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格判断准确性的研究及其影响因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格判断准确性的研究及其影响因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时刻在与人打交道,一个人是否诚实可信,是否认真负责,是否开朗乐观等等,这是对其人格的一种判断,有了这个基本判断,我们才会决定是否与其继续交往。人格判断准确性的研究因此成为了社会学和社会心理的一个重要交叉研究领域。然而,许多因素会影响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如人格本身的特质特性,观察者既存的人格理论,观察者与目标对象的关系质量水平,个体的人际倾向性,信息等等。

关键词:人格判断、判断准确性、影响因素

一、 人格及人格判断准确性

心理学上,对人格的定义存在不同的观点,但大家普遍认可的观点是:人格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现于外的自我,另一个是隐藏于内的真实的自我。由于人格具有隐蔽性,所以个体在对他人的人格做出判断时就存在着不对称的现象,即人格的判断存在不对称性,因此人格判断准确性的研究应运而生。

在衡量人格判断的准确性中,行为预测和判断一致性是两个可行的标准。行为预测假设人们对人格做出的判断是为了预测他人的行为,许多研究已经表明这种判断是准确的(Funder,1983,1987)。然而,作为准确性的一个标准,行为的正确预测遇到很多概念和实际上的困难。

另一个是判断的一致性。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了人格判断中同伴判断与自我判断之间的一致性。然而,概念上判断的一致性存在一个问题:判断的高一致性并不能有效说明判断是正确的,两个判断可能都是错误的。因此,在研究中,最好准确性和一致性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它们之间的间接关系可以从以下逻辑中推断出来:两个一致性高的判断可能是不准确的,但是两个不一致的判断不会是准确的,必须有一个或者两个都是错误的,即判断一致是判断准确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此,在人格判断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在进行人格判断的研究中,普遍采用判断的一致性来作为判断准确与否的标准。

二、 人格判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在对他人进行人格判断时,存在许多的因素会影响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这些因素主要有:

(1) 假定相似性

假定相似性涉及个体把别人想象成与自己是相似的倾向。当个体无法获得有关他人的相关线索时,就会启动一种假设,即他人与自己是相似的。Cronbach认为,个体倾向于和自己有共同特性的人有更多的社会交往。这似乎是有意识的过程,一种评估策略,或者是归纳推理的样例,即当与特质相关的信息较少时,人们会自动用其他更方便采取的信息,即与自我相关的信息来“填补”空白。一般来说,假定相似性关系和一致性关系呈现负相关,人们预期,在低水平的相似水平中,假定相似性就会提高。

(2) 关系质量

每个个体都存在着自我了解而他人不了解,他人了解而自我不了解的方面,越了解对方,对对方的人格判断就越准确,即人格判断中存在着一种关系效应。与陌生人相比,熟人做出的判断与目标对象的自我判断有更高的一致性。范德的现实准确性模型为这一观点提供了理论基础。该模型认为,任何与其他个体准确性相关的特质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目标个体要有与特质相关的行为表现、行为必须是可观察的、判断者必须观察到这些行为或线索、观察者必须正确运用线索。根据该理论模型,关系好的个体间有更多的机会来展现、观察和解释与特质相关的线索,因而判断会更加准确。

(3) 人际倾向

每个个体都存在着自身独特的行为方式和个性倾向。一些个体比他人有更强烈的动机去发展和维持积极的人际关系。Bakan认为交流是人类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以成为另一群体的一员为特点的。而具有发展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动机的个体会寻找更多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因而有更多机会观察和了解他人。Dawne S. Vogt and C. Randall Colvin的研究发现,更愿意与人交流、对发展良好人际关系有更强烈动机的个体做出的人格判断与目标对象的自我判断之间额一致性确实更高,其中,不同性别的个体做出的判断之间也存在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具社会性,提供的判断更加准确,这似乎与女性更具社会性,更愿意与人倾述和交谈有关。

(4) 信息的数量与质量

不同的交往时间和深度获取有关他人的信息是不同的。熟悉的人之间有更多的相处时间,更深的交流,获取的信息数量和质量都更高;不熟悉的人则反之。根据范德的现实准确性模型可知,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判断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Carney, Colxin和Hall的研究也发现,更长时间的暴露会引起自我-他人一致性的普遍提高。对于信息的质量,Anderson的研究发现,观察讨论思想和感受问题的面试比观察讨论习惯和爱好的面试人格评估的自我-他人一致性更高,说明思想和感受比习惯和爱好有更高的信息质量。

(5) 特质特性

特质具有差异性和模糊性。个体自我判断是基于内部思想和情感,对他人更关注外部行为表现。因此,具有明显的外在行为表现的特质(如健谈的),个体能对他人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而不具有明显的外在行为表现的特质(如神经质的),熟悉个体的判断比陌生人的判断与个体自我判断一致性更高。相关研究发现,有些特质确实比其他特质更容易观察到,具有明显行为表现的外倾性即使在陌生人中也很容易被观察到,其他特质,如神经质,具有内在的、主观的特质,在陌生人中的一致性几乎为零。Norman 和 Goldberg的研究也发现,在外倾性上自我-他人一致性相关在陌生人中最高(r=0.38)。

参考文献

【1】Andrew Beer and David Watson(2008).Personality Judgment at Zero Acquaintance: Agreement, Assumed Similarity, and Implicit Simplic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90(3), 250-260, 2008

【2】Dawne S. Vogt and C. Randall Colvin (2003). Interpersonal Orientation and the Accuracy of Personality Judg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1:2, April 2003

【3】David Watson and Andrew Beer (2010).The Effects of Information and Exposure on Self-Other Agreement. Journal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4 (2010) 38-45

作者简介:赖庭红(1988-),女,汉族,江西赣州人,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发展与教育学专业硕士生,主要从事青少年社会性发展与心理辅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