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灵通退网的博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背景: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重组后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以及接手了中国网通的新联通相继颁发了3G运营牌照。
2月,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分配了3G频段:中国电信获得1920-1935MHz和2110-2125MHz频段,中国联通1940-1955MHz和2130-2145MHz频段,而中国移动获得的频段是1880-1900MHz和2010-2025MHz,其3G标准是基于TDD模式的。
根据国际电联规定,1880-1920MHz频段以及2010-2025MHz频段共计55MHz可以用于发展TD标准。此前,由于我国3G牌照一直没有发放,1900-1920MHz这一3G频段被中国电信和原中国网通用于发展了小灵通业务。
日前,工信部发文明确要求:所有1900-192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应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以确保不对TD-SCDMA系统产生有害干扰。
与此同时,电信运营商背后的利益博弈将如何继续,近7000万小灵通用户将何去何从,有着10余年历史的小灵通是否真的走到了尽头……
用户:小灵通与手机并存的日子
小灵通将在3年内退市,对于目前尚存的近7000万用户,在政策下,国内很多地方运营商已经着手拆除小灵通基站,改装上3G网络,本来就不算稳定的小灵通的信号将一天天变差。
对几千万的用户来说,他们是否会得到一些其他补偿,特别是那些已经习惯了小灵通的“铁杆”用户。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电信以及接管了网通的新联通并没有拿出实质性的措施。
作为北京一家报社的热线记者,2004年2月,李勃在大学毕业之前的实习阶段就用上了小灵通。而在同一时间,小灵通正式攻克最后一座大城市,开始进入上海市区。
“当初刚到北京时,我也办过一张移动神州行的手机卡,但接打每分钟都要6毛钱,后来在采访一个移动电话经销商时,说到手机资费的问题,他向我推荐了小灵通,打电话和固定电话一个价,如果办了相应的包月还更便宜,记得当时我办的是88块钱包1000分钟的那种。”
因为工作的缘故,李勃每天接打电话都保持在两个小时左右。一个月下来,刚刚参加工作的李勃,电话费仅相当于报社其他同事的零头。5年以来,他除了手机之外,一直保留着那个小灵通号码。现在朋友打电话一般都会直接打到李勃的小灵通号码上。与长达11位的手机号码相比,8位数的小灵通号码更容易让人记住。
在李勃的带动下,他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也变成了“双枪兵”:小灵通专门用来接打电话,而手机大多数用来发短信。
其实早在李勃开始使用小灵通后的第6个月,2004年7月,小灵通就实现了和手机的短信互通,而之前的2003年12月,我国北方10省市区小灵通之间就实现了短信互通。
在短信互通的前提下,为什么大家还要保留手机?对此李勃给予的答案是:“小灵通资费便宜,接听免费,但它信号不稳定,也不能漫游,在外地时只能用手机联系。”
而对于目前关于小灵通即将退市的消息,李勃说:“据说小灵通当初是从日本引进的一项技术,引进时就是一项没有多大发展空间的技术,它能走到今天,也可能是和我们的国情有一定关系吧。”
市场:“灵通”在政策夹缝中遍地开花
说到小灵通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小灵通之父”徐福新。上世纪90年代末,电信重组,移动分离,对于中国电信而言,在移动通讯替代固话的大趋势下,无异于被从嘴边抢走了一块肥肉。从信息产业部的政策看,移动通信只允许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经营,而作为固网运营商的中国电信和后来的中国网通却只能充当看客。
1996年,时任浙江余杭市电信局局长的徐福新,了解到了日本发展流动市话(PHS)的信息,PHS采用微蜂窝技术,将用户端(即便携电话手机)以无线的方式接入本地电话网,使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电话移动起来,可以在流动中接听、拨打电话。
徐福新眼前一亮:流动市话,让固定电话移动起来!这让身陷困境中的中国电信抓到了一棵救命稻草。
1997年,徐福新赴日本考察,理清了思路,那就是直接把PHS建在电信已有的固定电话网上。因为PHS这个洋名不好记,徐福新给它起了个中文名字――小灵通。
1998年1月,浙江余杭区正式开通小灵通,实行单向收费,月租费20元,资费每分钟0.2元,这标志着小灵通正式进入我国市场。
从技术上讲,当时小灵通濒临淘汰边缘,前有GSM、CDMA,后有3G,其情形犹如先进武器与三八步枪的比较,但由于小灵通具有平均话费低廉、单向收费等优势,在一定时期应该是个很好的选择。
2000年6月,原信息产业部下发通知,将小灵通定位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2003年3月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向媒体表示,对小灵通的政策是“不鼓励、不干涉”。固网运营商在这种情况下做起了小灵通。只用了几年,小灵通便在中国遍地开花。
2002年12月,小灵通业务在除京、沪之外的省市全面开禁。而在当月,小灵通就在北京怀柔区放号,正式冲破了“禁止在京、津、沪、穗发展小灵通业务”的政策限制。
2003年9月,作为国内小灵通终端最大制造商的“UT斯达康”宣布中国UT斯达康小灵通用户人数突破1500万大关。
随着2004年2月小灵通正式进入上海市区,小灵通网络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355个城市。
2006年10月,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小灵通用户达到历史最高,达到9341万户,海外小灵通用户超过700万,全球范围内的小灵通用户已经突破1亿。同期全国手机用户4.49亿,相当于每6部手机中,就有1部小灵通。
小灵通步寻呼机后尘?
2007年1月之前,北京所有的手机都实行双向收费,小灵通凭借单向收费“一招鲜”达到了最鼎盛时期。
而作为小灵通终端国内最大的产销商,独占小灵通市场半壁江山的“UT斯达康”赚得盆溢钵满,当时UT斯达康的中国掌门吴鹰经常出现在央视节目中,他的满脸胡子几乎成为小灵通春风得意、精力充沛的象征。
多年以前,正是因为吴鹰,一心要引进小灵通技术的徐福新才有了合作伙伴;也正是因为他顶住压力,小灵通没有夭折,并创造了之后的辉煌。
小灵通在中国的成功,使它成为UT斯达康的代名词。吴鹰也曾自豪地说,即使3G牌照发下,也不会影响小灵通的发展,它最后扮演的角色是取代最后一公里铜线。
但2006年后,小灵通开始走下坡路。2007年1月起,移动通信开始实施手机单向收费,加上小灵通不能异地通话的致命软肋,它赖以生存的价格空间被打破,用户数量开始下滑。2008年10月,小灵通流失的客户竟多达1222万多,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无线市话用户数已降至6893.1万户。
小灵通用户数的负增长已使两家运营商基本停止了网络建设投入。2009年1月,中国联通在公布2008年业绩预告时披露,将小灵通列入贬值资产。与此相对照,手机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全国用户突破了6亿大关。
有观察家认为,5000万用户量正是小灵通的生死临界点。如果低于这个用户量,小灵通就没有存在必要了,即使存在,对运营商和终端生产商来说,也将成为亏本买卖。小灵通或在3年内消失,成为继寻呼机之后,通信领域又一个被淘汰掉的产品。
2006年后,随着小灵通开始走下坡路,吴鹰和UT斯达康转战WCDMA,但小灵通式的幸运没有再次降临,公司随后出现亏损。投资失败,加之与公司出现分歧,吴鹰最终离开了UT斯达康,离开了小灵通。
对小灵通的退市,吴鹰的回答很干脆:“一个产品发展了15年,退出市场,也是正常的,我很高兴。”吴鹰试图用一句干净利索的评语,让人忘掉那段辉煌的历史。
“小灵通之父”执著依然
现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的“小灵通之父”徐福新,是小灵通的坚定支持者,与吴鹰令人费解的回答不同,徐福新对小灵通依然执著。他指出,此前中国电信和原中国网通对小灵通设备的总投入在1000亿元左右,如果就此舍弃小灵通十分可惜。
2008年10月24日,在“3G时代小灵通的发展前景研讨会”上,徐福新提出了这样的见解:“如果能建立全资子公司,进行相对独立的运营,小灵通定能再现昔日辉煌。”
“现在用户虽然少了,但其市场还有很大空间。”徐福新说,3G来临对小灵通不是终止,而是一种解放。
在日本,小灵通用户达500多万,已经实现了与3G的共存,其高速传输业务占了50%以上,国内小灵通技术并不落后,成本还可再降,话费还可再便宜,“为什么一定要淘汰它呢?” “CDMA投入比小灵通高出几倍,市场效果却不如它,我提了那么多反对意见,却没被采纳。”徐福新直言不讳地指出,TD推广效果如何,他说了不算,时间和老百姓会证明小灵通到底该不该退市。
退网背后的利益博弈
“小灵通已经应运而生,应该顺势而退。”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杨培芳说。他认为,随着3G牌照的发放,三大电信商都将进行全业务运营,小灵通改造升级已经没有空间。
工信部从发展3G的角度出发,要求小灵通退网,为TD腾出频段,退网事件的背后其实是一场利益的博弈。这场博弈不仅仅是三家运营商的市场争夺,也是消费者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一场权利之争。
当初为狂揽用户,很多地方都曾推出预存话费赠小灵通手机的促销,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需要确保预存的话费等问题到时能够解决。
2009年2月15日,记者致电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对于小灵通退网的具体日程仍没有排定,小灵通转网将会是最可能的补偿小灵通用户的方式。
但小灵通的资费普遍低于手机资费,所以小灵通用户普遍不愿意主动转网,甚至不乏“钉子户”。一些省市开通了包月畅打这样不限时长的小灵通套餐,要在CDMA网络上延续这种套餐,对运营商来说会是很头痛的难题。
作为电信专家,杨培芳表示,目前移动通信资费已大幅下调,与小灵通资费日益趋同,小灵通用户转网时机已成熟。目前小灵通的用户量将成为3G竞争之初的运营商直接争夺的目标。
不过,小灵通用户将来转网后,其手机和号码势必要进行更换。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刘春泉认为:这不仅直接违背了运营商“用户至上”的宗旨,也带来了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政府为了建设高速公路需要拆掉农民的破房子,但应当给予拆迁补偿;同样的道理,政府为了发展新技术而淘汰落后技术,也应该给予用户合理的补偿。现在小灵通确定要退市,那就该像房地产拆迁那样,给予现有的近7000万用户合理的补偿。
善待现有的小灵通用户就是善待消费者、善待未来的3G用户,不管这种用户资费付出的多少,如果不善待这些用户,又有谁能放心使用3G业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