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组竞争·合作学习”模式在音乐课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组竞争·合作学习”模式在音乐课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年来,我在音乐教学中,不断探索学生易于接受与喜欢、趣味性与艺术性并重的教学新课题,并且根据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小组竞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行新的教学方法,收效显著。

具体教学模式就是:1.以组带班。打破传统的班级构建形式,以6~8人为一个小组,采取面对面围坐的形式,班级的组成不再是40~50人的个体,而是8个左右的小团体。2.分中有合。小组内所有成员有责任分工,有问题共同探讨、合作完成。整个课堂面向全班学生。3.寓教于乐。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自觉学习兴趣。4.激励共荣。制定合理有效的小组竞赛规则,定出激励办法,从而激活学生的好胜心理,做到组与组有良好的竞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主动参与教学的自觉性,学生个性得到全面释放,使音乐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更富有开放性和创新性,显著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运用“竞争·合作”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活跃教学氛围

以往的音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组成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始终处于机械地听赏录音或从老师的范唱学唱歌谱学唱歌词艺术处理,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故课堂氛围沉闷,枯燥乏味。因此,有部分学生对音乐课不感兴趣,没有积极性。针对上述弊端,我运用“小组竞争·合作学习”教学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常规做法,课堂上不再是以学生个体为单位,而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间有激励竞争,正好迎合中学生此年龄段不服输的心理和强烈的竞争意识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一些平常不爱表现的学生均能积极地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由被动完全转变为主动。例如,在教唱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歌曲《春之歌》时,为了使学生真正声情并茂地唱好这首歌,重点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歌词大意,掌握歌曲要表达的情感。难点就是这首歌曲是二段式歌曲,在演唱时要特别注意比较两个段落的不同音乐情绪。于是我把这两个问题先抛给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地进行讨论解决,讨论结果先由各小组学生竞争上台展示,接着我再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评出获奖小组。这样,由原来老师传统的讲述变成学生自主研究讨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组共同讨论中骤然得到充分激发,课堂氛围自然异常活跃。

二、运用“竞争·合作”模式,充分体现学生自觉参与意识,促进小组成员高效合作

我校的班级学生数基本上都是五十多人,以前在课堂上要求全体学生都应积极参与进来,其实很难做到。运用“小组竞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共同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或安排的创编活动,而且不让该小组落后于其他小组,小组成员全部都能积极主动参与,高效地进行分工合作,快速地讨论解决问题,学生个个主动,人人参与,并能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学习起来特别认真,心情特别愉快。

例如,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节课时,这节课学习乐理知识五线谱(简线谱对照)和视唱五线谱曲谱,为了认识和唱好曲谱,主要是把握好音符的形状特征和时值,特别注意每个音的音高、音准。为了教唱好,我又不可能一时顾及到50多个学生,因此,我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我在每小组内挑选出一名既唱得好又比较负责的学生为助手,由小助手负责组内成员过关,谁先过关谁就参加到帮带当中,再帮下一位同学过关,这样经过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基本上全班学生都能很快地把音符的标准时值和音高唱出来。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习效果,我还组织各组进行比赛,由各组推荐唱得最好的同学来演唱,比一比哪组演唱得最好,好的给予表扬鼓励,不好的进行点评纠正。有时我也随机抽取学生演唱,如果刚好抽到了一位胆小羞涩不敢上台唱的学生,这时他们组的成员都会共同鼓励那位同学,当那位同学“勇敢”上台并把曲谱放声唱以后,小组的同伴会情不自禁给他以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达到群情振奋的效果。我及时总结肯定,并且表扬这组学习认真、互帮互学、人人参与、高效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运用“竞争·合作”模式,充分凸现学生维护集体荣誉的责任心,整体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过去在课堂上老师检查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经常采用的手段就是抽查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踊跃发言。一个班充其量就那么几个学生能表现大胆发言,其他大部分只是充当“听众”的角色,老师很难了解全班的整体情况。久而久之,很多“听众”引不起老师的注意而被慢慢忽视了,这样对学生的整体素养提高是很难的。我运用小组竞争、小组奖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小组成员内部迅速形成一股凝聚力、向心力,各小组成员都齐心协力,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并很快地解决问题、回答问题,每个学生都努力为小组的荣誉而努力。学生的发言不再是个别“零星”的发言,而是各小组间激烈竞争的畅所欲言,当自己小组同学有回答不完整时,另一位学生则会立马起身补充,其他小组表示有异议时也会随即站出来进行辩解。由一般的发言,演变成了精彩的补充式发言和反驳式发言。由个人发言,演变成以小组为整体共同应对答辩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参与面更广了,竞争也更激烈,最终获胜的是一个小组、一个团队,获胜人数更多了,就连学困生也有了获奖的机会,能体会到参与集体的快乐和成就的荣耀。当然,为了获胜,小组成员就必须整体提高,就必须合作和互助。这样,从各个小组整体素养的提高而最终实现了一个班级素养全面提高。

又如,在音乐竞赛活动课中,我组织了音乐听辨竞赛:一是听音乐片段说曲名、辨曲种,二是听音乐主题说曲名及其作曲家,三是听音乐片段辨情感。音乐听辨主要是考查学生平时对音乐歌曲的搜集和积累,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形成独立获取音乐知识、提高音乐鉴赏的能力,也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音乐整体素养。

在活动中首先阐明音乐听辨比赛规则和奖励措施,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那个小组成员听得对、说得准、辨得清、答得快,可以相互讨论,补充辩驳,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接着播放了一首江苏民歌《茉莉花》给学生听辨,当提问歌名时,因为这首歌是中国非常著名的民歌,说出歌名基本没有悬念,很多小组都能正确回答,回答正确且速度快的小组获胜。我观察到胜出的小组成员都洋溢着自豪并且相互鼓励再加油。当问及该民歌是属于哪个地方的民歌和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时?这就有点难度了,各个小组都不敢轻易出击,但各小组都讨论开了。甲组学生答:“老师,好像是我们南方的歌曲。”乙组同学立马起身反驳:“甲组同学回答不对,我们也知道是南方的歌曲,肯定不是北方的,大家说是不是回答不对?”各组的同学都附和说不对,丙组同学坐不住了,“我来告诉你们吧!是我们中国江南地区江苏的民歌。”他还没有说完,身边的同学又站起来补充说:“这首歌是通过赞美茉莉花来表达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我说:“完全正确,丙组获胜。”顿时是一阵胜利的欢呼声。通过几个回合的竞赛,大家还意犹未尽地激烈争夺并共同分享着小组获奖荣誉之时,下课铃声响了。“小组竞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制定了合理有效的小组竞赛规则,规定了激励办法,它摒弃了个体竞争所带来的自私、狭隘、孤立的竞争意识,替代的是团结、互助、互动、相互制约的团队精神。通过组间互相竞争,激活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整体提高了新一代学生音乐素养。

四、运用“竞争·合作”模式,充分释放学生个性,打造开放自由音乐课堂

新课标强调,要给学生表演和表现的机会。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想让学生上台来表演,都先把自己吹、拉、弹、唱、跳的看家本领亮出来给学生做个精彩的示范,通过这样形式来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表演动机,然后看哪个受感染的同学能够上台来表演。其实效果都不太好,真正能上台的寥寥无几,课堂就出现了僵局。通过“小组竞争·合作学习”模式,我的课堂异常活跃,精彩纷呈,各组学生个个兴致勃勃,人人大胆参与。比如在上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节课《现代歌舞竞展新姿》内容时,我组织了小舞台活动,进行比一比、评一评,看谁编得好、跳得好。比赛要求各组自主组合,可一人或多人,课中临时准备,形式风格不限。宣布比赛规则完毕,各小组立即展开了热烈的商议和策划,做导演的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做演员的密切配合,最后有的组跳起了舞蹈,有的组是歌伴舞,有的组是全体联唱;小组间有推荐一人的,有双人的,有多人的。课堂上掌声不断,笑声一片。我在每一轮表演结束后,都先请大家来评议,看谁演得投入、精彩,然后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当然,因为是即兴表演,临时编排,孩子们表演得还有些笨拙,但学生个个愿意参与,敢于主动、大胆表现,展现了学生的闪光点,迸发了灵感,学生个性得到全面释放。这是真实的开放自由的精彩课堂。

总之,实现有效的“小组竞争·合作学习”,不但是我们音乐老师所追求的目标,更是学生活跃身心,实现有效、高效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随着“小组竞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推进,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相信音乐课教学会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造就出一批批高素质的文艺人才。

参考文献

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