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规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规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战略含义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包括陕西的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宝鸡、杨凌5市1区和甘肃省天水市,总面积6.9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42万。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地带,是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

《规划》构想以西安为中心,依托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天水等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充分发挥资源富集、发展基础较好的优势,在城市建设、土地管理、人口及劳动力流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要产业布局等方面,加强统筹规划和区域协调,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优化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空间布局,重点发展高技术、装备制造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现代农业和特色旅游产业,加快建立分工合理、协作配套、优势互补的重点经济区,加快培育和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使关中―天水经济区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

《规划》把大关中的发展提升到全国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层面加以推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的重大举措。继成渝经济区和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之后,关中―天水经济区将成为西部地区的第三个经济区。这对于推动西部经济大发展,承接东部产业及技术的转移,缩小区域差距,带动陕南、陕北和陇南、陇东发展,带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带动亚欧大陆桥建设,提升西部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加快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富裕,巩固西北战略后方,维护西部政治、经济和文化安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空间经济的战略价值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将功能定位于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的“一高四基地”的宏伟建设,希望通过发挥战略区位重要、科教实力雄厚、工业基础良好、文化积淀深厚、城镇带已经初步形成等优势,从而实现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创新能力有新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城镇化水平有新提高、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等战略目标。

《规划》的实施,标志着关中―天水经济区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武汉长沙城市群、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一起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区。通过建设成渝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关天区),有望能够实现“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空间经济开发发展的战略模式。

从更大意义上,关中―天水经济区及成渝两个经济区的建立,将有助于形成以西安、成都及重庆为重心的“西部新三角”的区域经济战略新格局,可以更有力地带动西部开发。兰州是西部重镇,以此为核心可西连西宁,北接白银、青铜峡至银川一线,可以形成另一重点经济区,以高科技、重工制造、能源、冶炼及旅游等产业为发展基础,并作为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和沙漠戈壁的开发前沿阵地。因此,未来如果加上兰州进而形成“西部四方”将更有意义。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战略分工与区域角色

在西部或全国的眼中,成渝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既是三个相对独立的增长极,同时,从西部大开发意义上,三个经济区都有各自的战略分工和区域角色,构成了一个区域分工协作的整体,并在国家的全局发展战略中举足轻重。

北部湾经济区是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经济区,其定位和发展重点是建设现代化港口,发展海洋产业、热带农作物产业和东南亚旅游产业,建设中国―东盟经济圈的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贸易基地、加工制造基地。

成都和重庆是我国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其定位和发展重点统筹城乡规划,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经济体系、城乡统一的优势产业布局结构、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城乡统一的均等化社会保障体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和北部湾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相比,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优势和潜力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等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技术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如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大型发电、超高压输电、特种化工、应用软件等。其定位和发展重点是形成核心竞争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力争有更多的重点企业在全国占有领先地位,在国际占有竞争实力,建设成为国内外著名的高技术研究开发基地。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国内外战略新机遇

目前,金融危机引起了全球产业和经济结构的广泛调整,风险、挑战与机遇并存,但对于关中―天水经济区来说,当财富经济、网络经济面临更大风险,资源制约日益重要时,从国内外看,其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

当前,全球经济产业链已逐步形成了美欧亚太中国东部中国西部中亚地区梯次转移的趋势。中国的“东部开放”的战略格局正在扩展为“东进西出”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对于关中―天水经济区来说,把发展和开放结合起来是非常有利的机遇。亚欧大陆桥东以陇海铁路和兰新铁路为骨架,西延中亚、欧洲有关国家至荷兰鹿特丹港,在中国境内全长4143km,是知名的“黄金通道”。关中―天水经济区是亚欧大陆桥上智力最密集、工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备、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是中国东部和西部开放乃至进入中亚市场的西大门,也是中亚国家进入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东大门。关中―天水经济区与甘肃、内蒙古、青海和新疆及中亚及欧洲有着广阔的经济合作机遇。

另一方面,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外知识产仅、技术壁垒和反倾销的挤压,土地、水电、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大幅度上升,一些东部地区企业,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纷纷向西部寻求和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关中―天水经济区处在我国东西结合部,承东启西,交通便捷,是黄河上游最大的城市密集区和经济增长带。通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面貌一新,铁路网、公路网、电力网、通讯网连成一体,土地、劳动力成本较低,物流成本日益降低,市场中介日益完善,配套服务越来越多,保税区功能正在增强。关中―天水经济区面临着承接东部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重要机遇。

同时,国家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内需扩大,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等也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关中―天水经济区在历史文化、科技教育以及产业构成的战略性和高科技含量、所处地域的战略性等方面具有独特地位和优势,这些都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仍不可忽视。

在主观上,规划在资源共享、投资机制、政策扶持等方面还没有具体化内容,以落实重点项目促进发展还有待于细化实施。

在客观上,甘肃省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水平低的基本省情仍未改变。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由于交通不便和离城市较远,生产条件差、产业结构单一、科技教育程度低、市场经济不发达等。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主体和核心的陕西省科技教育的优势和经济发展的弱势仍然并存。

从经济和产业成长看,关中―天水经济区内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集而不群,产业关联度低。关联企业分布散,没有形成空间上的集聚。各中心城市创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园通过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效果欠佳,入园企业产业关联度低,缺乏大型龙头骨干企业,上下游企业不配套,整体产业链难以互动,没有规模优势,集群效应难以发挥。

从发展环境看,金融在区域和经济发展中极为重要。关中―天水经济区内跨区域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金融机构跨省区服务受到诸多制度限制。金融机构跨行政区服务经济区建设受到制度限制。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省、市分行原则上不能跨省发放贷款,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更是不能跨省区发放贷款。

有关思路、对策和措施

从全国的战略空间布局看,关中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天水是综合条件好、特色很明显的知名城市。因此,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宏观思路应是,以国土规划为先导,加强公共管理、统筹规划和区域协调,以先进制造业、清洁加工业、特色旅游业、规范服务业为主要支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空间布局,市场推动,政府引导,加强管理,发挥关中和天水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的工业优势,加强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技术集成发展。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产业集群。以城乡一体化为模式,加速中等城市崛起,提升小城镇档次,打造乡镇经济实力,促进关中―天水经济区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实施和对策选择中应特别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充分发挥西安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确立其在大关中的核心地位,发挥其在大西北的龙头作用,争取成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并努力建设成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金融中心、东西部之间的物流中心、西部的科技教育中心、大西北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旅游中心、交通通讯中心。

第二,以重大项目的实施带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目标的具体实现。真抓实干,按照规划的布局,抓紧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建设装备制造、高新技术、资源深加工以及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项目。

第三,发挥关中―天水经济区军工科技和军工产业优势,强化军民合作和军民两用科技创新机制,促进军工科技产业化和军民结合项目的产业化。以国防科工委与信息产业部合并的大部门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强统筹规划,将国防科技工业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总体规划中,通过政府协调推动、军民双方互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推进重点项目的产业化。

第四,国家应在财政、税收、金融、投资、土地、环保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支持西安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国企改革、自主创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等。中央财政对西安、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竞争前沿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共性技术的研发,以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加大引导性的投入和相关补贴。

(作者王满仓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