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丝绸之路考古发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文明曾对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就是中国发明的丝绸在其他古老国家的传播。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首次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3国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顺利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上有哪些重大考古发现?这些考古发现将为我们解开哪些历史之谜?
对丝绸之路路线的新认识
中国文明与欧、亚、非三大洲的古代文明很早就开始接触,相互影响,相互交流。这些古文明之间的交往路线一直没有概括性名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名著《中国》一书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一名。他对丝绸之路的经典定义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这个名称很快得到东西方众多学者的赞同。
最早的丝绸贸易就是从草原之路开始的,而唐代以后,东西方的交往逐渐改走海路,并在公元16世纪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以后,最终取代了传统的陆路交通。从时间上,考古新发现把东西方丝绸贸易的开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甚至更早时期。从空间上,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相互印证,说明张骞通西域不久,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就出现了中国丝绸。因此,研究者一般把罗马视为丝绸之路的终点,并把汉唐中国古都长安和洛阳视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我们把丝绸之路定义为: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
考古发现之一:最早定居天山南北的古民族来自哪里?
吐火罗人是最早定居天山南北的古民族之一。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兴起的月氏人、塔里木盆地北部的龟兹人、焉耆人、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楼兰人,皆为吐火罗系统民族。他们对西域文明乃至整个中国文明的发生、发展都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西亚起源的小麦就是吐火罗人从西方引入中国的。具有千年文明史的楼兰文明、对中国佛教史发生重大影响的龟兹文明,也是吐火罗人创造的。
新疆出土吐火罗语写卷表明,吐火罗人讲印欧语系的语言。尽管他们居住在印欧语系东方语支分布区,但是吐火罗语却具有印欧语系西方语支许多特点,与公元前1650~前1190年赫梯王国(今土耳其南部的安纳托里亚)流行的印欧古语密切相关。从考古学家在罗布泊采集的人类学材料,人们开始了解到古代楼兰人属于印欧人种群。中国人类学家韩康信研究了古墓沟出土的人头骨,发现它们与南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伏尔加河下游以及咸海沿岸青铜时代人类学材料存在许多共性,尤其与欧洲人种北欧类型相似,属于原始欧罗巴人种。古墓沟遗址的发现相当重要,再次证明罗布泊地区的古楼兰人是欧亚大陆迄今所知时代最早、分布最靠东方的欧洲人种群。然而,吐火罗人究竟何时与印欧语系西方语支的赫梯人、凯尔特人、希腊人分离?他们如何千里迢迢来到新疆塔里木盆地?迄今仍是一个谜。
考古发现之二:塔里木盆地最早使用的文字是汉字?
20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尼雅遗址发现数十枚西汉简牍,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黄文弼在罗布泊西北岸土垠遗址也发现了西汉简牍。这些简牍都是西域都护经营西域的重要物证,同时说明塔里木盆地最早使用的文字是汉字。东汉至十六国时期,中原王朝设西域长史对西域进行管理,治所就在罗布泊西岸楼兰LA城。此后,楼兰成了汉文化向西域传播的一个重要窗口。
1901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首次考察楼兰LA城,发现了大批魏晋木简残纸。魏晋书法真迹流传至今者寥寥无几,只有晋人陆机《平复帖》、王羲之《快雪时晴贴》等屈指可数的几件珍品,且为历代收藏家视为珍宝,密不示人;而斯文赫定在楼兰一次发掘所获魏晋文书就达150多件。接踵而来的是英国考察队的斯坦因和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橘瑞超,他们在楼兰同一古城又挖出数百件魏晋十六国时期的文书。日本大谷探险队比斯文赫定晚去楼兰,为什么斯文赫定收集的楼兰文书都是残片,而大谷探险队却能发现完整的李柏文书呢?这个秘密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揭破。原来,斯文赫定将完整的楼兰文书单独放在一起,并没交给欧洲汉学家研究。20世纪80年代,这批文书在斯德哥尔摩瑞典民族学博物馆被重新发现,它们写在5张黄麻纸上,文字多为草书,大量使用假借字。这些完整的文书,为研究魏晋尺牍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考古发现之三:楼兰为何盛产美女?
楼兰美女在丝绸之路上极负盛名,西域王公贵族皆以楼兰公主为妻。为什么楼兰盛产美女呢?人类学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个秘密。德国人类学家研究了伯格曼带回欧洲的楼兰人头骨,发现楼兰人属于印欧人种。原来,欧洲人种(高加索人种)向东方最远分布到楼兰,蒙古人种(黄色人种)与欧洲人种的分界在楼兰与敦煌之间。所谓楼兰美女实际上是一些欧亚混血儿,斯文赫定在楼兰发现了许多古尸,经西方体质人类学家鉴定,其中有不少欧亚混血儿。伯格曼在楼兰西部一个汉代墓地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虽然历经2000多年,依然风韵不减当年,被誉为“楼兰女王”。有趣的是,米兰壁画上的楼兰少女居然和2003年阿富汗小姐非常相像,尤其是她们的眼型。现代阿富汗人是由吐火罗系统游牧人――大月氏人与希腊移民相互融合而成,而楼兰人则属于吐火罗系统的绿洲定居民族,所以他们之间颇有相似之处。
考古发现之四:宋代的海上交通
如果说丝绸之路的开辟,为西方人了解东方打开了一个窗口,那么,晚唐以来开辟的海上陶瓷之路,则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另一扇窗口。自唐代安史之乱后,吐蕃、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相继崛起,宋朝受辽金的威胁逐渐退缩到东南一隅,政府军费和官俸开支浩大,每年还要负担沉重的“岁币”,不得不想方设法开辟新的财政来源,因而更加重视海外贸易。另一方面,、塞尔柱突厥人的兴起,迫使活跃的阿拉伯商人把贸易视线转移到东方,向东方开辟商路,越来越多地出入中国东南沿海口岸,从而客观上为宋代海外贸易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从技术条件看,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宋代海外贸易。宋代造船业的规模和制作技术,都比前代有了长足的进步。
早在宋代,泉州人就用“桐油加钉子”造出世界上先进的船种――福船。这种海船模仿阿拉伯海舶采用尖底,而非中国传统的平底沙船。1925年,泉州湾后诸港出土了这样一艘宋代古船,沉船残长24.2米,宽9.15米,复原之后,它的长度可以达到36米,宽11米,载重量200吨以上,是当时泉州所造中型货运海船。从它的剖面模型上,可以见到它有13个水密隔仓。水密隔仓在中国的运用始于唐代,比欧洲早了1100多年。
2003年,印度和英国联合考古队在南印度西海岸发现了一艘中世纪沉船,出土地点在科罗拉帮科钦市之南的泰加勒・迦达克拉帕里。这艘沉船长达22米,今称“泰加勒沉船”。这艘沉船采用平底、带有密封防水舱,并大量使用铁钉,明显有别于阿拉伯、波斯或印度式缝合木船。在福建泉州发现的13世纪中国海船的特点是:采用平底,带密封防水舱、缺少龙骨、茎状物或艉板、平底、成直角的转折部分、多层船板和船首、尾构架。尤其是大量采用铁钉连接部件,所以泰加勒沉船必为中国海船无疑。据碳14年代数据,这艘船沉没于11世纪初年,再次说明北宋时代的中国海船业已参与争夺印度洋的海上霸权。
考古发现之五:丝绸之路与罗马
在遥远的古代,罗马、印度、锡兰、扶南等国与中国之间就有着相当频繁的贸易往来。公元前1世纪末,奥古斯都将埃及并入罗马版图,亚历山大港和红海的贝勒尼斯港成了罗马人通往东方的重要门户。由于安息人垄断了丝绸之路的陆路交通,罗马人一直寻求从海上通往东方之路。奥古斯都对阿拉伯人因贸易积累的黄金垂涎不已,因而积极参与东方海上贸易。
1969年,在江苏徐州一座东汉墓发现了一件镶嵌各种名贵宝石的兽形铜砚台盒。在这件反映汉代工艺最高水平的罕见工艺品上,除了青金石、蓝宝石外,还镶嵌了许多红珊瑚。地中海沿岸意大利和摩洛哥盛产红珊瑚,并成为罗马从海上从事东方贸易的主要出口产品。江苏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这些红珊瑚可能也是罗马商人从海路输入的舶来品。
广州横枝岗西汉墓还发现一批罗马玻璃碗残片,可以拼接和黏合出两件完整器,另一件尚残三分之一。据化学分析,属于西方钠钙玻璃,可能属于公元前1世纪罗马玻璃生产中心的产品。广州汉墓还发现许多西方玻璃珠,有些是透明玻璃,也属于西方钠钙玻璃系统。横枝岗汉墓的年代在西汉中期,是目前中国境内所见最早的罗马玻璃器。此外,横枝岗西汉中期墓还发现3件深蓝色玻璃碗,无论化学成分还是制作工艺,都与地中海南岸罗马玻璃中心公元前1世纪的产品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