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关城市开放性公园园林植物造景特色的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关城市开放性公园园林植物造景特色的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城市园林植物造景是一种生态原则与艺术原则相结合的一门科学,主要通过植物美观功能与生态功能相结合,利用弧植、树丛、规则式种植、垂直绿化、花坛等造景手法来营造不同的环境,使城市具备丰富多样又完美健康的观赏特色与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城市开放性公园;城市园林植物;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1 概述

对于城市开放性公园园林植物造景,从单纯的施工工艺上来讲,就是在城市中加入灌木、乔木、藤本等植物元素来形成一种景观,主要是发挥园林植物自然美的特点,给人们形成一种不仅美观,更有益生态健康的居住环境。从最直接的方面而言,园林植物造景就是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有助于人们缓解工作压力和疲劳;然而,更重要的是园林植物造景的生态净化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园林植物造景能够给人类提供一个完善、多功能而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存环境。

随着园林植物造景的不断开展和人们对其的了解不断加深,该项工程对于城市建设的贡献已经是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而且近些年我国在开放性公园园林植物造景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相比于起步较早的国外园林技术而言,我国的园林植物造景技术还是存在着不少的缺陷:首先是我国能用于园林建设的植物种类非常少,国外的许多公园的植物种类可达1000余种,而我国,一线城市的公园用于观赏的植物种类仅有两三百种,而很多二线城市更是不足百种;其次,我国城市开放性公园园艺水平较低,在育种和栽培养护方面的工作做的不够好,技术落后,专业人员紧缺,使得我国园林植物中的主要品种杜鹃花、报春花、百合、丁香、月季花、山茶花、翠菊等等,都没能培育出很好的栽培变种,甚至有的种类在退化;再者,我国在园林植物造景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方面也是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要去追赶。

2 城市开放性公园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对于公园园林植物造景工艺,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状况、环境特征、文化传统、居民生活习惯等多个因素来培育植物种类并进行合理布设。对于开放性公园园林植物造景最基本的要点,就是要满足居民休息和审美的需求,应尽可能地发挥园林植物的生态效应。在选择基调树种时,尽量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这不仅仅能最大程度的体现地方特色,还能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在进行美化设计布置时,可以通过合理配置特色生态林,种植一些精品植物,来提高审美档次。对所处城市中心或者交通量较大位置附近的公园,还必须满通安全的需要,在给人以审美享受的同时,尽量要做到有利于协助组织车流以及人流的疏散。

城市开放性公园园林植物造景要尽量的满足生态环保的需求,体现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展现温馨的人文关怀。比如城市办公楼和居民区附近的公园,其园林植物造景工艺在选择植物种类时不仅要尽量与当地人们所喜欢的种类相一致,还要注重植物改善土壤水质等额外功能,要与周围的建筑风格相适应,要在提供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注重改善建筑环境和符合生态要求,使之能与周围环境有机的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3 植物造景特色趋势

(1)更加突出地方风格和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城市园林植物造景工艺已经逐渐发展为城市文明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建设的特色风景线,因此,在进行城市开放性公园园林植物造景时也要越来越注重突出地方习惯和文化特征。这其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重视应用当地的花草树木品种,作为本地最常见的植物品种,与当地历史和文化一起传承下来,是深受大众所喜爱的,是当地文明的象征之一,这样的布设配置可以给城市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体现其独特的地域风貌,满足当地人们的精神文化要求。而且,利用本地植物品种还可以保证较高的成活率,节约工程成本,减少养护管理费用。

(2)园林植物造景要运用生态原理,遵循自然规律。城市开放性公园园林植物造景是以生态学作为理论指导的,我们在进行植物造景设计时要以生态学为理论依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城市公园园林植物造景工程不同于城市建筑、道路等工程的建设,植物有着生命力的群体,在进行造景设计时,不能一味的追求审美享受,更要注重生态保护。

(3)城市园林植物已经逐步倾向于利用植物特色来营造丰富多变的季相。为了能够满足广大市民对审美和生态环境的需求,使其能够在一年四季中都能有所体验,现在的公园园林植物造景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季相的营造,利用春花、夏叶、秋实、冬干等植物的不同特点,通过合理配植,实现四季有景的效果。

(4)大力开发利用野生资源,丰富园林素材。园林设计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我国植物种类博大的优点,尽可能地开发野生植物资源,并将其进行很好的培育和推广,使其为丰富城市物种和美化城市环境做出贡献,同时还有利于实现城市的生态平衡和稳定。

参考文献

1 韩远彬.现代城市园林植物造景特色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8)

2 毛春英,李和滨,徐斌, 等.园林植物造景刍议[J].北方园艺,2007(2)

3 姜凌云.居住区植物造景发展趋势[J].城市园林,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