歌舞表演、服饰展演、技能赛马、民族体育、珠宝加工和商贸交易为主要内容的玉树康巴文化艺术节,便拉开了激动人心的帷幕。会场周围,约10公里的草原上,均布满了款式多样的帐篷,恰似珠落玉盘,是一座真正的“帐篷之都”。

能想象得到吗?当夜幕降临,从远处的山坡上放眼望去,在满天星斗下的无数帐篷里,都透出明亮的灯光,红的、粉的、白的、黄的、蓝的,并连成一片,很是好看,这是一幅多么祥和的高原画卷!

走进玉树――便融入了震撼世界的歌舞海洋,猛然间,人人感受到的是雄壮、豪放、多情、柔美的民族艺术冲击,这些刚柔相济的歌舞,会清晰地映像在许多人毕生的记忆里。

在正式表演的空档时间,人们会受到康巴人的盛情邀请,加入到歌舞的队列当中,他们会传授舞蹈动作,甚至,豪放地给客人灌上几杯烈酒,然后,手拉手地转圆圈、跳随性的舞步、张膀伸腿、扭腰摆胯,主客之间狂欢劲舞,直至尽兴,大家喊累了、笑累了、跳累了、也醉了,这里不愧是“激奋欢歌的海洋”和“绚丽舞蹈的故乡” ……

玉树歌舞的创立,起源于生活方式较为单一的1200多年前,后来,在结古寺一世喜那活佛的组织和倡导下,各族群众把娱乐与生活结合起来,形成了特有的文化魅力。

第一世喜那活佛在歌舞与表演艺术方面,有着极高的想象力与表现力,他所独创的176种表演形式,为玉树歌舞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人们又加上了藏、川、滇等地以及印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的艺术风格,不断丰富了本地区的文艺创作,日积月累,歌舞就成为玉树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的人,真有个性!他们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戴着康巴人赠送的牛皮牧野帽,瑞典探险家凯文・简森先生在酥油灯下,用鹅毛管笔,在羊皮纸上记录下了这些心生感慨的文字。

伴随着凯文・简森在670多年前所写的游记,康巴歌舞越来越为人们所了解,并在世界民间歌舞艺林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它向世人展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传统的玉树康巴文化艺术节,越来越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媒体机构、国际研究团体和无数游客……

(五)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地上就有多少种藏装,绚丽多彩的霓裳,件件都不一样!”――我采集到的这首康藏民歌,就发源于670多年前的玉树地区。

这里是康巴服饰文化的核心发祥地,素有“藏族服饰文化之都”的美誉。隆重的传统服饰展演,多集中在一年当中的3个时段,分别是藏历新年期间、赛马节的最后一天、还有秋收后的喜庆活动日……

在历史上,男人的藏袍,都以虎豹真皮镶边,以羊皮制袍,加上大量的配饰,男子爱蓄发、梳着长长的辫子,用银盘、青滕或箍圈盘在头顶上,精心饰以大红的缨穗,同时,身佩腰刀、火镰及抛石器等,显得十分英勇和帅气。

女子的藏袍,更加华贵和艳丽,以优质水獭皮镶制宽边,在头上,通常会梳25―45条细辫子,每条辫子的收拢处,都缀上珠宝和彩色丝穗,再戴上蜜腊珠,扣好红珊瑚、绿松石的头饰,还将许多金银、珠宝、蜜腊、珊瑚和松石,编织成多样的精美造型,佩戴在发际和颈项之间,显得高贵典雅。

女子的腰带也十分讲究,由镂花鎏金的银板连接而成,她们通常会戴2―4条腰带,再佩上精巧的女式腰刀、针线包、奶钩、银链、响铃等,极尽奢华。

有心人还一定会发现,在这些配饰图案中,有许多苯教文化遗存的特点,甚至,还显露出一些表现自然崇拜和生殖崇拜的符号,一套这种装饰物齐全的盛装,其价值常在几百万元以上!

由于康巴人十分尊重女性,家中每年的农牧业收获,都兑换成了珠宝,串连在女人的身上,加之绝大多数成年妇女,都掌管着全家的收支,决定着家里的添置和重大投资,因而地位很高,许多人就此感叹,做个康巴女人,可真好!

(六)

坐落在玉树文化广场上的巨型格萨尔王金属雕像,高达21.5米,雕刻之工十分精致,它表现的是英雄格萨尔在马背上征战的场景。据了解,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格萨尔王金属雕像。

在这里,我经常能看到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向这座雕像敬献哈达、敬献鲜花和酥油花,格萨尔王在当地人的心目中,代表的是英勇、果敢和智慧,更是公平、公正与天理的象征!

关于格萨尔王史诗,当地学者扎西尼玛先生向我介绍了许多,大意是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灾人祸遍及高原,各种妖魔横行作恶,黎民百姓深受苦难……

突然,天神之子格萨尔降临到人间,他凭借着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在一系列天神的保护下,与各种妖魔进行了殊死的争战,最终降伏了他们,并为人间送来了幸福。于是,格萨尔王的英雄事迹,在整个高原上流传开来。

扎西尼玛告诉我,现在,格萨尔王传说的新章节,不断通过神授说唱艺人之口,在玉树地区被发掘出来,使《格萨尔王传》这部世界上最长史诗的总篇幅,还在惊人地扩展着!……

这里,是格萨尔王史诗的重要发祥地。

这里,是康藏诗经文化的核心发祥区。

距玉树结古镇29公里处,有一处晒经台,它是通天河畔的一块黑色岩石,仔细看上去,石面上似乎有隐约曲折的字迹。

我从扎西尼玛先生那里了解到,在当地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1000多年前,曾有一位中原高僧,从西方取经回来,路过这里,因遭失信神龟的驮载,中途落入通天河中,高僧脱险后,将经书摊在石上晾晒,就在经文晒干收起时,不慎把《佛本心经》的末页弄破,致使这部经卷残缺不全,而石面上却字迹犹存,后来,人们便将这块岩石称为“晒经台”。

我每次走到这里,常会为这个故事而陷入深深的沉思,有字无字、有经无经、有心无心、有意无意、有执无执、有常无常……,而每一次的感悟,又不尽相同!是的,白驹过隙的人生,何为而为?何不为而不为?何为而不为?何不为而为?又有几人能说的清楚。有时――思考的过程,比获得结果更重要!

我还多次经过通天河南岸,到达仲达乡歇格村。在这里,便能看到藏娘佛塔和桑周寺, 我记得是在2001年夏,藏娘佛塔与桑周寺一并被国务院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之中。

藏娘佛塔是由藏传佛教后弘期之初的代表人物、著名的佛教造像形制确立者――孟德嘉纳大师于北宋天圣七年(也就是公元1030年间)设计并主持修建的。这一形制独特的佛塔,被后世藏传佛教的红、花、白、黄教等各派首领共同认定为――“世界藏传佛教佛塔之精华”。

藏娘佛塔与尼泊尔的巴耶塔、我国的白居塔共称为“世界著名的三座藏传佛教佛塔”。

藏娘佛塔及桑周寺不仅具有极高的古建筑研究价值,而且,还保存和珍藏着大量非常贵重的文化、历史、宗教和生活类文物。有从原始苯教寺院传承的金瓶、银钵、锡壶、铜铃、鼓号等,有元朝大帝师八思巴亲临寺院所赠的“吉祥天母泥塑佛像”及一大批法器,有嘉纳大师使用过的法袍等无数文物,还有历代高僧和信众供奉的大量擦擦――这些小泥佛做工之精细,震惊世界逾千年!

说到擦擦,便让人想到了在青藏高原上的松巴家族。明朝后期,在玉树地区的松巴家族,凭借独特的艺术、技术和财力三大优势,逐步形成了拥有数量庞大艺术工匠的文化大家族。

据史科记载,该家族在清初的鼎盛时期,拥有各类建筑石匠124人、工匠117人、画师98人、乐师86人、而擦擦泥塑匠竟达136人,家族掌握着大量青藏文化的核心技术与艺术秘密,成为青藏高原历代藏族宫廷用品的指定制作家族。

为更好地承担地方官府的擦擦制作任务,松巴家族长期派出甚至派驻了许多懂汉语、懂英语、懂梵语的藏族学人,赴汉地、闯欧洲、深入印度、到东南亚各地,广泛搜集留存于世界各地的藏文化精品。

从家族在清初的相关记载中发现,最多时,他们一次就调用黄金寸金锭4120锭,从世界各地收回擦擦3万多枚,一些人还为此付出了生命。抢救大中华文物的感人行动,传到了京城,朝野上下为之动容,整个家族受到了清朝政府的特别奖励。

现在,松巴家族中仍有一批艺人,在认真研究和精心制作擦擦,核心技术对外完全保密。

唐卡艺术和佛雕艺术在玉树地区也广为流传,近年来,有210多名民间艺人以传播藏娘艺术为荣,有趣的是:藏娘风格的唐卡艺术和佛雕艺术,都十分崇尚简约风格,特别注重对黑色的巧妙使用,在法度、构图、线条、设色、质感、描金等方面,都可与热贡艺术相媲美。

(七)

位于玉树巴塘乡杂沟地区的热水沟风景区,充满了柔情之美。在这里,眼前看到的是野枝柳和格桑花遍及四野,耳边听到的是百鸟的欢歌。在灌木丛中和丰美的草甸之间,有许多淙淙温泉,在淡淡的硫磺味引导下,人们很容易发现这些温泉,身浸其中,水雾缭绕,如享云端,温润的山泉水,能治疗各类皮肤病和风湿性疾病……

上世纪末的夏天,我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托,利用假日,陪同德国电视台的人,在这里拍摄电视风光艺术片。

好山、好水、好心情!一到风景区,惟美的场景,一下子就感染了每一个人。德国朋友很快地脱了个精光,胡乱地把衣服扔在一大片草地上,不分男女,扑嗵扑嗵地跳进温泉里,捧着泉水往肚子里灌,他们一直不停地嬉戏打闹,嘴里还一个劲地喊着:“世界上最好的温泉!”……

天空中的云雾,不知在何时散去,火热的太阳,猛烈地照耀在草原上,我突然发现,这些德国电视人,在水中越洗越白,个个都白得刺眼。温泉水真的这么好吗?此中感受,我一时间也无法完全解释清楚!

隆宝滩自然保护区唤醒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它位于玉树结古镇西南约75公里的地方,在这个谷地的两边,是高耸的丹霞山峦,山峦之间是广袤的花海草甸,数万年来,这里就一直保留着特有的风和水碧、草香花柔的清丽气息。

隆宝滩已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海拔4260米,条状与块状沼泽遍野,每年雨量充沛,众多的溪流,呈网状分布,草滩被分割成了无数相对孤立的小草墩,猛兽无法进入,在沼泽和溪流中,还生存着许多两栖类动物和软体动物。

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为中国候鸟类的栖息繁衍,创造了极佳的条件。因而,在每年春末,许多珍贵的候鸟,如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棕头鸥等鸟类都纷纷飞到这里。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40―50只黑颈鹤,会成群结队地到此栖息。

据了解,黑颈鹤通常在每年的4月间,从我国的云贵高原来到这里,选择环境幽静的小草墩作为繁衍之地产卵,从5月初开始孵化,30多天后,小鹤破壳而出,随母鹤在滩地上成长,10月中旬飞回到云贵高原过冬。

(八)

在历史上,玉树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有1000多所,各教派之间,互相交流与融合,共同发展。特别是对文成公主带入藏区的文化、艺术、播种、纺织、天文、历算、音乐、歌舞、教育、卫生、体育、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传承和光大,促进了藏汉等各民族之间的亲情和进步。

结古寺闻名遐迩,藏语称“结古顿珠楞”,意思是“以德结义的圣地”。它位于结古镇的北山上,在历史上是玉树地区萨迦派的主寺,建筑恢宏、寺僧众多、文物浩博、学者辈出。

远远望去,整座寺院依山而建,殿堂僧舍错落有致,似多层楼阁依依耸立。电影《可可西里》中那一组组寺院的场景,就拍摄于此,这里,还拍摄过大量艺术片和电视文化片,它的独特建筑艺术风格,为建筑界长期关注……

结古寺第一世喜那活佛,晚年定居在结古镇东的新寨村,他积极组织当地工匠,修建麻尼经堆,人称“嘉那麻尼”或“新寨麻尼”。刻着六字真言的麻尼石,随着历年的不断添加,体积越来越大,据测算,目前这里的麻尼石多约26亿块,被称为“世界第一大麻尼堆”。

(九)

“康巴工匠不计其数,其金雕银饰之技,意趣天成。精工凝神而不知日月。器件之华美,机关之巧妙,实谓不可言表也。”清代游僧静觉法师的寥寥文字,道破了一项高原天机!

玉树的藏家金银器工艺,极具美感,这里许多的款式,被欧洲艺术家和设计师原封不动地运用于他们的作品中,并以“全球顶尖级奢华品”的风格,高价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名品货架上。

这些金银器具可分为五个大类,主要有生活类、医疗类、首饰类、服饰类和宗教类等用具。生活类有碗、勺、筷、酒器、壶、盘等50多种;医疗类有刀、剪、针、钳、锥、壶、盘、镊、锯等180多种;首饰类有耳坠、耳环、发簪、项链、戒指、手镯、发箍等70多种;服饰类有刀、盾、托架、奶钩、带环、腰盘、针盒、挂环等100多种;宗教类有明灯、水壶、贴饰、手炉、法棒、灵塔、法帽、佛龛、唢呐、法号等110多种。

本文中,我实在没有篇幅,展开介绍它们了,今后如有机会,我一定会用心悟和镜头,精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珍品,与大家一起,品味康巴人的绝世佳作!

(十)

玉树冬虫夏草因体大粗壮,质优性佳而著称,它生长在3800―5200米的雪山与草甸交界地带,又被人们称之为“虫草”,它是一味神奇而名贵的藏药。

这个东西,到底是虫?还是草?……

冬虫夏草是由草蝙蝠蛾的幼虫,吞食了麦角菌科植物的种子,麦角菌种寄生在幼虫头部,幼虫受真菌感染,而使身体发生硬化,最后,虫体变成真菌座,冬虫夏草就这样成为一个传奇,它因营养与药用价值很高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现在,玉树康巴人提高了对绿色生态与和谐发展的认识,对冬虫夏草资源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和适度的开发利用,如同对待其它珍贵资源一样,循环利用工作已被纳入发展议程。

(十一)

玉树藏獒是谁也无法绕开的一个话题。

也有人将其称之为三江源小盆地藏獒。

其实,这都是一回事。

它是由16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巨型古犬,演变而来的高原犬种,是世界上惟一没有被时间和艰苦生存环境所改变的高原名犬古老活化石,玉树藏獒是世界藏獒的核心发祥区,它十分名贵!

大约在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后期,经历了旷世大洪荒劫难的青藏高原人类,开始饲养并驯服藏獒,从此,秉性刚直的藏獒,就成为高原牧人的忠实朋友。

美国一个生物实验室历时几十年研究,结果显示,现在,分布于世界上的所有名犬,无一例外都拥有青藏高原纯种藏獒的基因。正如人们所知,大体形的罗特维尔犬、马斯提夫犬、德国大丹犬、法国圣伯纳尔犬、加拿大纽芬兰犬、英国灰獒犬等,都因拥有藏獒的基因,而凸显高贵。

在大元朝时期,成吉思汗率大军西征,临行前,曾在青海、、甘肃、四川等地征集藏獒2万多只,用于赶死搏杀。这支黑旋风大军,在金戈铁马、狼烟四起、血溅苍山的古战场上,威震四海,无往不利!这其中,征集藏獒数量最多的地区,就是青海省玉树藏獒核心发祥区。

在佛教信众的心目中,藏獒还是格萨尔王的一系列战神,是大金刚护法的首伴神,是青海通天河广大区域雪山草原的保护神。藏獒是正直与爱恨如一的象征。它的秉性――是现代都市人最需要的精神营养元素和最敏感神经下的、潜意识之中的良知与榜样!

藏獒可以与主人一道忍饥挨饿、同甘共苦,它以自己的杂食和相对较少的食量,向主人证明,它摄取的不多,却能在一年四季以天地为被褥,独管400多只牛羊。

玉树的许多藏獒在老死之前,都会拖着极度疲备的身躯,悄然离开情牵的主人,眼含热泪、一步三回头,渐远于护卫了一生的家,静息在人们不易察觉的地方!留下的是主人划破长空、撕肝裂胆对爱獒的呼唤和在残阳下漫无目标的奔跑寻找……它一生大起大落、死得极其悲壮,天地为之动容。

在玉树草原上,至今还流传着“主人可欺,獒不可欺”、“一把炒面,獒人各半”和“家有藏獒、富裕到老”等无数颂獒谚语。人们对藏獒至亲、至爱,已达到无以言表的程度。

(十二)

公元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玉树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33公里。玉树不倒,康巴坚强!一个新家园,正从地平线上兴起!

玉树,是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玉树,是一个彰显大美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