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自然最原始的面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自然最原始的面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丽的三江平原由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冲积而成,三江湿地属低冲积平原沼泽湿地,依地形的微起伏形式纵横交织,构成丰富多彩的湿地景观,堪称北方沼泽湿地的典型代表,也是全球少见的淡水沼泽湿地之一。三江平原湿地水资源丰富,再加上季节性冻融的黏重土质,使得这一地区的地表长期过湿,径流缓慢,积水过多,形成了约240万公顷的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这里夏季独特的沼泽景观。

三江平原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时数2400~2500小时,1月均温-21℃-18℃,7月均温21℃-22℃,无霜期120~140天,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保持着原始面貌的淡水湿地。区内由北向东走向的完达山山脉将平原分为两部分。完达山以北的三江平原是一个大面积沉降区,盆地内是堆积千米以上的沉积地层。如果驱车进入三江平原,就会看到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中,耸立着许多的小山丘,仿佛是大海中的小岛。这里的河流多数没有比较明显的河床,发源于山区的几条河流,流进平原之后就逐渐归于平静,漫散在平原的苇草中,消失殆尽,形成了独特的无尾河景象。以南则是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共同形成的——湖积沼泽化低平原,面积8800平方公里,亦称穆棱一兴凯平原。

兴凯湖,东亚最大的候鸟“驿站”

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处的三江自然保护区,是三江平原东端受人为干扰程度最小的温地生态系统,也是全球少见的淡水沼泽湿地。境内有大小河流50多条,湖泡200多个,江心岛26个,三江自然保护区湿生和沼生植物主要有小叶章、沼柳、苔草和芦苇等。其中以苔草沼泽分布最广,占沼泽总面积的85%左右,其次是芦苇沼泽。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然而这里还是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沼泽化的草甸和岛状分布的森林使这里保持着原始自然的状态。由于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在此越冬的鸟类相对贫乏得多。保护区气候湿润,湿地植被发育良好,小叶章草甸、芦苇草甸和岛状天然阔叶林极具独特性和稀有性。独特的环境条件,给许多珍稀动物提供了理想栖息场所。每当夏季来临,粉的、白的、红的荷花就会娇艳地在湿地湖泡里绽放,绵延十多里。荷塘中掩映着一丛丛绿油油的苇草,大片的小叶章草在风中沙沙作响,吸引着罕见的东方白鹳、丹顶鹤、中华秋沙鸭来些筑巢安家。粼粼水光中,常有雁鸭、鸳鸯成群结队地嬉戏;蔚蓝如洗的长空里不时掠过金雕、白鹤的身影。

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不多见的森林一湿地生态系统。以保护丹顶鹤、东方白鹳、白尾海雕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为主。它是三江平原最大的水鸟栖息系列地,东北亚最大的候鸟迁徙“驿站”。这里有丰富的食物资源,一望无际的沼泽湿地和镶嵌在沼泽中的岛状林为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白鹤、白枕鹤、大天鹅等国家珍稀濒危鸟类提供了安全的繁殖和栖息场所。每到春季,成群结队的东方白鹳、丹顶鹤、白枕鹤、大天鹅等水鸟迁徙到这里,或是站立或是追逐、或是飞翔或是起舞、或是闭目小憩或是引颈高歌,一幅壮观的美景便映入眼帘。数不清的水泡和岛状林点缀在由苔草和小叶樟编织的一望无垠的绿地毯中,登高望去,一片苍茫。

每年经兴凯湖迁徙的候鸟超过200万只。其中,仅东部不冻水面湖口处的春季迁徙量就达50万只,每当迁徙季节到来,天空中总是呈现出万鸟云集的壮观景象。其中,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白枕鹤、大天鹅和苍鹭、草鹭、大白鹭等体形较大的鸟类,迁徙时间相对较晚,一般迁徙时间在每年的11月中下旬。而像雁鸭科鸟类、鸥科鸟类和鹆鹬科鸟类则迁徙较早,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雀形目鸟类迁徙就更早,经常在10月上旬开始迁徙。到了秋季鸟类迁徙时期,在三江平原可以看到东方白鹳、丹顶鹤、白枕鹤、大天鹅等候鸟三五成群地携带着亚成体和当年繁殖出来的幼鸟,也可以看到上千只鸭子一会从水面上掠起,一会静静地浮在水面,它们这是在为南迁做最后的准备。

在三江平原繁殖的大部分迁徙鸟类,每年都有二次迁徙过程,大部分都是夏候鸟,向南方迁徙(如丹顶鹤、苍鹭),只有少数冬候鸟从西伯利亚寒冷地区迁徙到这里越冬(如朱顶雀、金雕),还有一小部分是留鸟,它们既不南迁也不北迁,一直生活在这里(如环颈雉、乌鸦、喜鹊)。但有些夏候鸟在迁往越冬地途中,有时会在吉林、辽宁、山东(吉林向海、丹东鸭绿江口、辽宁双台河口、黄河三角洲迁徙停歇地)等地进行短暂停留,它们在那里寻找充足的食物补给并进行体力休整,然后迁徙到越冬地。三江平原这个中国最大的沼泽湿地与吉林向海、丹东鸭绿江口、辽宁双台河口及黄河三角洲等湿地不同的是,它作为候鸟的最重要的繁殖地和觅食地,为迁徙的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保证,也为这些候鸟提供了安全适宜的场所。到了翌年春季,这些越冬的候鸟又从遥远的南方北迁到这里,开始它们新的繁育后代任务。

洪河,世界濒危物种基因库

洪河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东北部腹地,被称为“飘落在天边的净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三江平原最早建立的湿地保护区。这里地势平坦,河流纵横,泡沼星罗棋布,是自然完整的生态系统,浓缩了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原始风貌和特征。它有泛滥地、草本泥炭地和盐湖等湿地类型,区内的沼泽、草甸、岛状林这三个一级景观,是北大荒沼泽地貌的典型代表。

这里保留了中国面积最大的原始沼泽区,是中国目前湿地类型最全、保持最完好的原始湿地。洪河湿地的高等植物达103科1012种。在众多高等植物中,种子植物有719种,蕨类植物有31种,地衣、苔藓植物有262种。这里面,还包括野大豆、水曲柳、核桃楸、黄芪、黄檗、刺五加等6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这些植物大多属于草本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也有一些生长在岛状林中。湿地内鸟类多达17目47科234种,主要是珍稀候鸟。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白枕鹤、大天鹅、鸳鸯、白尾海雕、虎头海雕、乌雕等44种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97种鸟是中日候鸟及栖息地保护协定保护鸟类,15种为中澳候鸟及栖息地保护协定保护鸟类。长期以来,每年都有数万只候鸟飞临这个东北亚候鸟南归北迁的重要停歇地,东方白鹳、丹顶鹤和白枕鹤等许多大型珍禽北迁后都到这里筑巢繁殖。这里几乎包含了所有三江平原的生物物种,包括大量国际、国内濒危物种,因而被视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生物物种基因库。

像三江平原的多数湿地一样,洪河湿地地势平坦,整体上西南略高东北略低,自西南向东北稍微倾斜,分布着一些阶地和河漫滩。地势较高的阶地生长着茂密的阔叶林,形成岛状林。地势低洼的河漫滩周围分布着沼泽苔草,岛状林,和沼泽苔草之间的过渡地带一般是小叶章草甸、杂草草甸和灌丛。洪河湿地有浓江河、沃绿河等多条河流。浓江河流经保护区25.7公里,流布面积283.5平方公里,是保护区内最大的河流。沃绿河是内陆无尾河,全长5公里,在雨季或丰水年水位上涨,向四处漫延。所有的河流都是沼泽性河流,河床不明显,流速缓慢,许多地段与沼泽融为一体。

湿地中的稀世珍禽

在洪河湿地的核心区,由于长年没有人迹,可以多次看到东方白鹳、丹顶鹤、蓑羽鹤、白枕鹤、白尾鹞、白翅浮鸥、白尾海雕、雕、普通燕鸥等10多种珍稀鸟类,它们或蹲踞在远处的草丛,或从附近的水面迅疾掠过。其中珍禽——东方白鹳最引人注目。它是体长120多厘米的大型涉禽,20世纪60年代曾广泛分布于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各大沼泽湿地,每年繁殖数量近千只,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现在全球仅有不到3000只,主要分布在中国境内,洪河湿地种群比较集中。它多次出现在我们东侧两三百米远的沼泽中,粗黑的长嘴一动一停,用一只鲜红的长脚单立在草里,身上羽毛为纯白色,翅膀覆羽全是黑色,这些鲜明的色块和线条凑成了轻妙、优雅的精灵。造成它们数量锐减的原因是由于三江平原湿地开发和岛状林被砍伐,三江平原地区东方白鹳繁殖地面积骤减,在洪河湿地的实验区和核心区都可以看到远处的沼泽中心支着很多x型的架子,这就是保护区为招引东方白鹳前来繁殖而筑的人工巢:3根木杆成三角形树立在地面上,交叉处用铁丝、钢筋、树枝、草茎、芦苇做成一个硕大浑圆的巢。这种巢比东方白鹳自己筑的巢要“豪华”,已被它们接受了。目前洪河湿地每年约有20个人工巢繁殖东方白鹳,已招引200多对,繁育雏鸟600多只,因此这里也成为中国东方白鹳招引繁殖的最大基地。

同样,生活在这一区域的鹤类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挠力河两岸的湿地由于人为过度频繁地捕鱼、狩猎、旅游、开荒等,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鹤类栖息地被割裂成许多碎片,鹤类难以找到适宜地点筑巢繁殖和觅食,直接影响了鹤类的栖息和繁殖。更有些人在湿地中捕雏鸟、拾卵,对鹤类种群延续繁衍造成严重威胁。而秋季割苇,使鹤类因找不到适宜的栖息地而远走他乡。

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的双重特性使湿地成为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而当我们走进湿地感受水墨画卷般的瑰丽与诗意的同时,是否更应该唤醒更多的人保护这片脆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