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双重活动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视听说课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双重活动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视听说课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我国许多中学的英语教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学中过于注重应试技巧的讲解,忽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应用型人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英语双重活动教学法”以其独特而又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引起广大外语教师的极大兴趣与关注,并在实践中经受了检验。它对中学英语“视、听、说”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因为“视、听、说”课的实质是交际,视、听是手段,说才是目的,说是实践的体现。“双重活动教学法”认为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教学过程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际活动的优化,是促进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有效运作,是不断实现学生认识结构的重组,以达到人的素质的逐步升华。

一、“双重活动教学法”的概念与实质

“双重活动教学法”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运用信息论、交际论等新兴理论观察教学过程,在总结国内外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实际出发而提出的外语教学模式。它从外语教学的实际出发,确认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师生构成教学双主体,是平等、合作、协商关系,纠正了“教师中心”或“学生中心”的偏见。它强调教师主体作用在于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推动学生参与,引导学生直接地与英语这一客体发生作用,保证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双重活动教学法”认为教学的核心是“活动”,“活”有三层涵义:1.把文字活化成为口头交际语;2.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3.把教学内容活化为交际。“动”也有三层涵义:1.身体各个器官动;2.认知结构动;3.人的主体意识动。所谓“双重”是指事物具有两种属性,是矛盾的统一体;事物的发展有两个方向,可能走向不同的极端。揭示事物双重性是为了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外语教学是系统工程,这个系统由六个因素构成,不仅要使这六个因素互相联系,处于优化组合状态,而且要看到每一个因素都有双重性,是对应的统一体。“双重活动教学法”强调外语教学的目的、主体、客体、渠道、环境和交际过程都分别具有两种属性。它包括六个双重原则:

(1)教学双目的。外语教学目的包括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综合能力和提高人的素质。这两个方面具有具体的内容:即外化为言语行为;内化为多层人格。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但并非完全自然地相互促进,而应在外语教学中,把握该双重目的,通过转变教学方式,组织情景交融的活动,发挥语言教学“言为心声”的优势,使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互为因果,双向同步推进。

(2)教学双主体。在外语教学中,教师是揭示语言规律和语言教育教学规律的主体;学生是认知规律和进行言语实践的主体。师生互为主体,同时作用于英语这一客体。外语教学应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不能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在两者结合上下功夫,以求相得益彰的效果。

(3)外语双信息。外语信息自身具有双重性:观念操作性和物质操作性。外语语言、语用规则的内化到外化都是通过行为操作实现的。教学是一个competence与performance反复的交替、循序渐进的过程。只强调操作,而忽视创意和超越,以为“熟能生巧”或片面重视讲解,信奉“举一反三”,都难奏全效。

(4)输入双渠道。外语信息是通过双层渠道输入的,即外在信息刺激和原有的认知结构的融合。中学生学习英语,每项教学活动都应有新的认知内容,教师不可把学生看成“白板”,要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挖掘学生潜能,千方百计地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活动,使教学处于积极主动的输入状态,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自治的能力。

(5)输出双环境。以言语行为为中心的信息输出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内部环境指学生通过学得而建立的“信息库”。外部环境指运用语言于交际的人、地、时的环境。输出要考虑到学习的阶段性,不同阶段应有不同侧重和输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输出活动要求精心设计,保证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有学,学有所获,学中创新。

(6)交际双层次。教学交际是在两个层次上进行的,即内容层次和情感层次。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目中有物,心中有人”,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沟通,增进理解,提高课堂的凝聚力,保证学生的自我观念得到健康的发展。

由此可见,“双重活动教学法”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优化教学方式。这一理论给中学英语“视、听、说”课教学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及很强的可操作性。

二、中学英语“视、听、说”课的本质特点及教学目标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知识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前提。没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就不可能获得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但有了语言知识并不等于就具备语言交际能力。像一些学生读写能力还不错,可与别人交际时却结结巴巴,不知如何表达自己,无法进行交流。这种现象的造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一点是:课堂英语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化的多媒体电教设备进入课堂已成为现实。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听、说等语言交际能力,消灭“哑巴英语”,目前不少学校都开设了“视、听、说”课。“视、听、说”课注重听、说等语言交际能力的实践。

“视、听、说”课既不是单纯的听力课,也不是单纯的口语课,它要求在一定的教学环节中视、听、说同时进行,以视为基础,以听为突破口,以说为重点。也就是说,视、听是基础,都是为说做准备的,是一种手段,而说才是最终的目的,是实践的体现,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为了达到这一最终目标,就必须要求人大脑的听觉、视觉、声觉全部行动起来。因为视觉和听觉的强烈刺激可以使人的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渴望吸收知识,所以能迅速把言语行为转变为熟练技能。根据行为心理学家Trecheler的研究成果,人的学习11%是通过听觉,83%是通过视觉,两者相加,吸收率可达94%,由此可见人的感知大部分是由听觉和视觉获得的,视、听已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视、听、说有机结合,对学习语言尤为重要,与其他课相比,这门课更具有实践性、形象性、超时空性、整体性强的优势。它能使形与声、情与景相结合,使抽象的语言教学变为具体生动的形象演示,在教学过程中能使语言表述与实物演示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置身于活的语言情境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三、如何在中学英语“视、听、说”课中实践“双重活动教学法”

“双重活动教学法”要求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要求从教学的最初阶段起就使用所学外语进行真实交际和交际应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生活;要求课内外创造外语环境,提供外语情景,调动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积极性;要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力求与学生学习目标和实际生活保持一致;要求注意语言得体,不采用脱离实际情景的练习形式。

“双重活动教学法”要求教学内容一般由五个步骤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Lead-in (引入)―Elicitation(启动)―Input(输入)―Reproduction(加工)―Output(输出)。在此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均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顾问”,同时又是参与者。在中学英语“视、听、说”课的教学中如何通过这五个步骤来实践“双重活动”,从而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呢?下面以《走遍美国》中的第二课“The Blind Date”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1.Lead-in(引入)

“引入”就是根据学生的已知信息设计出一些问题或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新内容上,诱发学生的学习期待和兴趣。好的“引入”是教学成功的一半,中学英语“视、听、说”课的“引入”环节非常重要。所以在呈现新内容之前,叫学生演示或复述上一课“46 Linden Street”的内容,这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而且富于趣味性和挑战性,给每个学生以思考的余地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既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特点,又体现了培养学生主体性和个性的特点。

2.Elicitation(启动)

“启动”即启发学生动。教师在呈现新知识时,精心设计出引人入胜的活动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处于积极“动”的状态,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接受新知识。教师可以和学生讨论“第一次与人约会怎么做才能博得对方的好感”之类的话题,然后转入将看的影片,提出悬念问题,如:“Will Susan and Harry be good friends after the blind date? Why or why not?”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而且有利于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逐步学会“如何学习”,从而达到培养、提高交际能力的目的。

3.Input(输入)

在前两个教学环节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进入活跃、兴味酣然的状态,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直接接触信息源,其方式是学生先看录像,然后师生进行讨论。像《走遍美国》这样的录像节目涉及的题材广,蕴含的文化信息量大,教师应先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并且学习新单词,然后让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去看、去听,如就本课Act III提出的问题:Why did Marilyn leave Susan’s house early? 学生看完后,让他们提出他们认为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帮助解答。此步骤旨在训练学生的视、听能力,带着问题去观看并揣摩,能促使学生真正有兴趣地去听,而不是走过场,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掘其潜能。

4.Reproduction(加工)

“加工”即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运用新知识,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教师可根据影片中Focus in中的“问路”及“职业”进行操练,要求学生相互练习对话,即同桌互相问路及询问父母亲的职业等,教师可巡视课堂,为有疑问的学生解决困难。同时也真正体现了“双重活动教学法”提倡的师生互为交际双主体的地位,这也正是此法不同于其他旧的教学法之处,特别注重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了“双重活动教学法”中倡导的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应用外语进行交际的理念。

5.Output(输出)

“输出”就是总结前四个步骤所学的新内容,联系实际加以运用,进行真实的言语交际,“双重活动教学法”最强调一个“真”字,在开展活动时,强调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觉得真实,有话可说。本课的输出可采用情景法,即叫几位学生分别扮演Harry、Susan、Marilyn及Somsak等来表演这个片段。这种情景表演,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语境中完成交际任务,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活”语言。通过情景演示,还可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表演才能或克服自卑怯场心理,增强自信心以及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

通过这种全过程的交际,学生不仅学到了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运用言语进行交际,从而实现了“视、听、说”课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四、结论

交际是语言的本质功能,离开了交际,语言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人们生活离不开语言,离不开交际,外语能力的体现也就在于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双重活动教学法”的实质是交际,即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通过开展对话、讨论、表演等课堂交际活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进行的交际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说,要上好“视、听、说”课,只有贯彻实施“双重活动教学法”,才能体现这门课所具有的实践性、形象性、超时空性、整体性强的优势。将“双重活动教学法”运用于“视、听、说”课的教学,是在交际中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