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爱问.善问.乐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爱问.善问.乐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在教学实践中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有助于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提高教学效益,也能有效地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而提升办学的整体水平。厦门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的实验学校,全校围绕此课题开展研究已数年,取得了较大的实绩。本期的这组文章来自他们的课题所得,其经验具有相当的示范性。

“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摇篮”,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从“问”中学,是转变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儿童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等特点出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分析问题,乐于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面带微笑,用真诚而亲切的目光面对全体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如果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太简单、太没有价值遭到老师同学的嘲笑而不敢问,就谈不上爱问,更谈不上会问了。我在教学《草船借箭》总结时,有个学生提了个意想不到的问题:“老师,俗话说,有借有还,诸葛亮借了箭,怎么不见还?”霎时引来哄堂大笑。我及时制止了学生的哄笑,并肯定了他的问题:“问得好!书里没有写出来,谁能帮忙解释一下?”把学生的思路引向对课文的深究,得到的是意想不到的教学收获。假如我当时置之不理,或予以训斥,必然会挫伤那位提问同学的积极性,影响他的学习情绪。事实告诉我们,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才敢问、爱问;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才会深入求知。教师只有经常性地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质疑,学生才敢大胆质疑,才会得法善问。

二、注重引导点拨,使学生善于分析问题

在学生探究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要善于发现学生在交流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对于“人”字形线路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一般总是满足于让学生理解“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原理,从中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能,至于“人”字形线路的利中之弊,往往无人怀疑。但在一次教学中,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人’字形线路也有不足!”我让他大胆发表见解,他说:“这样一来,火车上山费时了,下山也特别麻烦。”我表扬他敢于向教材质疑、向权威挑战,并让大家想“什么办法可以克服这些不足”?经过一番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们有的说“改变路线、避开陡坡”。有的说“架设引桥”……我又问:“为什么詹天佑选择了‘人’字形线路?”引导学生得出:“人”字形线路虽然不是完美无缺的方案,但符合当时当地的情况,它是一个最佳选择。这个过程,通过“发散”和“集中”,学生加深了对“人”字形线路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探究的情境,使学生乐于解决问题

在阅读课文时,教师要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乐于解决问题。如,学习《白杨》时,有学生质疑:“孩子们听了爸爸的述说,多了一点知识。”这句话怎么理解?问题提出后还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答不上来呢!我就让学生再读课文,共同讨论。大部分学生只理解到孩子知道新疆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这时候,教师引导:“从爸爸说的话中去想想,孩子们还知道了什么?”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新见解:“孩子知道爸爸像白杨树一样坚强,新疆需要爸爸,爸爸就在新疆扎根。”……这些闪现着发现者智慧的新见解,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后产生的成功体验。当学生处在一种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时,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会得到诱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争辩,使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在集体讨论中得以解决,使本来能解决的问题找到更便捷更圆满的答案。其实,这样的思维交锋比结论本身更重要,讨论和争辩促进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从而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