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世界技能大赛:标准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世界技能大赛:标准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世界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设置、技术标准和规则内容中的职业技能要求

(一)项目设置中的职业技能要求

世界技能大赛比赛规则中提出:“技能的类别总数和实际类别是根据2006年技能大赛组织大会正式批准的指导原则决定的,这些指导原则保证比赛中的技能种类体现世界技能组织的使命和比赛目标,并代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技能要求。”

2009年开始,世界技能组织将大赛竞赛项目划分为六大领域:运输与后勤;结构与建筑技术;制造与工程技术;信息与通讯技术;创意艺术和时尚;社会及个人服务业。能够体现上述六大领域竞赛项目的技能有:竞争与经济成功所必需的现代技能;知识社会中必需的信息通讯技术与革新的技能;工作中必需的社交技能,包括创造性、主动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交流等;发扬传统和文化遗产的技能。

世界技能组织致力于延续平衡的技能大赛,主要是尽量运用世界上国际领先的各项资源,同时又要利用好有限的空间和物质资源。

世界技能大赛竞赛项目设置类别有:正式项目、演示项目、展示项目、主办国恢复项目、展览项目。除展览项目外,其他项目都有对应的技能衡量标准。正式比赛项目的技能衡量标准包括:现代技能、必需技能、社交技能及传统和文化遗产技能;演示项目的技能衡量标准包括:设计技能、制造技能、交流技能及市场营销技能,其中设计技能、制造技能两项技能为必须具有的,另外两项中至少还要具备一项,也就是至少包括三项;展示项目的技术衡量标准为展示其比赛的创新面或一种可能的新技能;恢复项目的技能衡量标准为等同于正式项目或演示项目技术要求。

世界技能组织指导原则明确,在大赛的间隔期,至少25%的技能项目要接受外部针对其与全球经济相关的审核检测。这样每四届大赛(每八年)就对100%的技能项目进行检测。大赛质量审查员的报告与技术委员会的推荐一起作为参考来决定接受外部审核的技能项目的先后顺序。保障了赛项反映着技能领域的最新变化。

世界技能组织鼓励新项目的引入,并且在每届大赛上保障有最低数量的演示项目。新的演示项目要包括该技能所要表达的衡量标准、实际操作以及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能在六大领域中取得平衡(一致)的技能项目可以获得优先地位。

(二)竞赛项目技术标准的要求、变化与进步

世界技能大赛对竞赛项目技术标准的制定,要求体现该技能所要表达的衡量标准。制造技能的标准指的是在已完工的产品的制造过程中所运用的技能。设计技能的标准指的是产品或零件的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技能。营销技能的标准指的是涉及对一项产品或服务进行营销的技能。交流技能标准指的是涉及交流或在人们之间传递信息的技能。

世界技能组织明确,在众多技能项目中,技能标准要体现以下方面的变化和进步:从主观评分到客观评分;从个人竞赛到团队竞赛;从传统的技能到现代的技能;从单一的技能到多元化的技能;从以训练为基础的竞赛到以职业实践为基础的竞赛。

(三)竞赛项目规则中的职业技能要求

世界技能大赛竞赛项目设置分单项赛和团体赛。单项赛的选手参赛当年年龄为22周岁以内,团体赛为25周岁以内。参赛者只能参加技能大赛中的一项,且一生只能参加一届世界技能大赛项目比赛。其意义在于为更多的世界青年技术工人提升职业技能水平提供更多的接受职业技能和培训的交流机会。

世界技能组织对竞赛项目制定了引入、退出和恢复的规则,并履行着严格的执行程序。

技术委员会决定新技能的准入。世界技能大赛中所使用的新技术必须在现场比赛情境下被测试,该技能称为演示性技能。演示技能在两届大赛后要成为正式比赛项目,需要在赛前成为准备测验项目。准备测验项目的基础是技术说明和前两次比赛中专家组的测验项目。要以ISO-A和ISO-E为检测测验项目内容的标准。每个测验项目必须要有与评估标准相匹配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在技能分类中可以查到。

世赛制定有严格的技术评分规则。评分规则由测试项目的设计者指定。详细和最终的评分规则由所有专家共同确定。每个测试项目必须遵循“评估标准”所规定的的评分制度。评分规则应在竞赛前录入CIS。

世界技能组织在技术文件中进一步明确,世界技能大赛赛项技术需要定期进行有关技术说明的更新,以使其包括最新的技术进步。并且更新的生效必须得到不少于80%的专家的签名承认。技术说明不能违背比赛规则,任何情况下都要考虑比赛规则。进一步说明世界技能大赛致力于发挥对全球职业技能水平提升的引领作用。

世界技能组织还鼓励成员国发展与外界的技术交流,并希望有更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世界技能组织考虑到大赛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成本管理,对于那些要求过多空间与基础设施的新项目能否举办,世界技能组织与主办国有最终决定权。说明世界技能组织考虑竞赛项目与产业发展的结合。

二、项目设置、技术标准与产业发展的对接

世界技能大赛竞赛项目设置的依据是职业发展情况,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引领性。世界技能大赛项目设置对接着产业发展。世界技能大赛将比赛项目划分为六大领域,就是兼顾了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需要的大多数技能项目。既设置有高端科技项目,如机电一体化、飞机维护、模具制作等,也设置有新兴职业项目,如移动机器人、网络系统管理、网站设计、企业IT软件解决方案等,同时兼顾传统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如焊接、印刷、汽车喷漆、砌砖、木工、插花、烹饪、美容美发、护理等。

从近5届的比赛项目设置情况看,不仅项目数量有变化,大赛还对项目进行了增删或升级。见表1。随着社会发展需求一部分项目被取消,如材料绿色化导致2009年加拿大大赛上铅管工项目的消失;而另一部分项目被添加进来,如随着技能精细化程度的加深,建筑类和艺术类自成一派,2009年世界技能组织将技能比赛项目划分为6大类后,石雕技术具体化为建筑石雕;还有的项目随着技术和材料的开发进行了转型升级,如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工业控制系统实现网络化,以及企业为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的最优化,将工业控制引入到制造和工程技术领域。

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013年德国莱比锡大赛上,增加了塑料膜工程项目。因为塑料包装及其产品,特别是复合塑料软包装,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并且各行业对塑料薄膜的市场需求不断上升。

世界技能大赛还设置大赛举办国的特色化项目。2007年在日本静冈举行的第39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代表主场优势的移动机器人项目被纳入比赛项目,之后便成为每届大赛的热点赛项,不仅使日本的机器人技术在世界上得到推广,也体现了全球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走向。

世界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技术说明明确,项目解决方案要遵循相关行业标准、ISO标准以及该领域的最新规定,如:确保模块的特征能反映现代工业的特点、测试项目的图纸必须采用ISO-E和ISO-A标准、提供真实的加工零部件、项目设计侧重“专业术语”,例如尺寸和比赛标识等,确保测试涵盖各种技能特征和能力,既反映全球培训情况又能反映实际操作情况。对选手的能力检验,直接对接着产业技术工人的素质标准,以“制造与工程技术项目”为例,对参赛选手的能力要求为:掌握制造和技术加工的质量标准、车间的环境、安全、卫生环境及防护措施、技术设计、对机械工程的识图能力、操作加工技术、精度检验技术等,以及仿照企业真实场景布置大赛场景:“客户和技术人员会面”,即由客户(专家组)带着图纸和库存材料来见技术人员,技术人员首次与客户见面时如何满足客户的需要。竞赛项目的内容完全来源于行业或企业的实际工作。

三、世界技能大赛项目设置、技术标准和规则对中国职业技能水平提升的影响

(一)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成为中国提升职业技能水平的途径之一

借鉴世界技能大赛成功的办赛经验,服务于我国竞赛制度建设,已成为我国举办国赛的必然趋势。在我国人社部召开的“2012年职业技能竞赛技术工作研讨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刘丹在“加快推进职业技能竞赛制度改革和完善”的讲话中提出,要统筹推动国内国际竞赛协调发展,将国内竞赛与世界技能大赛衔接起来。提出中国大赛赛项的设置,在坚持行业特色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要尽可能设置一些与世界技能大赛项目相关的职业(工种);在竞赛标准上,进一步熟悉并掌握世界技能大赛规则标准,使中国竞赛规则标准与其相衔接;在竞赛组织实施上,要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组织程序规则和开放办赛的好办法,改进职业技能竞赛组织模式,促进国内竞赛更加科学、规范和开放;在选手选拔上,做到早发现、早培养。依托中国技能大赛竞赛活动,为世界技能大赛培养和选拔优秀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大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培养力度,建立后备人才队伍;要建立竞赛成果转化和共享机制,确保竞赛成果转化为职业教育培训和技能、技术标准,促进产业生产力提高,促进人才成长。

在2013年2月颁布实施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中,明确大赛要以岗位或目标任务要求的技术技能综合(组合)运用水平、比赛任务完成指令以及选手素质水平为评判依据,设计比赛的形式、内容和设置奖项;将理论素养水平测试融入比赛,以理实一体的方式体现职业岗位对选手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的要求。要充分发挥赛项专家组的作用,根据相应产业主题岗位的核心要求,结合产业发展最新趋势研判,不断调整完善比赛内容、评判标准和组织方式。研究世界技能大赛要求,提升赛项质量。

上述内容表明,在世赛的影响下,我国举办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从竞赛制度、竞赛内容上开始借鉴世赛经验,也从项目设置、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上,逐步体现世赛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对接世赛,成为我国提升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对接产业标准提升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水平

“世界技能竞赛的命题原则是来源于生产实践,高于生产实践,对选手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还要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陈远芝:《更新办学理念强化职业素质》,《中国培训》2012年3期,第44至45页)。世界技能大赛对竞赛项目设置及技术标准的要求,既是产业标准,同时也要体现世界技能领域发展的最新趋势。因此,以大赛引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为世界青年技术工人搭建交流平台,成为世界技能大赛的办赛宗旨。我国举办国赛也是以此为目的,积极发挥对职业院校的引领作用,依据产业发展设置竞赛项目,提升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水平,推动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

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举办,正逐步学习和吸纳世界技能大赛办赛理念和经验,积极推动竞赛项目与产业的结合,吸引企业、行业参与大赛。

从2008年开始,大赛重视发挥相关企业、行业对大赛的支持工作,企业主要通过赞助商的形式、行业主要以专家担任裁判的方式来参与赛事。2009、2010年开始形成“企业支持大赛,大赛人才回报企业”的共赢态势,部分赛项由企业单独冠名,同时建立了企业对大赛优秀选手招聘机制。2011年,各个赛项都实现了由行业、企业参与、教育部门配合的工作态势。全国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得到2800多家企业的支持。(刘红:《以竞赛促进全面改革以改革助推内涵建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22期,第39至55页)在赛项的设置上,体现为紧贴国家产业、行业发展需要,不仅设置了反映新兴产业的比赛项目,也涵盖了汽车、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国家调整振兴行业。这十大产业囊括全国80%的工业增加值,占中国GDP比重超过3成,是实打实的国家支柱产业,直接关系到国民生计。这一切表明,大赛与产业的对接,要求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也必须以产业标准来培养技能型人才。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出席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的讲话中提到,“职业教育水平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对国家产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提出,“职业教育与产业密切合作,实行‘教产合作’,是职业教育必须牢固树立的理念。”

全国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续成功举办,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培养符合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技能大赛中存在的问题,也使大赛对职业教育改革和职业培训的引领作用受到局限。与世赛相比,说明我国大赛在制度建设上需要进一步完善。

世界技能大赛不仅制定有竞赛规则、技术标准,而且每项竞赛项目有完备的技术说明。以“钣金技术”项目为例,项目说明涵盖以下方面的内容:1.名称与技术说明(技术说明、应用范围、相关文件);2.能力及工作范围(能力要求细则、理论知识、实践操作);3.测试项目(项目模式和结构、项目要求、项目开发、项目/模块的设计者、评分细则、项目确定、项目的选择、项目的公布、竞赛的准备环节、项目的调整、材料和厂商说明);4.技能管理和沟通(论坛、参赛者信息、测试项目、日常管理);5.评测(评测标准、主观评分、技能评测细则、技能评测程序);6.具体技能的安全规定;7.材料和仪器(基础设施列表、参赛者工具箱中所含材料、设备和工具,由专家提供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竞赛场地禁止的材料和设备,竞赛布局图)。我国大赛竞赛项目虽然也制定了规则要求,但是与世赛标准比,内容缺乏明确的项目技术说明细则。此外,大赛中突出的问题集中在比赛设备上。由于大赛指定统一的比赛设备,这些设备提供商又都是赛项的参与者或是赞助者,为了夺冠,一些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参赛学校不惜重金购买,并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逐渐地在三者之间形成了利益链。此外,大赛虽然制定各赛项评分标准,但是评判标准中明显带有主观性,且过程不透明。往往比赛结束还要集体商议,比赛结果不公布分数,只是宣布获奖选手的名单。(杨诚:《对接产业发展,引导教学改革——“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赛项回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30期,第64至67页)为此,我国大赛可以借鉴世赛评判标准,使赛项评判标准体现客观性、公平性。世界技能大赛制定的技能标准要体现五个方面的变化和进步,其中就强调了竞赛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所以,对接产业标准设计技能大赛赛项,就会促进职业教育的变革,提升职业培训水平。与世界技能大赛相比,我们重视竞赛的技术难度,而世界技能大赛更加重视质量和精确度。“以数控项目为例,第41届世赛上中国获得第8名,排在前三名的为日本、韩国、泰国选手,得分为97、96、95。这意味着4个工作件上总共有120多个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粗糙度的要求中,他们只丢2-3个尺寸要求,可以看出他们平时训练的准确率应该接近100%,而中国选手只能达到90%左右,在完成质量上存在明显差距。” (车明朝:《行业企业参与大赛,产教结合贯穿全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22期,第59至70页)这说明,通过技能竞赛,我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要改变原有的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训练的模式,既要重视人的职业素质的培养,更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标准,教育学生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产品的加工、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让学生树立产品的质量和精度意识。所以,参照世赛项目技术标准,引导学校深化做学一体化模式改革,应成为引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培训效果,实现职业技能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

做学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讲解与实际演练、操作结合为一体,让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做中学,既夯实了理论基础,也让学生掌握了实用技术,并通过操作练习提升技术水准,既体现了职业教育课程与普通教育课程学习的差异,也充分体现了技术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的有效性。

职业院校开展做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既是对接中国产业发展,培养实际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要,也体现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发展的宗旨和职能。职业培训就是按实际生产领域的技术标准进行的实操训练,否则职业培训就失去原本的职能。

总之,世界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技术标准与规则,将对我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产生深刻的影响,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技能标准的把握上,借鉴其经验有助于我国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

作者:刘东菊,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晓辉,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