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谷英古村落与湘西凤凰苗居游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谷英古村落与湘西凤凰苗居游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7月,父亲昔日的同济大学同窗丁俊清先生应华南理工大学陆元鼎先生的邀请,参与《汉民族古代村落》(暂定名)编撰工作,路过湖南,点名要去看两个地方,一个是岳阳的张谷英村,一个是凤凰苗居。

张谷英村,座落在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英镇,位于岳阳县以东的渭洞笔架山下,专家认为,张谷英村建筑规模之大,建筑风格之奇,建筑艺术之美,堪称“天下第一村”,至今已存在500多年。保留1700多座明清建筑。

张谷英村为汉族聚居群落。整个建筑群由当大门、王家、上新屋三大群体组合而成。古建筑群始建于明嘉靖41年,清代两次续建。现有巷道62条,天井206个,总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1732间。总体布局依地形呈“干技式”结构,主堂与横堂皆以天井为中心组成单元,各个单元自成庭院,各个庭院贯为一体。其最大特点是排水设施完整,采光、通风、防火设施完备。

丁老先生慕张谷英村之名而来,正好与他正在研究的汉民族古村落课题相契合。

我们从当大门正门走进这个传说的村落(见图1)。

当大门往后的四进院落,是村落群的主轴线之一,每进有堂屋天井,左右厢房,最底端,是张姓祖先的塑像,见图2。

然后两侧巷道延展开来,是一个个的天井院落,见图3。

当大门这一条轴线的院落体量并不是非常之大,从当大门的侧巷踅出来,走到村落建筑群的边缘,有一条小溪,畔溪。傍溪而建有一条长廊,廊里铺有一条青石板路,沿途通达各门各户,连接每一条巷口,巷道纵横交错,通达每个厅堂共有60条,最长的巷道有153米,居民们在此起居可以“天晴不曝晒,雨雪不湿鞋”。见图4、5、6。

我自己觉得畔溪长廊是张谷英村最出彩的地方,长廊与溪水相映成趣,长廊栏杆边有长椅。应该是旧时官道的一部分,长椅是供行人歇息的地方。长廊与溪水九曲八弯,并不能一望到底,廊的另一侧是依廊而列的各家门户,都是厚重的块石垒砌,门上有石雕,都尽力展示自己的门第高低。各个弯道,把溪、廊、门户切成多个空间院景,像串在廊子上的连环画,一页页地展示在游客面前,非常有空间趣味。

但总的来说,丁先生是有点失望的,没有他想像中惊艳的感觉,而且相比江浙古村落的富丽堂皇、依山傍水,张谷英村是素净的;王家缎、上新屋目前整理修复能展出的部分,也远没有介绍里说的那么大的体量,我们不禁想,明天的凤凰苗居会怎么样呢?

第二天,我们驱车前往凤凰县早岗村

早岗村座落在凤凰县城西北方向,大约四十分钟车程,是凤凰县山江镇的一个苗人聚居村,全村人都姓龙。全村大概有七八百人口,一百多户人家。

这是早岗村一组(见图7),只有几十户的小村落,村北面靠山,南面是一块小平地,平地上是郁翠的农田,一条小溪穿田而过,山环水抱,虽然山不是那么高,水不是那么宽,但在一个小村落里,已经非常好的村落环境了。见图8、9、1 0。

村落房屋屋依山而建,自然错落。大部分的房屋都采用土坯砖与当地特有的片石垒砌而成,小青瓦悬山坡屋面,屋架由穿斗式木柱支撑。房屋没有太多的装饰与讲究,都是就地取材,依势而建。

但是简单粗陋的建筑放在绿水环山中,却展现出异样的魅力,非常漂亮。由石砖房与石阶,绿树草木组成的建筑空间非常美。

早岗村给了丁老先生在张谷英村想要却没有的惊艳的感觉,我们一行几人,在村落里徜徉,真可以说是沉醉其中。

它与建筑环境,农田山水绿树融为一体,材料就地取材,没有雕梁画栋,墙体就是没有任何饰面的片石或黄泥抹面,门窗简陋甚至破旧,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建筑与建筑元素,与环境的有机组合,依山就势的空间感,随意而为的石阶,都自由组合成一个个充满生命的空间,而且变化多端;丁老先生提醒我说,这就是自然生长的建筑。我们穿过一道门,或转过一道墙,一幅幅异趣丛生的画卷就不断地在我们面前翻开。见图11-22。

张谷英村也是美的,但为什么我们几个人一致认为它的美是稍逊一筹的呢?也许是因为,1)它的天井式的院落组合也很有情趣,但相比早岗村,它缺少惊喜与变化。2)它与建筑环境的联系相比早岗村是相对剥离与遥远的。远景看,把整个建筑群放在田园建筑环境中,是很好很和谐的,但走进去以后,就感觉建筑被从环境中剥离,像失去了供血的机体,顿然失去了色彩而黯淡起来(而张谷英村出彩的畔溪也是因为它与环境的良好结合的结果)。事实上,张谷英村里,真正居住在里面的人也不多了。而早岗村,你看到的炊烟,牛粪,冲你吠的狗,背着茅草从你身边走过的村民。与在村落苗居的房前屋后高耸的树丛一起,都展示着它的生命力。

根据以上对比,环境与建筑的融合,环境与建筑共同创造的建筑空间及它们所能表现建筑美的力度,是建筑单纯的装饰手法无法相提并论的。融合在环境中的建筑,它展示给你的美,是扑面而来,是立体的,让你沉醉,那种氛围是环绕着你的,是透入你的皮肤的。而剥离环境的建筑的装饰美,是平面的,是远离人的,是浅溥的。

从两天游历中,得出的建筑与建筑环境相互关系的感悟,并不新鲜,很多建筑师或城市经营者都是有过相同感受的,所以就会有造城运动,就会有长沙的梅溪湖。梅溪湖的以先营造环境,再未放入建筑的作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已经开始引起了多地的仿效。但我想在这里提醒。

1)就像我前面所说的,环境是建筑的供血机体,被营造的环境,就像被移植的血管,是无法与自然生长的血管相提并论的。

2)移植的器官是需要高水平的外科医生与外科手术水平的。

3)移植的器官,移植的环境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以商业利益为最终目标的移植是非常危险的。

4)那些脱离环境的求怪求异的建筑,如央视大楼(虽然最近获得了年度最佳高层建筑奖),中国大剧院等,是脱离环境的建筑,失去了健康的造血机体,它们能否有持久的生命力,是值得怀疑的。

最后,以这张照片来做为结束语吧(见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