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言固定结构【安所……】辨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言固定结构【安所……】辨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安(何)所……”是文言文中表疑问的固定格式。从语法角度分析,当属句子谓语部分的浓缩倒装。在句子谓语部分的主谓短语中,“所”字结构作主语,“安”作谓语。等于说,“所……者(为)安。”如下例:

信义安所见乎?(《苏武》)

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

“安所……”格式,与“沛公安在”一类宾语前置句式不同。宾语前置是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的一种语言现象,一般有三种情况:(一)否定句代词作宾语;(二)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三)用“之”或“是”提宾。例如: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

古者无下散乱,莫之能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公曰:太公谁撞?(《韩非子・难一》)

请问天下之贤人,将何自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哉?(《墨子・尚贤中》)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商君书・更法》)

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式并非固定格式,古汉语的否定句或疑问句中,也有宾语放在动词后面的。如:

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论语・乡党》)

子张曰:“子夏云何?” (《论语・子张》)

有事不告我,必不捷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莫知我夫!(《史记・孔子世家》)

这种现象在先秦典籍中虽然罕见,但有助于了解文言句法结构的演变。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式,究其滥觞,竟也有“倒装”之处的。

“安所……”则不然,主谓倒装,结构固定谨严,语气温雅蕴藉,极富潜在力度。表达“意思上带有周遍性”(王力语),在疑问、反问以及一些感叹句中,能表现出一种柔中有刚、以守为攻的心理动势。例如:

信义安所见乎?――流露出李陵劝说苏武投降时一种无奈、绝望而又竭力效主求生的奴才心理,婉辞之中透着冷峻威逼之意。

欲安所归乎?――将力主抗操的对敌方略浓缩在“安所……”结构中,更能表现鲁肃对孙权的影响以及两人非同一般的关系。

除了课文涉及到的《汉书》和《资治通鉴》以外,“安所……”结构在其他古籍中也常常出现。例如:

我之大贤欤,于人何所不容? (《论语・于强》)――运用“何所……”结构,寓儒家博爱仁慈的精神于反请之中,跌宕有致,语气加重,令人由衷折服。

顾王策安所决耳?(《史记・淮阴侯列传》)――萧何月下追韩信,为刘邦做了一件大好事却不被理解。运用“安所……”句式,就不仅仅是辩解,而完全可以看成是对刘邦“人才观”的检测了。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史记・淮阴侯列传》)――这一连串“何所……”句式,委婉捧霁,剖示了江北浪人韩信急欲建功立业的寸心柔肠,“何(安)所……”句式表达的周遍的外延,把一个乱世枭雄急吼吼的野心和盘托出。

课文中对“安所……”句式的解释,如“信义安所见乎?”译为:(您对汉)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欲安所归”译为:要回到哪里。这样的翻译容易产生宾语前置的感觉,似不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