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二元对立的叙事风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二元对立的叙事风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与张爱玲原著小说《色·戒》相比,李安导演的电影《戒|色》对人性的张扬比张爱玲的原著更为深刻,产生了更为节制而又生动的叙事效果,这与电影叙事过程中独特的色/戒二元对立叙事模式密切相关,给我们解读电影文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角度。

[关键词] 《戒|色》 二元对立 叙事效果

二元对立的叙事策略可以把错综复杂的关系清晰地梳理出来,把这种叙事技巧运用在电影叙事当中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改编自张爱玲短篇小说《色·戒》并由李安导演的电影《戒|色》很好地运用了色/戒二元对立的叙事发展模式,也给我们解读电影文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角度,下面结合有关叙事学理论,并对照张爱玲的原著短篇小说《色·戒》,来对电影《戒|色》的叙事策略和内涵作具体分析。

一、“色”与“戒”的二元内涵

正如标题所示,这部电影讲的是色/戒二元对立,王佳芝和易先生两个人一直都处于色/戒的矛盾当中,“色”是维系两个人之间的桥梁。“色”是电影故事的发展阶段,而“戒”就是“色”的终结。电影《戒|色》叙述的是一个美人计的故事:一个纯真的岭南大学女学生王佳芝,为刺杀下属的特务头子易先生,临时充当特工被派出执行使命。在和易先生的深入交往中,欺骗了对方,也逐渐迷失了自己。最后关头,在刺杀就要得手之际,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王佳芝因情而改变初衷,放走易先生,致使计划失败,同仁遭戮。可以说,在易先生这一方是理性战胜了感性,在王佳芝这一方却依然沉迷于感性当中。按常理,戒的应是易先生“色”这一欲望,然而,影片叙述的故事戒的却是王佳芝的“色”这一欲望,王佳芝本来能够顺利完成刺杀任务成为革命英雄,但是,最终是情感战胜了理性,刺杀行动由主动变为被动,于是,悲剧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张爱玲小说的标题是《色·戒》,李安把两个字的顺序颠倒,并在中间加了“|”的分隔号,改为《戒|色》,这就明显含有色/戒二元对立的思维,李安在拍摄过程中曾谈到《戒|色》标题的含义,他认为《戒|色》的标题中含有极大的含义:“张爱玲本来用的是‘·’,后来出版商把它改成了‘,’”,“这一分隔,我觉得学问就很大了。色不光有,还有色相的意思,色戒也不仅是佛家语中的‘戒色’,还有戒指的意思。戒指拴住人就是要求你规范自己的行为,而分隔后就有很大的想象空间。”[1]关于“色”与“戒”两个字的顺序,李安的说法是:“我这个是线装书的意思,照古法从右读到左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审视。色对我来说是感性,戒好像是理性,有辩证的味道在里面。”[2]张爱玲小说《色·戒》的标题中“色”、“戒”之间用分隔号“·”隔开,也可理解为连接号的意思,一般解释为先有“色”才产生“戒”,对两者的区别也不是很明显,而李安用分隔号“|”把两者分开,表明二元对立的意图就明显了。现代的读法是从左到右,重在“戒”,而李安的意思还可“照古法从右读到左边”,重在“色”,由是可知,这里确实有辩证法的味道,“色”和“戒”相辅相成,既含有由“色”生“戒”的意思,还含有先有“戒”才产生“色”之意。

据李安的说法,《戒|色》中“色”的取义既有“”,也有“色相”之意。人,是充满欲望的动物,不管是“”,还是“色相”,都是人性的本能追求之一,自我的满足就是欲望的实现。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寻找自我的故事,生活在恐惧当中的易先生在寻找自我,生活在无聊空虚当中的王佳芝也在寻找自我。易先生是政府的特务头子,他对王佳芝说他生性怕黑,不喜欢看电影,他无时无刻不是在恐惧中度过的,王佳芝的出现使他找回了自我,影片描绘了三次,易先生在王佳芝身上第一次的发泄带有待的性质,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这里体现了征服者的一种病态心理,身体是维系他们感情交流的纽带,他们由性生爱,又由爱生性,所以,在后两次的中,显得特别缠绵。因为,于是,产生了禁欲的“戒”,对于《戒|色》的“戒”,李安说“戒”可指戒指,又不排除佛家“戒色”的含义。实体“戒指”和精神联系起来时,意义就加深了,我们可把影片中“戒”的核心之意理解为禁锢,主要从伦理角度对人的欲望和行为进行规范、控制。《戒|色》的初衷是对易先生的施“戒”,王佳芝对易先生进行,最后进行刺杀,然而,王佳芝太投入于自己的情感当中,以至于变成对王佳芝的“戒”。

戒指作为爱情象征物在影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六克拉戒指璀璨无边,套住了易先生和王佳芝的心,也套住了不同政治身份组群的心。王佳芝凝视着硕大的钻石,将近流泪,她忽然发现易先生是真正爱她的,是呵护她的,是忠诚于她的。此时,所有的二元对立都被戒指所突破,在王佳芝的身上归于“色”一元,在易先生的身上归于“戒”一元,色/戒二元对立表现在王佳芝/易先生之间,因而在最后的关键时刻,王佳芝颤抖地对易先生说了句:“你走吧。”简单的一句“你走吧”是戒指赋予王佳芝的力量,这里正如张爱玲小说中所写:“她这么个少奶奶会看上一个四十五岁的矮子。不是为钱反而可疑。”[3]当王佳芝还在为情惘然失所时,易先生就在一刹那狼一般冲出珠宝店面还来了一个鱼跃,一头撞入自己黑色轿车的慌张行动使人久久不能忘怀,当发觉生命遇到威胁时,还是理性占了上风,很难想象在这之前易先生对王佳芝也是投入了真情的,色/戒二元就明显对立开来,表现为感性/理性的二元对立。二元对立还表现在男性/女性之间,男性遇到危险就临阵逃脱,而女性还在沉迷于自己的情感当中不能自已,可以追溯到“痴情女/负心郎”二元对立的母题,男性和女性的对立不仅表现在性别上,还表现在情感上,王佳芝最后失去了理性,而易先生是理性战胜了感性。

二、色/戒二元对立叙事效果

因为涉及较为敏感的汉奸题材和抽象化的叙事手法,《色·戒》是张爱玲众多作品当中备受争议的一个短篇小说,李安把张爱玲的作品拍成电影本身是一个挑战。这部小说采用平静、节制的文笔,叙述的是一个集暗杀、、与情感多重纠葛的故事。电影《戒|色》的叙事策略是:消解了敌/我;善/恶;对/错等传统的二元对立,把王佳芝和易先生都当成一个真正的人来看,没有激烈的政治矛盾和杀戮场面,只有人性的本能张扬,易先生在这里不是一个汉奸,王佳芝也不是实施政治手段的工具,他们都只是正常的人,一切都随着人性的自然发展而展示,整部电影一直贯穿着色/戒二元对立这条主线,易先生处于色/戒的矛盾当中,王佳芝也处于色/戒的矛盾当中,故事在他们的“理智与情感”的矛盾中缓慢地展开,最后又清晰地归于王佳芝与易先生的二元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