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铜踪夏迹见齐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铜踪夏迹见齐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爱集体活动,也好独自旅行。2008年春夏之交,国祥、许宏组织20多位不同学科的朋友考察“中原与北方青铜时代文化互动”,是人生美妙的经历。朱开沟、夏家店、二里头发现了类似的青铜器,通过齐家文化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西方。青铜技术西来已不是新闻,中原并不总是文化中心。巨鼎见于殷墟,商代已进入青铜时代鼎盛时期;两周青铜器炉火纯青,周代是青铜时代晚期;如果有夏代,应该是青铜时代早期。往来无白丁,谈笑有良朋;笔谈发表在《三代考古(三)》和考古人许宏博客。盛况难复制,西北在召唤,我只好独自启程,沿着青铜之路,寻找夏的踪影。

首先在西安重点参观了半坡遗址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前者太早,还没有进入青铜时代;后者贯穿夏代,但没有一件夏代文物。然后前往宝鸡考察炎黄传说,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青铜器成千上万,但没有夏代青铜器;炎黄故事丰富多彩反映了青铜时代的状况,姜、姬二姓与周人王室有关,与夏人没有直接联系。前往天水考察麦积山石窟和伏羲文化:都是汉代以后文化古迹。准时赶到兰州大学参加“西北开发与族际互动学术讨论会”。罗贤佑代表中国民族史学会指出西北是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交叠、交汇地区和东西南北民族走廊,政局动荡,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多元文化明显,对中华民族与文化形成起构造作用。杨建新作为东道主对中国民族多元一体与中华文化提出了独到见解:民族不只是问题,不了解少数民族历史贡献就不能理解中国历史;强调民族国家认同很必要,但抹平民族特色不是办法。他祝愿大家身体愉快、精神健康,第二天我们就开始实地考察,自由交流。小麦加临夏伊斯兰文化盛行,夏河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文化中心,连结两者的大夏河流域正是齐家文化中心地区,很可能是夏民族与夏文化的起源地。

西去列车的窗口

北京到西安,夕发可以朝至。近来物质生活极度丰富,喝酒吃肉是家常便饭。从中午吃到午夜或从傍晚喝到清晨,不止一次;创造过连续七天餐餐吃肉、顿顿喝酒纪录。乐而不淫,醉而不倒;喝酒不误事,吃肉末伤身。经常喝酒吃肉又缺乏适当运动,医生警告脂肪肝已是中度。戒酒戒肉、加强运动,正是时候。肉我所欲,酒亦我所欲,为了健康应该暂时放弃酒肉。过午不食,我只带了茶杯和茶叶;坚决谢绝了陌生旅伴喝酒吃肉的邀请。独自旅行,望着西去列车的窗口,自然回想起缺酒少肉的童年时代。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喝白酒,是13岁初中时代。星期天和大人们一起送公粮,男子汉挑200来斤,妇女们挑100斤左右,我挑了75斤。全程约3公里,百斤工钱三毛五分,一路上我都在计算75斤可争多少钱,应该是二毛六分七厘五毫。交完公粮大家辛苦又兴奋,大伙买了一斤白酒,分成十杯,还剩下一杯没人喝。我犹豫和计算了半天,勇敢地喝下了,二毛六分七厘五毫就变成了一毛六分七厘五毫。我听到妇女们在窃窃私语:这小子没有用,长大了也娶不到媳妇。家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酒和肉,不是生活必需品。有酒有肉就是福,过年过节,敬神完后,人们才能喝酒吃肉。小孩有吃在后,一般吃肉不喝酒。

酒、肉不是南方或东方乡村生活的必需品。《史记·匈奴传》有杀敌喝酒的记录:“其攻战,斩首虏赐一卮酒,而所得卤获因以予之,得人以为奴婢。”酒乃天地之精华,人间之奖赏。商鞅规定杀敌进爵,可能是游牧民杀敌饮酒的演进。爵是一种特殊的酒杯,常见于商周文化遗址;也见于二里头,可能与夏有关。酒在商周祭祀或精神生活中起了关键作周,青铜礼器,除了煮肉盛肉的鼎、簋之外,实际上大都是青铜酒器。

东亚地区本土驯化的家畜是猪、狗、鸡;牛、马、羊均是外来物种,大约夏代进入东亚。狗肉不上正席,猪在新石器时代特别重要或神圣;青铜时代牛、马、羊才是高级祭祀用品。二里头已有吃烤肉习俗,西北手抓羊肉是传统,兰州牛肉面是特色,其内在联系耐人寻味。

《史记·殷本纪》:“(纣)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益收狗马奇物,充仭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最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据说夏朝已有类似游戏,《列女传·夏桀妹喜》:“桀既弃礼义,淫于妇人,求美女,积之于后宫,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旁。造烂漫之乐,日夜与妹喜及宫女饮酒。为酒池,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醉而溺死者,妹喜笑之以为乐。”酒池肉林狂欢节,梦回夏朝,火车已到西安。

西安与长安

微服私访,栖身钟楼国际青年旅社。钟楼鼓楼遥相呼应,古色古香;中间喷泉麦当劳,现代气息浓厚。明代古城修复如初,公路四通八达。古今中外巧妙衔接,匠心独运令人击节。汉代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和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表明长安是国际化的大都市。独自遥想汉唐盛世,环肥燕瘦,也想左拥右抱。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最好的博物馆之一,从新石器时代跳到了商周文化,难觅夏的踪迹。新石器时代末期石峁牙璋和有孔玉刀与二里头所见非常类似。短信询问许宏,他说陕北那批材料可能晚到二里头时期,牙璋来源于龙山文化应无问题。周代圆鼎众多,末见商代方鼎;当然不会有夏鼎或禹鼎,黄帝铸鼎更是遥远的神话或传说。镇馆之宝是一只大型石狮:那是汉唐时代外来文化落地生根的标志。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或麟凤龟龙为“四灵”或“四神”,是中国人最崇尚的四种动物。“人臣为虎,天象为狮”。狮子后来居上,取代老虎和麒麟,成了百兽之王。

安静平和的半坡村

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典型母系氏族聚落遗址,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西安旅游十大景”之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半坡类型房子有圆形、方形和长方形,半地穴式或地面建筑,小的12~20平方米,中型的30~40平方米,最大的达160平方米。半坡类型墓葬发现250座:埋葬小孩的瓮棺葬73座,小孩土坑墓3座;成人墓葬均为竖穴墓坑,多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另有 2座同性合葬墓。其中唯一用木板作葬具的墓是一座小孩土坑墓,并有丰富而精致的随葬品,表明儿童在仰韶文化中受到特别重视。半坡遗址共出土石、骨、角、陶、蚌、牙等质料的各种生产工具5275件,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完整的和能够复原的器皿1000多件,其他人工制品有陶埙两只和装饰品9类1900多件。

妇女是半坡主要的生产力,承担制陶、纺织、饲养家畜,男人则多从事渔猎,男女相对平等,未见男女合葬墓,儿童倍受尊重,且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半坡社会处于自然和平状态,还没有进入炎黄传说时代,也没有进入夏代。

炎黄故事:夏周传说

西安、长安或咸阳是唐、汉、秦、周首都和文化中心,没有发现夏代器物或遗址。我前往宝鸡探访炎黄文化,追溯秦、周的兴起。

炎帝陵位于宝鸡渭滨区神农镇常羊山,从姜城堡至天台山建有多处仿古牌坊,上书“炎帝故里”、“神农之乡”、“神农门”、“人杰地灵”等。进入山门即祭祀区,沿百米台阶而上到陵台,山顶仰首亭内有一块清代石碑 :“常养育炎”。陵道两边是帝王石像:尧、舜、禹、启、夏桀、成汤、盘庚、纣王、周文王、周武王、周幽王、周平王、郑庄公、齐桓公、秦穆公、宋襄公等。陵道顶端是气势雄浑、庄严肃穆的炎帝庙,大殿面阔5间,面积400平方米,高12米,为清式庑殿。殿堂正中为炎帝座像,两侧有大型壁画:常羊育炎、浴圣九龙、农业之神、太阳之神、医药之神、炎帝结盟。殿前广场可容千人祭祀,两侧分别建有鼓亭和钟亭。市内还建有崭新的炎帝祠和公园。显然这些都是传统的新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