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预设更有效,让生成更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预设和生成的矛盾,对我们当教师的来说,几乎是任何一堂课都会遇到的问题,再扩大到教育教学这个层面上,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为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对象:一群活生生的人,是有思想、有思维的人,不管你的预设多么完美,它与"生成"肯定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个矛盾,是一线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英语;预设和生成;矛盾处理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130-04
1.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指出,教学不再是单元化的、死板的和静态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师生多元化的、开放的和动态的对话与交流过程,而这种多向的、开放的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意味着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必须体现课程和教学的课改要求,落实国家对青少年的基本要求,承担起"引导人"、"塑造人"、"提升人"的责任,它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如何准确理解两者之间辩证而统一的关系,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科学地把握、艺术地处理这种关系,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会在上课前,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对课堂进行预设,尽可能使课堂在落实重点难点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开发学生的各种智力因素,全方位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使课堂生动有趣,留有余味。但事实却是,你预设了一万种可能,但实际却会不经意地给你出个"不可能"!于是,当预设意外地与实际发生碰撞时,你是如何应对这些有可能导致课堂失败的"面目全非脚"的呢?其实我们的课堂无时无刻都在遭遇不同程度的"面目全非脚",结果是柳暗花明还是一败涂地,就要看你如何灵活的处理预设与生成的矛盾。
2.处理英语课堂预设和生成矛盾的策略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需要;是课堂教学体现民主、平等、宽容地需要;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需要。好的预设与生成,犹如一次美丽的邂逅,教师则是幕后策划者.笔者根据多年教学总结,谱出了如下招式:
2.1 招式一:适当瘦身。笔者,或者说我相信大部分的教育者,均会在课前多安排一些环节。这些环节当然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课堂更加充实有趣,或可提升课堂的难度,但与教学重难点的落实相比较,这些环节最多称得上"花拳绣腿"。所以,当遭遇实际运用时,便可巧秀第一招:我"删删删" !
例如,笔者教学人教版九年级Unit 4 What would you do?第一课时内容。本课时主要使学生把握以if引导的虚拟语气的用法,分两部分内容展开: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ve one million dollars? 和Larry's worries about the party,要求学生以虚拟语气If I were you, I would …提出建议。
笔者预想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和运用以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用法,那么将两种句型同时呈现,然后进行比较发现就能对虚拟语气的用法有直观的了解,然后抛出"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ve one million dollars?展开讨论,学生在有较高参与热情的情况下,定能对虚拟语气有较好的运用,然后第二部分环节的操练也相应降低难度,对于Larry's worries肯定是毫无问题。于是便有预设了讨论、写作环节: If you were an English teacher, what would you do?
而出乎意料的是,课堂上学生对于"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one million dollars?"问题的讨论空前热烈,仿佛这一百万美元已收入囊中,学生的想象"天马行空",其中不乏很多中式表达:
Student A: I would give it to medical research.
Student B: I would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and buy a big house for my parents.
Student C: I would invite Jack Chan to my party and have a good time with him.
Student D: I would be on the Forbes Rich List and become famous.
……
课堂时间在充满想象的回答中,在一阵阵轻松愉悦的欢笑声中流逝,导致实际与预设时间发生冲突,于是笔者果断地删除了小组讨论与汇报成果等一系列环节,只保留一样,让学生在课后以此为题练习写作。
反思: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课堂主线,随时根据课堂"热度"随机应变,如课堂整体沉闷,便应保留一些游戏机动环节,删除一些可能遭遇冷场或令课堂沉闷的学术类环节;而如果课堂已经有了"高潮",学生能积极参与并对知识的把握已经相当娴熟,不妨把"花拳绣腿"删掉,适当保留一些可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环节。这样既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沉浸在用英语表达的喜悦中,又使课堂结构完整,重难点落实到位,培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2.2 招式二:一材多用。学生的积极反馈,有时会消磨时间,但有时却使课堂流畅,老师的"包袱"被学生提早抖光了,学生已对所学有了较完整全面的把握,老师的预设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于是便可巧秀第二招:我"添添添"!
对于此项教学方法,笔者在听力教学上使用较多。人教版英语教材上一般只要求简单的听,在学生良好并且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多听几遍,要求听并且跟读,增加听的难度;可以呈现听力原文,让学生"读一读",对听力材料有更全面的认识;可以让学生以听力材料为依托,以Pair work、Group work或Retell等方式"说一说",进一步巩固所学;让学生就听力材料整理出自己的观点,用书面表达的形式来"写一写",或对听力材料进行"挖空"练习,提高对重难点单词的记忆;甚至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合情合理的环节。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Unit 2 What should I do? Section A听力时,笔者先教授了听力中出现的新单词、新词汇,然后播放听力。由于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只听了一遍就顺利地完成了听力练习。课前所设计的Pair work也以不多的时间就操练好了,于是笔者临时添加了一个环节,四人小组进行活动,创编一个令人回味的故事:Ann因为不把作业借给好朋友抄,而遭到了朋友的断交;她们两人都很苦恼,后来同学们知道后,就分别来做思想工作,最后两人终于和好。活动过程如下:
(Scene1)
A: Hi, Ann. Excuse me, can I copy your yesterday's homework?
B: Why do you want to do that? Why not do it by yourself?
A: Because I had no time to do it. I watched an important tennis match on TV yesterday evening.
B: I don't think it's a good idea.
A: You mean you wouldn't like to help me?
B: No, I would like to help you, but I think copying other's homework is a bad habit.
A: I don't want to be your friend anymore.
B: I think you should think about it again.
A: No! You're not my best friend.
(Scene 2)
C: You look unhappy today. What's the matter?
A: I argued with my best friend. She didn't let me copy her homework. I'm sorry now. What should I do?
C: Well, you could write her a letter.
A: I don't think so. I don't like writing letters.
C: Maybe you should call her up.
A: No, 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 on the phone.
C: Maybe you could go to her house.
A: I guess I could, but I don't want to surprise her.
C: You could give her a ticket to a ball game.
A: Well, that's a good idea, but I don't have enough money.
C: Well, you should say you're sorry.
A: That's a good idea. Thank you.
(Scene 3) Ann is crying.
D: What's wrong with you, Ann?
B: I argued with my best friend. I think if I lend my homework to her, she will be happy.
D: If you do, she will start a bad habit. I think you did a right thing.
B: But she's angry with me, and she doesn't want to talk to me.
D: Don't be worried. I think she'll know she's wrong later on.
(Scene 4)
A: I'm sorry. I won't do it again. Can you forgive me?
B: Of course.
A: Great! I'm so happy we're friends again.
这样的故事,同学们演着看着,都有一种亲切感,因为故事、人物乃至语句都是大家熟悉的。剧中的台词都是刚刚在听力中所学到的,如:Maybe you could go to her hours. I guess I could, but I don't want to surprise her. You could give her a ticket to a ball game. Well, that's a good idea.这些词汇和句子的运用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学生把情节编得引人入胜,合情合理,比起老师枯燥的讲解和机械的练习,表演课本小品更受学生喜爱。
反思:一种材料多重用途,从"听、说、读、写"多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同时在课堂中对预设环节适度的随机拓展,体现了英语教学的丰富性,教师也不必为提高学生各种能力寻找各种资料,真正达到了高效省力。
2.3 招式三:欲擒故纵。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如果所有的成果都能预料,教学也就不成为艺术了。"学生不是教师创造的艺术品,他们是灵动的精灵,当你想要往左的时候他们会想往右,当你想往前的时候他们会拖着你往后,调皮地与你展开各种周旋。这时你不妨施一招"换换换",顺着他们的思路走,却也让他们走不出你的如来佛祖五指山,他们的"万变"却始终离不了你的课堂主线。
例如笔者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下Unit 8是围绕"送别人礼物" 这一话题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T: Next Saturday is my best friend's birthday. What should I get her for birthday?
S1: Why don't you give her a camera?
T: Thank you. But that's too expensive.
S2: What about a calendar?
T: That's a good idea. But that's not creative.
S3: How about a scarf?
T: Yeah. But I think it is too personal.
S4: Miss Jin, I think you should give her some money.
该生的话音未落,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学生们非常兴奋,认为"Money is very useful. If we had much money, we would buy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这个结果出乎意料,但笔者并没有斥责那位学生,而是灵机一动说:"Yeah, I know money is very importance for us, we all need money." 然后转身微笑地对那位学生说:"Thanks, your idea is creative enough. But remember money doesn't mean everything." 这时教室里安静了片刻,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并说道:"I know we can't buy love, friendship and health with it." 这时我和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得到许多预设不了的回答,这时我们要少点武断,多点欣赏,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动权,尊重并珍视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让学生对所要达到的目标产生一种成功的渴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课堂教学在动态中生成,使教学超越课堂!
2.4 招式四:去繁就简。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超出教师的预料的,有时一个问题抛出去,会得到许多杂乱无章的回答。这时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去捕捉、甄别、重组学生涌现的各类信息,还要引导学生把有价值的信息、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于是便有了第四招:变变变。
例如笔者在人教版九年级Unit 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第一课时,当提问What's your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English, and how do you deal with it?,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完全超出预设,于是笔者巧施一招"变变变",临时在黑板上设立了一张表格,把学生所说的困难分为"听、说、读、写"四方面,让学生先来说说具体有哪些困难,并将班级按座位划分为四大组,以大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即每表达出一种困难便可以为小组赢得一分。学生根据实际提出了很多英语学习的困难:单词记不住;害怕听写;害怕考试;不能将所想用正确的英语来表达;听力完全不能理解,老是扣很多分;课堂上老师的英语表述也不能很好理解;阅读、完型、选词三大类题目老是拿不到高的分数;每次写作不知该写什么,老是会把作文写成"记账式"……有些学习困难是本课时所包括的,还有一些会在本单元其他课时学到,另外一些当然是学生学习中真实存在的问题,而书本上却没有任何涉及。于是,笔者在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办法,并进行书面罗列,仍旧以大组竞赛的形式展开,如果哪位新生的解决方法更有效,便可以获得更多加分。
反思: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围绕重点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在学生的踊跃参与中,各层次学生均有不同层次提高的情况下,且在收获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收获有效的学习方法。笔者也很喜欢这种开放式的课堂,真实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真正为学生服务。在课前的预设中,教师并未料到学生的回答会如此精彩纷呈但同时也杂乱无章。这时应因势利导地拓展、调节和重建预设目标,促使课堂的生成更好地为预设目标服务。
2.5 招式五:借题发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少数同学做小动作或因各种原因不能集中于课堂学习,有些老师将这些事件视为课堂的"障碍性干扰"。对于此类在预设中不可预料的偶发事件、突发事件,不妨借题发挥一下,把它作为资源加以利用。 如在教学九上Unit1时,笔者提问了一名赵某学生How do you learn English?,由于刚接手班级,对于学生水平不熟悉,点到名的恰恰是班级里学习成绩最糟糕的一位。马上课堂上响起了一阵窃笑声。笔者意识到该生的水平应该不高,于是报以鼓励的眼神,进一步提示:Have you ever learned English by using flashing cards?而赵某同学只是尴尬地玩弄着手里的笔,无奈地朝我抬抬眉毛,全班顿时哄堂大笑。赵某同学的脸顿时变得通红。在同学的提示下,赵某回答了Yes, I have。我请赵某坐下,转而问向全班同学:Have you ever laughed at others?个别学生还不能理解"laugh at"的意思,马上又学生提示意思。我把词组写在黑板上,提前新授这个词组。并有感而发地给学生们讲起了我的两个初中同学的故事。一个同学每次考试都得第一,毕业后考进了全市最好的中学,但由于之后的松懈只考了个三流大学,最后找了份普通的公司职员的工作,薪金不过一千多每月。另外一位同学在课堂上基本是"十问十不知"的类型,初二就辍学了,跟他前后桌两年,与他的对话都数得清。印象中他就是传说中的闷罐子,永远是孤单的一个人。后来听说他参了军。十年后第一次见面,他俨然成了另一个人:高大帅气,风度翩翩,侃侃而谈。还成了市府机关的一名公务员。我告诉学生人生的际遇千变万化,一个人的现在永远不能代替他的未来,换句话说, You don't know which children will be the futur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你不知道哪个孩子会成为未来的美国总统),谁说后进生就不能成就大事业,优秀生就能一生优秀呢?Never laugh at others, especially our classmates!Our future is in our own hands!
反思:对于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教师在课前是无论如何也预设不了的,但一堂课的精彩之处往往就是这样在偶然中悄然生成。因此教师对课堂上的偶发事件要能及时转换角度,捕捉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让它成为我们课堂的亮点,从而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心灵的启迪,让学生在教师无痕的引导下进行学习。
2.6 招式六:见招拆招。除了学生会给教师带来或大或小的意外,电脑死机了,学校停电了,这样的意外是否更加致命?离开了多媒体辅助是否会让课堂陷入瘫痪?
身为一名在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经历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更高级别的磨练,还要打败重重竞争对手,最后修炼成合格的人民教师。如果说古人是"十年寒窗",我们都够得上古人两倍的修为了。如果把教师的所知所学比喻成"一桶水",那我们每个人的桶水含金量都是相当可观的,何惧这"雕虫小技"!且来试试下一招:"见招拆招"!
我们不得不承认,多媒体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辅助设备,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图片、简笔画、黑板等多种媒体,展示下久违的漂亮的板书,甚至可以让学生进行板书;没有录音机可以教师自己领读、学生带读、学生齐读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等形式,形成知识框架,完成书面表达;可以运用书本,作业本等提高技能。
笔者曾观摩过一堂公开课,是关于服装内容的,授课教师将简笔画服装发给学生人手一套,包括长裙、短裙、T恤、衬衫、长裤等。新授单词后让学生两两合作,说说这些服装用英语怎么来表达,要求学生给图片进行着色,并以句型This is a red skirt.对图片进行介绍,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还要求用五颜六色的服装给玩具头像进行着装,以Tom is in a green T-shirt with blue shorts.来展示自己的设计。在这堂课中教师通过反复使用同一件教具,实现了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除了知识水平的提高之外,更包括美术、设计、创造、情感陶冶,动手动脑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使记忆深刻。
反思:野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 但即使教师课前什么都没有准备,也不必担心,只要围绕学习的重难点,抓好重难点的落实便不能说这堂课失败了。配以清晰的板书,或以表格、框架的形式展现知识是不错的选择。再大胆些,不妨参照国外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出教室,享受温暖的阳光、清风的吹拂,在操场上与学生进行Free Talk、Topic Talk,甚至边唱边舞也未尝不可施。相信教室外可以看到学生更多姿多彩的一面。
3.处理预设和生成矛盾的三点想法
3.1 精心"预设",为"生成"做好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预设。因此,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针对性的处理好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而教材内容不同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教师备课的重点就要考虑如何"用教材教",而不只是如何"教教材"。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能力,有针对性的处理好教材,也就是要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加工,并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此外,动态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从而优化预设,收获生成。
3.2 弹性"预设",为"生成"留空间。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同时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叶澜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3.3 调整"预设",为"生成"创精彩。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不是教师可以主观决定的,也不是都能预料到的。哪怕预设再充分,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而这些稍纵即逝、非预期性的因素往往拥有无穷的教育价值,利用好这些即时的生成性因素,将其变成新的教学的资源,那么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将转化成课堂教学的亮点。这就要求教师提高生成教学的驾驭能力。只有足够的意识加上良好的实践,才会具备随机处理的能力;只有及时整顿课前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鼓励生成,才会出现更多的生成时机。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
总之,预设与生成是英语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在现代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与时俱进,更需灵活处理"预设和生成"这一矛盾,审视教学资源,弹性设计教学,进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实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共振。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学理,2004.01
[3] 余文森, 《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产》,课程 教材 教法,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