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莫泊桑《项链》的构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莫泊桑《项链》的构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本引入】

路瓦栽夫人送还项链的时候,佛来思节夫人带着一种不满意的神情对她说:

“你应当早一点还我,也许我早就要用它了。”

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她的朋友正担心她打开盒子。如果她发觉是件替品,她会怎样想呢?会怎样说呢?她不会把她的朋友当做是一个贼吗?

――莫泊桑项链

分析:玛蒂尔德向佛来思节夫人借项链时,她是怀着迟疑而焦急的心情的。因为在玛蒂尔德的心中,这是一件珍宝,她想开口借又唯恐对方拒绝。“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玛蒂尔德本是怀着犹豫不安的心情说出的,没想到佛来思节夫人立马说:“当然可以。”试想:如果是一件珍宝,她能随便地放在所有的首饰中吗?如果真的是一件珍宝,她能这样大方地借给人吗?所以,当玛蒂尔德还项链时,她虽带着埋怨的口气,“你应当早一点还我,也许我早就要用它了”,却没有打开盒子查看。作者就是借这些巧妙之笔,来突出人物之间淡漠的情感,为文章的结尾张本。

【名师支招】

《项链》中,作者为了展示人物之间的情感,设计了丢项链这一偶然事件,又设计了识项链这一戏剧性的结尾,可谓匠心独运。

玛蒂尔德辛苦十年,最终偿还了项链,而丢失的项链却是假的,既出乎读者意料,但又合乎情理。因为文中有很多地方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玛蒂尔德的虚荣在文章的开篇就已经明确表示出来,她为了参加舞会精心打扮,在情理之中;向好友借项链为在舞会中出风头埋下了伏笔,更为丢失项链埋下了伏笔。因为虚荣可能会迷醉,因为迷醉可能会忘我,而在忘我的时候,丢失项链就合情合理了。这种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的独特结构,定会吸引读者的。

因此,学生在写作中,也应学会照应,为文章增添亮点,并以此来突出文章中心。

1.开头和结尾的照应。装扮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不仅能使文章首尾相圆合,结构完整,而且更会使文章“星光”闪烁。

2.行文中前后内容的照应。上下文之间的照应,往往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推动情节的发展。

3.开头和行文的照应。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转述事件时可以通过前后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4.行文和文题的照应。这种照应也叫“点题”。在叙事过程中,行文和文题照应,能使所写内容切合题目,进一步点明文章的中心。

5.悬念和结果的照应。写作时在作品中设置悬念,然后反复暗示,这样行文,往往更能增加情节的曲折性,生动性,使行文不呆板。

6.伏笔和结果的照应。学生写作时应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有联系的人物或事件预先提示或暗示,即埋下伏笔,待其出现后自然形成一种照应关系,使文章收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表达效果。

照应的方法很多,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应不断地探讨、琢磨,力求文章结构周密,主旨更加鲜明突出。

【小试身手】

“玉芬妈呀,听说这届的妇联主任是乡长亲自挑的。哎哟,也不知道谁那么好命啊!”一妇女手里挥舞着镰刀,正在割稻。

“这谁不知道呀,不就是冯兰花吗?人家可是乡长夫人的表舅的闺女呢。”另一个捆稻子的妇女说着。

“可不是吗?你瞅瞅,刚嫁到咱村时不就很威风吗?谁都明白。”正在往车上运稻子的妇女边说边撇嘴。

冯兰花,不到四十,是村东王大柱的媳妇,瘦高瘦高的,带着笑纹的眼睛,为人亲切,热情,待人厚道。虽然乡长夫人是她表姐,但她从来没有拿眼角看人。王大柱老实懦弱,一直守着祖辈留下的几间老宅以种稻度日。自娶了冯兰花后,家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都说大柱亏得找了冯兰花,要不只能窝囊一辈子了,更不会有红火的日子。

――杨晶辉《冯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