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由于高职院校起步较晚,各种设施建设还不完全,在人文素质这方面的教育问题很多。这其中既有学生本身理解的不正确及其不配合,又有高职院校在一些教学理念上的偏差。本文主要探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文素质 存在问题 提高对策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高职教育发展趋势来看,近几年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人文素养缺乏的表现。综合来看,一方面是由于现在学生看重功利而轻视素质培养,另一方面是由于高职院校对于人文素养的不重视,这给了学生轻视的理由。对于起步晚的高职院校来说,人文素质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公民意识弱化,以自我为中心。

在高职院校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例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打架斗殴等。现今中国的素质教育在高中实行文理分科。学文科的学生,对于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缺乏认识,而理科学生则对于文科的文、史、哲缺少了解,知识面匮乏,书写能力弱。再加上高职院校是最后一批报考,大多是低分,在人文素养这一方面更是存在不足。如此使对人文素养的教育没有兴趣,这也是缺乏素养的重要原因。在很多方面高职学生是缺乏的,例如学生的功利心越来越重,缺乏爱心,不愿帮助他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别人的感受,缺乏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

(二)高职学校学生对人文素养的认识障碍。

调查发现,在高职院校学生中不乏在遇到事情时容易情绪激动,行为过激,待人接物方面自命清高,且不考虑其他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受到忽略时又容易过度悲伤,不能理解,脾气暴躁,过于自卑。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这些都是心理障碍的表现。

(三)交际能力比较弱,适应能力较低。

部分高职学生表示不能很快地适应学校的环境,一些学生的表达能力比较弱,不善于与别人交往。学校的部分专业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加之学生之间性格、习惯的不一样使得他们很难与别人交流和沟通,在心情低落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倾诉。

二、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缺乏的原因

(一)高职院校教育办学理念的偏差。

高职院校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学生的基础不老,有严重的功利主义导向。把“素质教育”简单等同为“通识教育”。在具体操作中,没有突出“人文精神”。我们今天提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主要是强调对大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人文素质教育”,素质外延较大,内涵较浅,而人文素质则外延较小,内涵较深。高职院校教育理念理解上的诸多偏差是制约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层原因。首先,学校认为应该偏重技能教育,高职院校教育理解上的许多误区,制约着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许多高职院校认为,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及如何适应其将来的工作。这种观点本身是正确的,但是,如果片面强调这一点就是认识不足的表现。某些高职院校为了达到教育效率的提高,把学校变成“职业培训地”,而不是学生学习的地方。

(二)教育条件的限制,教育人文教育能力不强。

由于职业教育学制只有三年时间,更有学校只有两年学习时间,在这种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只能重视专业技能教育,轻视人文素养的教育,这就使人文教育受到时间的限制。再者,在高职院校任职的老师大多专业技术过硬,但是人文知识这方面却有所不足。学生在课堂上仅仅能学到专业技能的知识而对人文素养的内容却知之甚少,老师并不能把人文知识融入课堂中。

(三)就业市场调节机制的参与,加剧了功利主义的办学思想。

如今就业市场的调节机制的参与,使某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存在功利倾向。他们往往只重视某一方面技能的培养却忽略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把自己的办学理念理解为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地点和专业技能学习的场所,而不是进行人文素养知识培训的地方。这种功利主义的办学思想,使学生缺乏人文素养培育,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不良影响。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相关政策,但在落实的过程中成效并不高。

三、提高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摒弃功利主义价值观,树立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

作为高职院校的相关领导,应该最先认识到自己办学理念的误区,及时更正,摒弃功利主义的办学思想,并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师资建设。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史、哲和艺术等学科的教育实现的,而这些方面的师资,高职院校十分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比较肤浅,缺乏感染力,而且会使人文教育活动徒具形式,更可能出现不应有的错误。所以,吸引和培养人文素质教育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知识的培育,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明确培养对象,改变教育观念,确定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地位。

要改变过去的教育模式。过去一直以来始终重视分数,不注重人文,使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不够宽广,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日后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要保证大学生的素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提高,保证教育与具体机制同步发展。在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在专业教学中渗透相应的素质教育,如通过课程的学习给学生思维方法上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每一门学科与社会、与人类发展之间密切的关系。针对当代学生的独立性、团队精神和抗挫折能力差的特点,培养其非智力因素,促进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加强人文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非人文学科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其善于在理论技术专业课的教学中挖掘其中的人文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灌输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集讨论、讲授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方式。如教师根据学习某一课程的最基本的要求提出讨论题,提示学生:“这些问题是本课程的主线,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书本上或课堂上找到,但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综合和理解。”每名学生上课都会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靠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归纳和总结。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批评能力、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四)建设体现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氛围。

校园是一个大熔炉,对于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有重要作用。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场所,让学生有空间集体讨论有关人文的问题,也可以发展一些社团,提高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兴趣。

总之,高职院校的办学关键在于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和谐发展,发展好人文素养教育,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旭辉.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5(6).

[2]庄雷,罗林燕.再论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新学术论坛,2010(1).

[3]薛德震.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