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奥帆基地N个“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奥帆基地N个“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0年11月15日,北京奥申委收到了国际帆联对青岛赛场的认证,这是来自28个单项体育协会中的第一份认证书。一年后,随着北京申办第29届奥运会成功,海滨城市青岛正式以北京奥运会的帆船项目分会场的身份亮相。

随着2008年奥运会临近。6月30日,奥帆基地三处陆城建筑单体——后勤保障中心。媒体中心。运动员中心以及水域工程等项目陆续揭开神秘面纱。走进青岛奥帆基地,我们渐渐发现了一些新奇……

能源篇

媒体中心靠什么调温?

奥帆中心临海而建,海水便成为设计者首先考虑利用的能源。奥帆中心四大单体建筑之一的媒体中心,成功引进、建设了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它利用温度相对稳定的海水作为冷热源,为建筑提供制冷、供暖和生活热水所需的冷热量,同时不产生任何污染。目前,海水源热泵技术在国内使用得还非常少,虽然它的投资较传统空调要高,但是运行费用却大大降低,无疑是环保科技的领头兵。

屋顶为什么呈奇怪弧形?

奥帆中心运动员中心的屋顶造型奇特,仿佛被削去了一块,实际上这正是这座建筑的精妙所在。考虑到太阳能与建筑的完美结合,设计者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板式集热器收集热源,可为300平方米游泳池和洗浴提供热水。加上后勤保障中心大楼的太阳能系统,奥帆中心一年至少节约用电90万度。为什么“风车”转起来才能比赛?

在观众区的主防波堤很多路灯杆的顶部,有一些状似飞机模型的东西在随风转动,这些“飞机”的前螺旋桨有点大,看起来像大风车。原来,这是在利用风能进行发电照明。除了41盏风能路灯,还有168盏太阳能景观灯,不仅绿色环保,到了夜间更是青岛海岸线上一道耀眼的风景。有趣的是,按照设计,风速达到每秒3米时,风能路灯顶部的风车就会转起来,而开展帆船比赛的风速下限也是每秒3米,当风车转起来的时候,观众就知道可以进行比赛了。

科技篇

浮码头为何用“拉簧”固定?

青岛奥帆中心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浮码头技术,它不受潮涨潮落的影响,始终与水面保持0.5米的高度。由于青岛的潮差比较大,浮码头的建设非常困难,这里采用的是来自瑞典的专利技术。它的先进之处在于底部的橡胶拉簧,一般的浮码头都是用柱子固定在海里,一眼看过去全是桩子很不美观,而“拉簧”就是用“橡胶绳子”把浮码头固定在水下,浮码头随着潮起潮落上下升降,而不会左右移位。浮码头主体采用混凝土预制而成,外面包有泡沫,在靠近岸边的位置,浮动部分由滑轨与岸边相连,这个轮轨可以随着潮位的高低,上下滑动。这种浮码头不但能漂浮在海中,而且能根据需要,用拖船把它摆放在适中位置,以满足船只停靠的不同需要。

水上怎样进行安保?

为保证奥帆赛的安全,青岛奥帆委将使用“水上安保”,这在国际上也是一个非常先进的技术。它采取水下声浪隔扇式管理,对港池进行封闭,以防止潜水器和人员进入比赛中心区。整个奥运赛场有300多个安保监测点,安保人员可以通过视频看到各赛区的场景。现场的安保人员和青岛的城市指挥中心、安保指挥中心等均实现了视频连接。

小木头出有大来头?

就连奥帆基地踩在脚下的木头也是颇有来头,它们曾“惊动”了两位学术界泰斗。此次奥帆基地一共用掉了大约1800立方的防腐木,用于滨海下水坡道。码头防护、滨海栈道及木制护栏的建设。为解决樟子松开裂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国林科院木材防腐研究所蒋明亮博士,国内木结构工程的泰斗,年逾八旬的博导樊承谋都当上了参谋,最终用“刻痕工艺”予以解决。

人文篇

比赛海域原是古船厂

2004年7月1日,一台拆除机开进北海船厂船机车间,把“大剪子”伸向船机车间最外面的顶梁柱——北海船厂原址内的最后一栋建筑被拆除了,有着百年历史的北海船厂搬迁工作至此全部完成,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奥帆基地。

而北海船厂的原址并未随着拆迁而消失殆尽,塔吊、干船坞以及系船柱等船厂旧有的设施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与奥运主题公园和奥帆赛博物馆一起,这里成为充满人文气息和奥运氛围的公众乐园。行走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奥运的魅力,还可以触摸到工业史的文脉。古老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正是奥运精神的体现。

同时,古老的船坞搬迁之后,很多原本属于这片海域的景色又重新回来了。浮山湾一带原本是青岛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一带的海岸因海蚀作用,如刀削斧劈,每逢秋季大潮,惊涛骇浪拍打岸堤,巨浪滔天,蔚为壮观,早期青岛十景之一的“燕岛秋潮”因此得名。北海船厂在此修建后,这一景观被“圈”在厂区内,从此销声匿迹;现在.随着奥帆中心的崛起,得以重现生机。

帆船比赛地设在市中心

往届一些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无一例外地将比赛的场地设置在离市区很远的海岸,不免观者寥寥。在我国,帆船运动还属于“冷项目”,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青岛奥帆委做出了这一大胆决定:在青岛最核心的黄金地段——五四广场前的海域上建立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看比赛,赛场设计者不仅将比赛的4个场地沿着海岸线排开,还极富创意地将主防波堤设计为观众看台,比赛区域距离看台只有一海里,决赛时更是近至四百米,这一创意得到了国际帆联副主卫·凯利特的高度赞扬。太阳伞、躺椅、高倍投币望远镜应有尽有,人们在这里不仅是观看比赛,更是享受一种凭海临风的感觉。甚至,住在奥帆中心附近观海房里的市民可以在自家窗前边饮啤酒,边透过望远镜欣赏海面上百舸争流的壮观场面。

2008,在青岛,你也许会成最惬意的赛事观众。

赛事篇

航标是什么样的?

航标是帆船运动员在海面上航行的参照物,比赛时运动员和帆船必须要绕过它。简单地说,航标就是一个塑料气囊,按照奥运标准,它是一个直径为一米,高为两米的圆柱体。在茫茫的大海上,航标要起到非常醒目的作用,所以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国际帆联出于观众欣赏和电视转播的需要,决定2008奥运帆船赛特设奖牌轮的比赛.并将比赛安排在距离岸边只有400米远的水域进行。奖牌轮的浮标颜色取决于裁判。每个竞赛区域都有各自的裁判,奖牌轮的裁判是由竞赛委员会临时决定的。指定了哪位裁判,这位裁判就要带着他所在场地的标一起上阵。

在波涛起伏的海面上,怎样才能不让标随波逐流呢?原来,标是靠锚和锚绳限定在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的,这同船在岸边停泊是一个道理。但是要想让这个圆柱体立起来,那就要另想办法了。标的下面坠有标坠,它的表面是铁皮,里面灌满了铅,重量达27公斤,足以让这个两米高的“小巨人”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提醒运动员别忘了同它“打招呼”。

布标工作有多难?

据青岛奥帆委竞赛部的项目主管刘卫介绍,布标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水流的运动状态和风速风向都对它有影响,布起来比较难,且要随时调整;标如果发生漂动,比赛就有可能推迟甚至取消。

布标首先要测风向。裁判长所在的船叫信号船,它在整个水域的右侧下风向;信号船的位置定下来,才能开始抛锚布标。根据比赛的具体风力条件,帆船比赛有两种航线,一种是迎顺风航线,一种是不规则四边形。迎顺风航线有迎风标(一标)和顺风标(四标)两个标;不规则四边形航线共有四个标:一标在信号船的正迎风方向,二标在场地的左上方,三标在场地的左下方.四标在一标的正下方。如果风向摆动在1 5—20度以上,标就需要进行调整,一标始终要在信号船的正迎风方向,以确保起航线和风向成垂直角度。

按规定,布标工作要在每次比赛前半小时内完成,青岛一日两潮,多变的风向和复杂的水域条件给这项工作提出了挑战。此外,在深水区域海流的变化相对较小,而靠近岸边的水域水流的变化相应也会增大,这些都给布标工作增加了难度。

浮标之间的距离总是固定值吗?    帆船赛的浮标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本场比赛风力和场地的条件变化。换句话说,帆船比赛是以时间而非距离来定比赛的。通常一场帆船赛的时间大约在一个小时左右,最长不超过90分钟,最短不少于30分钟,一切都靠裁判长对现场的具体把握来做出判断。所以,看帆船赛,无论是取消当天的比赛或是一天安排两轮比赛,都不必奇怪。

比赛时间为何可以随时变动?

帆船帆板比赛是人、水、船,风四者的完美结合,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不可控性,其中场地对比赛的影响是巨大的。观看时主要看速度,看人船与自然的配合情况。驾帆船对船员在艰苦环境中的耐受力要求很高。因此,对运动员的耐力和意志品质的欣赏也是观看比赛的一个重要方面。

责编/王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