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浓浓乡土情 切切童稚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影大师谢晋说过:“故乡好比是天空中飞的一只风筝,我们人不论离风筝有多远,总有一根线连着风筝牢牢地牵在手里。”乡土在《辞海》里的解释是故乡、家乡。家乡用“乡土”一词来表达,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励志·天问》里:“游人去乡土,离六亲。”这就说明乡土总是与生命的“根”、血缘的“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每一个人割不断的情丝。难怪古今中外作家的文学创作中都会有着浓浓的乡土气。乡土伴随着童年的温暖记忆而成为每个人的生命底色。正是从这样的视角出发,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乡土写作的研究和实践。近几年,我在谢晋故乡谢塘执教时,以乡贤谢晋为契机,开展了影视写作的实践和研究,深受儿童的喜爱。这项作文教学改革,不仅得到了谢晋的多次亲临指导和关心支持,而且也引起了相关教育媒体的重视,如《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杂志2009年第一期整期64个页面近13万字刊发我的影视写作专号,本人也成为刊物封面人物。2009年3月,我应美国马丁电影基金会的邀请,代表中国学术访问团在美国纽约、华盛顿、新泽西州等学校进行影视写作教学推介、交流,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次在上虞百官小学开展的是乡土写作研究和实践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实践证明,乡土与写作有着一种天然的血脉联系,儿童作文中融入乡土写作是一个重要题材。乡土作文应该是十分值得倡导的一种小学作文教学新样态,其目标、体系、内容、文法都值得作系统的探索。本文限于篇幅,只能就几个主要问题作初步的探索:
一、乡土作文敞开写作新门径
习作改革的企盼:依赖于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教学,缺少一个具有科学性、操作性的作文教学系统和写作训练系统。写作教学内容的缺失和偏位已成了制约写作教学发展的瓶颈问题:如四年级的作文,都是依赖于主题阅读下的作文教学,缺少自身螺旋式提升的写作体系和具体要求,造成写作教学的随意性和难以操作,导致作文教学质量不高。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它是习作最贴近儿童生活的题材,为丰富儿童写作题材、提高写作质量创造了可能。我们在这方面根据实践的探索,已经形成了一个乡土作文体系,主要有五个板块:1.乡土人物:指历史上乡土所涌现的名人贤士;2.乡土景物:故乡的山山水水;3.乡土文物:指乡土历史遗传的所有古迹和器物;4.乡土名物:对地方名特产的特点、传说及其现展的介绍;5.乡土“非物”:就是指乡土的非物质文化,如某一种民间小调、民间曲艺、民间技艺、民间节气、民间仪式活动等等。这个体系为儿童所熟知,易于感受,易于体验,自然也就易于写作。
生命表白的需求:乡土作文就是在《语文课程标准》(或教材大纲)的范围内,以学校的所在地或学生出生成长的本土为题材的作文。儿童的写作离不开乡土,儿童第一眼见到的世界是乡土,童年生活时期最长的世界是乡土,儿童获得生命体验最深的世界是乡土,儿童获得的个性感悟还是乡土,只有让儿童去关注乡土,表达乡土,才能触动每一个儿童心里最柔软的那一块儿,他们也最有话可说,最有话可写。乡土作文是最具有民族根和儿童心的作文。
乡土文化的召唤:乡土资源是源远流长最为丰富的,就拿笔者所在的乡土来说吧,上虞是虞舜文化的发源地,历代乡贤辈出、群星灿烂,民间故事丰盈,民族文化深厚,“东山再起”的东山,孝女曹娥的曹娥江,春晖教育之光的白马湖,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覆卮山……所有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珍贵的教育财富。上虞地方文化丛书的出版,小学《可爱的上虞》地方教材的推行,“知我上虞,爱我上虞,兴我上虞”系列活动的蓬勃开展,为乡土写作教学的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开展乡土写作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乡土人文熏陶下,激发写作兴趣,贴近现实生活,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乡土写作丰蕴儿童写作情愫
(一)乡土阅读——习得文本方法,迁移乡土表达
1.教材文本中迁移:实行读写结合乡土化,让儿童在读写中迁移写作技能,表达乡土情怀是乡土作文的创新点。如学习《家乡的桥》后可进行主题迁移,描写上虞的桥,叙写古桥迷人的传说;如学习《颐和园》后运用过渡衔接手法写美丽的校园;应用《乡下人家》的对比手法写美丽的水乡;迁移《桂林山水》的排比手法写校园仙鹤喷泉的美景等等。如苏教版第四册《月亮湾》第二段学习后,老师引导学生运用ABB结构叠词、比喻句,抓住家乡田野、小河的形状、色彩,写一段话,写出家乡景色的美。学生在文本的感悟中习得了表达的方法,结合图片和生活观察,勾勒出一幅幅充满稚气的家乡“图”。
2.乡土文学中品味:乡土文学的作家更接近读者,乡土文学景物的地域性、风俗的独特性、人物的乡土性等特点,更易缩短与读者的距离感,产生亲和力,更易激发乡土情感。如上虞有孝女曹娥、梁祝化蝶、合浦还珠、称炭炼剑、舜与百官、大禹治水、唐诗之路、谢安出山等美丽的乡土故事;《逗笑歌》《好儿童》《年糕谣》《萤火虫》《莲花落》《打荞麦》《丢手绢》《皮筋谣》《油菜开花黄如金》《抗日民谣二首》《跳绳歌》等有趣的民歌民谣;陈鹤琴、马一浮、徐懋庸、朱自清、丰子恺、李叔同、金近等近现代乡土名家名篇,赵畅、陈荣力、顾志坤、陈秋强、何家炜、高志林、郑志刚、徐伟军等一大群当代名家名篇……从乡土文学中汲取营养,提炼写作技能,丰富情感,更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童谣:“一根绳,两人摇,/三个宝宝排队跳。/摇得低,像水池,/摇得高,像座桥。/摇摇摇,像波涛,/跳跳跳,鱼蹦高。/你跳我跳大家跳,/好像鱼儿水中闹。”这是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乡土作家郑志刚的《跳绳歌》,被评为“全国80首优秀童谣”。老师独辟蹊径,开展《快乐的游戏——创编童谣》创作指导,让学生吟诵童谣,发现童谣的特点,运用童谣创作方法创编童谣。如赵艳小朋友的《跳皮筋》:“蓝天高,白云飘,/小朋友把皮筋跳/。蹦蹦蹦,跳跳跳,/你跳我跳大家跳,/一群“袋鼠”蹦得高,/人人跳得乐淘淘。”许佳颖小朋友的《踢毽子》:“踢踢踢,踢毽子,/踢得高,像只鸟,/踢得低,像只鸡。/你踢我踢大家踢,/大家玩得笑嘻嘻。”通过实践,让孩子感受生活的乐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乡土体验—— 汲取乡土营养,触发习作热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乡土化体验活动开掘出习作教学的源头活水,激发出孩子写作的乐趣,让作文课堂走向开放,走向生本,走向社会实践。如开展“走进虞山舜水”活动,亲近地方名胜,写写导游词,编编乡土小故事,模仿人文经典;如对话乡贤名家,了解作家写作背景,解读作品内蕴,感悟创作的心路历程,分享成功的喜悦,展望创作的未来;如夸夸风味特产,编儿歌、写童话、写童谣赞美家乡特产,在生动有趣的玩味中提高写作水平。如:宋明霞老师结合家乡水果丰富的特点,创设举行一年一度的“鲜果展销会”,请小朋友们为家乡的水果编几句儿歌,喊响水果品牌,吸引全国游客参加家乡四季鲜果游活动。学生们纷纷为下管的樱桃、长塘的柿子、盖北的葡萄、丁宅的草莓、二都的杨梅编儿歌,夸家乡,果香飘飘,别有韵味:长塘柿子长得好,红柿子,黄柿子,揭开盖子尝一尝,味道甜甜像蜜糖。紫葡萄,一串串,挂在藤上荡秋千。美人指,红玫瑰,品种丰富任你挑。甜津津,香喷喷,这里是江南吐鲁番。
(三)乡土展评—— 挖掘乡土题材,提升爱乡情怀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而这种充满情感的激励、唤醒和鼓励,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的,都将会产生令人欣喜的力量。融合虞舜文化这些不可或缺的珍贵家乡教育资源,开展如“江南第一庙”“可爱的家乡”等乡土特色小报展评、半山文学社刊物展示、乡土名片激励等激发爱乡情怀,为儿童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丰厚的精神底子。
三、乡土写作拔节生命成长
乡土写作的课堂是真情的课堂,倡导真情流淌、心灵互动;乡土写作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作文课堂在乡野田间,在缤纷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在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的参观过程中,在与乡贤对话互动间,在感动父爱的书信交流中;乡土写作的课堂还是体验的课堂,作文从“过去时”走向“现在进行时”,把体验、活动、写作指导、评价融合在一起,作文顺应儿童生命表白的需求,课堂是一种对话和交流、发现和分享,让儿童拥有一双发现美、捕捉美的眼睛,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灵,拥有一份热爱写作、乐于表达的情感,是乡土文化的滋养和儿童生命的拔节!以下是节选的乡土作文课后真情表白:
这一堂课后,我再去看了看校园里的景物,好像真的变了,变得更美了。谢谢老师,让我们在观察中发现美,在体验中学到写作本领。 (四(1)班 何诗怡)
“今天是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祝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我恭恭敬敬地祝福道。爷爷奶奶高兴地吃着“幸福菜”,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皱纹也舒展开来,仿佛年轻了十岁。看着他们津津有味地吃着我的杰作,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吃过饭后,我和爸爸向爷爷奶奶告别。下楼梯的时候,我听到了爷爷奶奶在屋子里的窃窃私语,还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我好像隐约听到奶奶说:“……这孩子真的长大了……” (四(4)班 陆天宇)
我相信,以后我出差再也不用担心了,因为我家里已经有一个小男子汉了,我不在的时候,他会照顾好这个家的。
(徐泽昊妈妈感言)
自从我给了爸爸那封信后,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爸爸的回信。看着爸爸语重心长的回信,我的眼泪流了下来。看似一封简简单单的信,饱含着这么多的爱。这次写作让我和爸爸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沟通,让我们彼此理解父女之爱。感谢爸爸,更感谢老师!
(五(5)班陈亮宇《感恩父爱》)
上虞乡土文化为儿童习作提供了一方生机勃勃的绿洲。儿童的乡土作文是一个值得开掘的“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