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学音乐课师生角色转换的实践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音乐课师生角色转换的实践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要深入思考,大胆尝试,深化音乐教学改革,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中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科教育思想、课堂教学过程等方面体现不够,教师在课堂上支配空间过大、支配时间过久,从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那么,在中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否可以互换呢?讲台是否可以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甚至为他人讲解的舞台呢?

为了进一步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在班干部的协助下,我们曾经针对相关问题做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分为5项:①你认为在高中阶段开设音乐课有无必要;②说出你喜欢的上课方式;③选出你喜欢的教材内容;④列出你认为合理的教学时间安排;⑤如果你是音乐教师,设计一节你想给大家上的课。这次调查,我们专门避开了一个词——建议。因为只是“提出建议”,仍然会使大家处于被动地位,而我们想让学生真正成为主角,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打破过去的那种模式,缝缝补补只会适得其反。

问卷收上来之后,我们的确吓了一跳。学生不仅认真对待,而且大多写出了一些实施方案,甚至有个别学生还编了教材,尤其第5项的回答更使我们眼界大开,课题新颖、安排合理,课堂之创意出乎我们的意料。

通过调查我们认识到,应该遵照“以兴趣为动力,以审美为核心,互动、合作、探究,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在音乐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以平等的态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用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情感吸引每一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由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进行自由想象、自由表现和自由创造,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不知不觉走进音乐殿堂,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课堂教改措施。

一、缩小距离,让我们坐在一起,促进教学环境的变革

大家都知道,传统的音乐教室和其他教室一样,一个讲台几排桌椅,这样几乎没有学生活动的地方,上课时老师也只能站在讲台上,而如果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的话,就会缺少音乐课中的和谐,也缺少音乐老师应有的亲和力。同时我认为,音乐课有别于其他课,音乐课上应有“音乐行为”,这种行为是放松的,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所以,应该打破旧的教室格局,在教室腾出一个“空地”,这个“空地”在学生围坐的中间,在某些时候,它属于教师;另外一些时候,它属于学生;大多数时候,它是教师与学生共有的。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舞台”。

二、引导学生“我们可能不会成为音乐家,但我们通过表演而自信”

“每课之星”是学生自己设计的一个课堂环节。也就是说,在每节课的前5分钟,要有1至2位同学走到“舞台”上为大家表演。表演者提前一周选定,表演内容可以是任何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器乐、歌唱、舞蹈、相声、小品、朗诵等。通过这个环节,我们发现在学生当中,少数人具备很高的器乐演奏水平,多数人具备独立歌唱的能力,每个人都具备对音乐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只是年龄、环境、成长的因素使一些学生显得有些羞涩和拘谨。经过登上“舞台”的锻炼之后,那些本来就身怀绝技的学生有了“明星”般的感觉,而有些从小到大在众人面前甚至一首歌都没有唱过的孩子也因为有了这个“第一次”而变得自信。

三、“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上”

心理学家认为,青年初期(高中时期)是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期,青年人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充满热情,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逐渐趋于成熟,开始走向生活。国外的心理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为心理的“断乳期”,即摆脱过去那种对父母的依赖关系,要求独立自主活动,完成个体社会化的时期。在这种心理因素的支配下,他们甚至连课也要自己上。按照传统的眼光,有些人肯定认为这是异想天开,如果他们能上课,还要老师做什么?我们在查阅资料时,看到《学记》里有这样一句话:“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也就是说,教育学生要引导而不是牵引,要勉励而不是强制,要启迪而不是代替。古人尚且知道开发学生独立学习的潜力,更别说今天了。给学生一个课题,让他们分组设计、收集资料,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到更多,在讲课时又能以同龄人的身份与同学直接进行交流,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适当加入补充和必要的修正,做一次配角,这样生动的教学方式大家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欣赏我们自己的作品,为我们自己喝彩

从标题上就可以看出,这是学生们最具创造性的活动。经过从小到大的音乐学习,他们有能力自己创造一些作品,哪怕这些作品是不成熟、略显幼稚的,但有一天当他们回忆起这样的旋律时,他们也可以骄傲地说,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完成这样的作品,需要互相协作,集思广益,因此班里学生被分成莫扎特组、贝多芬组、舒伯特组、冼星海组等,他们当然不能写出像贝多芬那样伟大的交响乐,但他们有自己的乐思,哪怕是演奏者手中滑过的几串音符,歌唱者口中吟唱的几句旋律,作词者笔下的几个词语,都可以与贝多芬的作品不分上下地奏响在教室的“舞台”上。这样,老师就成了学生最好的观众和引导者,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进步更令人欣慰呢?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