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模糊限制语对课堂焦虑的缓解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模糊限制语对课堂焦虑的缓解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模糊限制语是很常见的语言现象,中外的学者就不同方面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语用功能更是得到了大家的关注。此外,课堂焦虑也是学者教师研究的焦点。本文将模糊限制语强大的语用功能运用到英语课堂上,具体分析模糊限制语如何能够缓解课堂焦虑这一问题。

关键词: 模糊限制语 课堂焦虑 缓解作用

模糊性是所有语言的一个重要特性。美国学者拉科夫(Lakoff)在1972年发表的《模糊限制语:语义标准及模糊概念逻辑的研究》(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首次提出了术语“模糊限制语”。由此,学者们开始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模糊限制语就是一些有意把事物弄得更加模糊或更不模糊的词语(words whose job it is to make things fuzzier or less fuzzier)(Lakoff,1972)。对于这类词语,E.F.Prince,J.Frader和C.Bosk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划分。它们一类是语义本身模糊,Approximator(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它可以再分为Adaptor(程度变动语),如:more or less等;Rounder(范围变动语),如about等。另一类是说者和语义之间关系上的模糊,Shield(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它也包括两类:Plausibility(直接缓和语),如I think等;和Attribution(间接缓和语),如according to one’s words等。

一、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模糊限制语有强大的语用功能。著名语言学家舍乃尔(J.Channell)总结出了十条模糊词语的语用功能:提供恰到好处的信息;不想说明详情;具有劝导性;词义中断的过渡;缺少具体信息;置换作用;自我保护;有力和礼貌;非正式的气氛;女式语言(张乔,2004:44)。

Grice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包括:1)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2)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3)关系准则(Relevant Maxim)(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的表达要求清晰、准确,因此这四个原则对会话交际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然而当没有能力准确、没有必要准确或过于准确可能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时,人们往往会求助于模糊限制语(唐艺菲,2006),“牺牲”一项准则,来成全另一项在会话中更为重要的准则,比如,

A:Doctor,when my daughter can leave hospital?

B:Just in several days.

这是医生和病人家属之间的对话,B没有用很精确的时间来回答,而是运用模糊限制语给出了一个模糊的时间,看似是违反了“质的原则”,实际上却是严格地遵守了“方式原则”,既没有很武断地给出信息,又给了病人家属一定的希望,医生既保护了自己的话语不受批判,病人的家属还容易接受。

因此,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能使会话合作原则更好地指导会话交际,而合作原则的指导也能帮助模糊限制语实现其强大的语用功能。

二、模糊限制语与课堂焦虑

焦虑是一种负性情绪,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者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朱智贤,1989),学者们对此也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1972年,Spielberger(1972)提出,焦虑可以分为个性焦虑(trait anxiety)和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个性焦虑是指人性格中长期固有的焦虑特征;状态焦虑在英语课堂上则表现为由于课堂环境引起的短暂性的焦虑。1960年,Alpert和Haber曾经指出:焦虑按照其产生的影响来看,可以分为良性焦虑(facilitative anxiety)和恶性焦虑(debilitative anxiety)(刘志平,2006(7))。良性焦虑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致力于眼前的事,对课堂的发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恶性焦虑则相反,会影响到学生正常水平的发挥,严重的会留下心理阴影,以致于学生一上课就会产生消极抵触心理。所以,缓解课堂的恶性焦虑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门必修的功课。Horwitz把焦虑分成三个组成部分:一是交际性恐惧,即学生有成熟的构思和想法,但没有足够的词汇来表达而造成的受挫感与恐惧;二是对负面的社会评价的恐惧,即学生害怕在他人面前丢面子;三是对考试的焦虑(张义君,2003(3))。本文就以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为媒介,来讨论前两种焦虑的缓解方式。

1.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教会他们如何正确使用模糊限制语,从而使他们不仅在英语课堂上自我纾解压力,减轻焦虑,更能在以后的日常交际中,进一步优化自己的交流交际能力。“第二语言使用中的焦虑主要来自‘听说’活动,这反映了学习者对自觉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所表现出来的疑虑(Horwitz,1986)”,所以在课堂上学生“说”的能力的提高与锻炼都要克服恶性的课堂焦虑。

(1)学会词义中断的过渡。由于主客观原因,学生在用英语表达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断句,各个句子之间衔接不顺畅的尴尬情况,在课堂这种人数较多的场合,出现这种情况时,发言者就会很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甚至是产生状态焦虑。这时,模糊限制语就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如,someone said that,maybe,I think等词语的使用,就可以及时地填补言语空缺,给自己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顺利地接续自己所要表达的语句,起到救场的作用,挽救说话者的面子,增强信心,减轻焦虑。

(2)利用模糊限制语进行词语置换。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还未掌握的词汇,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遇到自己所没有掌握的单词,尤其是名词,我们可以借助模糊限制语来对这个词语进行另一种描述,如,要表示母鸡(hen)这个单词,就可以说,“To some extent,it is one kind of bird,and we eat its eggs almost everyday.”,模糊限制语“to some extent”说明这种动物不是很典型的鸟类,“almost”表示一种大略的范围,这都避免了表述过于武断的信息,因此,整个句子有了模糊限制语的帮衬,就显得语义更加贴切,而且及时地置换了生词,避免尴尬,有利于增强说话者表达的自信心,从而克服课堂焦虑,提高课堂效率。

(3)学生使用模糊限制语回答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老师和同学的质疑。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避免说话语气过于武断,还以“鸡”这一动物为例,大家都知道鸡不是典型的鸟类,所以如果说“Chicken is bird.”,那么这句话传达的信息可能不为大家所接受,就可能接受到来自教师的负面评价,这样就会使自己在全班面前感觉丢失面子,可能会间接引起状态焦虑,直至影响整节课的效率。如果利用模糊限制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就会使大家更容易接受,比如“Roughly speaking,chicken is sort of bird.”,模糊限制语“roughly speaking”“sort of”的使用,使整个句子避免无意中传达出武断的信息,受到老师或同学的质疑或否定。

2.教师也要时刻有语用意识,适时地使用模糊限制语,缓解语气,以有利于学生的课堂焦虑的缓解。

(1)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的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的时候,对自己所用的词和说话的语气一定要慎重选择,在保证客观公正的前提下,注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比如,教师的评价如果是“Your answer is wrong.”,可能会让接受评价的学生感到在全班同学面前丢失了面子,在下一次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就会格外紧张,间接引起课堂焦虑,但是教师如果选择“I am afraid that your answer is a little bit unreasonable.”,模糊限制语“I am afraid that”,“a little bit”则会起到缓和语气的作用。因此后者的表达方式,既能缓解学生的焦虑心态,也达到了教师想要作出评价的目的。

(2)教师要设计好提问,以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勇气。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不能把问题设计得过于绝对和强势,例如,教师想要知道学生对“虚拟语气”的掌握情况,如果问“Who can tell me the usage of ‘subjunctive mood’?”,那么学生就会感到有一定的压力,害怕自己的答案不全面引起教师的不满,因此回答的时候会产生紧张甚至焦虑感,若教师换一种方式,把问句中加入模糊限制语,比如“Who wants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usage of subjunctive mood?”,学生们就会更容易接受,因为“something”大大地缓和了语气,表示无论说多少都是可以的,这样就会减少学生的压力,缓解课堂焦虑,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结语

不论是模糊限制语还是课堂焦虑都是学者进行研究的焦点。模糊限制语,它的强大的语用功能被放诸众多的领域,如政治演说、法律用语、课堂用语等。课堂焦虑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学者们针对如何解决缓解课堂焦虑也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把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应用到缓解课堂焦虑之中,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学会正确合理地使用模糊限制语,对于缓解课堂焦虑、缓和课堂气氛、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Horwitz,E.K.,Horwitz,M.B. & Cope,J.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M].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86.

[2]Lakoff,G.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J].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1972.

[3]Spielberger,C.Anxiety:Current Trends in Theory and Research[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2.

[4]刘志平.外语课堂中的焦虑控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7.

[5]唐艺菲.言语交际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6.12.

[6]张乔.模糊语义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44.

[7]张义君.外语学习焦虑对学生课堂交际的影响[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8]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