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黄斌:从温哥华到郑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斌:从温哥华到郑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秋,郑东新区,温哥华山庄。

湖北商会会长黄斌在他颇具中式风格的办公室,讲述他的商会经营之道。他的身份多重,加拿大籍,出生于湖北,创业于河南,现任加拿大华人企业协会会长、河南省湖北商会会长、九商联盟副主席。他以对各种利益、资源拥有极强的协调处理能力而闻名。

“我这个人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在两个国家,建两座桥,实现一种情怀。”他微微笑着,面对记者的提问轻松应答,分享着他从温哥华到郑州的心路历程。

搭建联盟平台

黄斌有着出色的商会资源整合能力,他笃信:企业家不一定对每个行业都擅长,但一定是资源盘活专家。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多年的商协会运作经营他如鱼得水。黄斌的这种能力并非一天练成,跟他的个人经历相关。

黄斌生于湖北,在河南上的大学,毕业后进入医院。头脑灵活的黄斌中途下海经商,事业发展势头正好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又将脚步迈向了加拿大温哥华。

“当时有一家移民办理公司总是打电话缠着不放,顺势我就去了加拿大。”黄斌说,“想着到外面走走,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正是这样出去走走的想法,使他多了一些实践,多了一些经历,多了一些激情。

黄斌再次“回归”河南源于一次投资的机会。那是在2003年,时任共青团河南省团委书记的李亚找到黄斌,希望他带领一批在加拿大的企业家到河南投资。而这个想法与黄斌自己的考虑不谋而合。

经过简短磋商及多次考察后,黄斌在郑州郑东新区投资建设了温哥华大厦、温哥华山庄等项目。

回到河南,黄斌做的另一件事就是筹划创立河南省湖北商会。2006年河南省湖北商会成立,黄斌任创会会长。

黄斌在商会中不断地施展着自己的能力,尽力把所有湖北籍的商业精英聚集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施展各自的能力。

以往湖北籍商人都被称作是“鄂商”,主要是从地域上对应湖北省会的简称。现在,在黄斌等人的倡议下,从湖北商业起源及历史渊源的角度,将“鄂商”重新定位为“楚商”。这一称谓的确定当时在湖北商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算是为湖北商人的重新崛起定了个基调。

成立6年,河南省湖北商会成为570多位商会会员在河南的“家”,遇到任何问题,会员们都会想到黄斌。一次,云南省湖北商会的一位副会长往南阳送货,被拉货的扔到了半路要加钱,急切之下找到黄斌,很快通过商会人脉解决了问题。“天下湖北人就是一家,能帮自然要帮的。”黄斌说,“乡情”作为一种“资源”,被商会回馈于会员,并渗透到商会功能的方方面面。

商会更大的优势是众多湖北籍企业家在生意上的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16个字作为湖北商会的办会宗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具体事例中。其中不乏在投资项目上与当地政府疏通协调、处理经济纠纷等事宜。

“中原自古为商家必争之地,作为今天的投资者,我们怎能放弃在这里纵横驰骋的良机?”一句话,透露出黄斌的雄心。

怀着对“合作共赢”的深厚理解,黄斌积极整合外地商会在河南的资源,倡议成立了首个外省级商会联盟——九商联盟,作为联合其他省直商会建立起来的一个资源整合平台。九商联盟现包括河南省湖北商会、河南省晋商会、河南省江西商会、河南省湖南商会、河南省福建商会、河南省川渝商会等协会组织。

“要善于把握利用资源,在现在这个地球村时代,我们不能一力追求‘孤岛’的无限扩大,而是应学会‘搭桥’,将一座座孤岛连接,就有可能创造出势不可挡的王国。同样道理,一个湖北商会或许只能运作一个亿的资源,而九商联盟相当于一个财团,加起来超过一个商会或企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财力,在其他资历同等的条件下,政府选择谁去做这个项目就可想而知了。”黄斌目光灼灼。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黄斌喜欢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

在他的办公室里,摆放有专门用来挥毫书法的书案,室内一股淡淡墨香。黄斌说:“是真正的热爱,才能让我七年如一日,年年飞赴加拿大组织书画大展,让多年侨居海外的同胞们感受到中国传统诗书画文化的博大精深、瑰丽神奇。”

2005年7月,黄斌在加拿大多元文化部部长陈卓喻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发起并筹建了加拿大中华文化研究院,并先后举办了六届加拿大中华诗书画大展。

如今,加拿大中华诗书画大展已为越来越多中加两岸艺术界人士熟知,规模不断扩大,被知名媒体评价为“中加两国文化交流当中不可缺少的一座通畅桥梁”、“中加两国人民之间友谊的强有力倡导者与推动者”。

作为这一大展最重要的创办人与组织者,黄斌在采访中袒露了心声,他这么多年辛辛苦苦办诗书画展有三个目的,让更多西方友人濡染到中华文明的神奇魅力;让身在海外的华人同胞不忘中华五千年文明,不忘自己的文化之根;让大家通过美好的艺术形式来互相理解、信任、尊重,搭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平台,

追根溯源,这种文化情结与他在海外十多年的经历息息相关。身在异乡为异客,让他深刻融入到海外华侨思乡的厚重情感之中,也深深体会到了海外华侨血浓于水的爱国之情。

“每当国歌响起时,那些老华侨们无不看着东方,抹眼睛、掉眼泪。”黄斌动情地说。

“我希望有生之年竭力把中华文化推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也让外国友人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在中加两国之间搭起一座文化之桥。”说话间黄斌双手交结,平端于胸前,作桥梁状。

记者问他,企业在后经济危机时代以及信贷紧缩的情况下,该如何把握好投资方向时,黄斌说,不管什么样的经济气候,对于企业家来说,机会永远存在。每个企业家要善于反向思维,从困境中寻找机遇。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黄斌反复强调这句话。黄斌始终觉得比起商业机会与市场规律来,如何做出选择最重要。在他看来,经济学家的理论代替不了商业逻辑。

他表示,在危机来临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化不利为有利,转危为安。“后经济危机时代、企业发展寒流等这些词语都是经济学者惯用的,别被这个吓到了、蒙蔽了。”

相比经济学家的论断,黄斌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黄斌喜欢反向与发散性思考。他由富士康联想到了中国人才机制培养问题。他认为不管富士康等企业会对当地经济的GDP提高贡献多少,对人才的培养发展都是有局限的。“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日复一日机械式地在流水线上工作,能有多少人变成科技人才呢?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未来又有多少所谓的“技工”下岗呢?”

知识涉猎广是黄斌的又一大特点,他谈投资方向、谈商业逻辑,谈对年轻人择业的看法、谈炒股票与斗地主的不同……

湖北、河南、温哥华,三地辗转,黄斌有着太多的不易与艰辛,每一步都蕴含着黄斌的信念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