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艺术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等艺术院校肩负着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高等艺术院校学生是一个数量较大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既有与其他类别大学生的共同特点,又有自己的鲜明特点。社会责任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加强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对于践行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培养优秀文艺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基本状况
经过调研,课题组发现,尽管当前高等艺术院校大部分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大事,能够表现出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参与意识,但是也存在部分学生缺失社会责任感的现象,如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和集体利益;追求时尚生活,电脑、苹果手机、相机等成为必备的电子产品,衣服要名牌、出门得打车,花父母的钱心安理得,但在学习上怕苦、工作中怕累,忽视了自身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等。
1.尊重、爱护学生,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
一是充分尊重和维护学生的权利。高等艺术院校对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并不是简单通过刻板的政治教化进行灌输式教育能够达到的,应该尊重和维护学生正当权益,满足学生的艺术求知欲,创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要培养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就要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与身心健康,尊重和维护学生的人格与权利。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一棒子打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是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在高等艺术院校里,大学生在校外的实践机会较多,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会令自己盲目自信。学校给予学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实践如果不能让学生实现很好的自我肯定,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评价标准产生质疑,从而受到社会上一些非主流思想的影响,认为金钱是自身价值体现的唯一尺码,从而导致拜金思想,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所以,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也非常重要。
三是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德育育人积极性。由于专业特点鲜明,艺术专业的学生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多数与自己的专业有关,对专业教师有较多的认同感和服从意识。因此,专业教师有大量的机会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具备以下两个重要条件:
一方面,专业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师德素养。专业素养高的教师更能够获得学生的信赖和认同,在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时,能够被学生接受。师德素养高的教师由于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将“传道、授业、解惑”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社会学习和专业学习同样重要。
另一方面,高等艺术院校要尽量为每个班级配备班主任,以加强对学生工作的管理,并且要由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这样,专业教师就可以有更多机会与学生进行接触,双方在互动过程中,能够建立起更加亲密的情感。除了课堂教育外,每一次的班会,每一次的社会实践,每一次的集体出行,甚至班主任与学生每一次一对一的谈话,都将成为专业教师对学生普及社会责任感的过程。
2.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型社会活动和网络媒体进行责任感教育
一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作用,而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授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教师的方法和理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要树立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的正确“三观”,逐渐加强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体验。在大学生形成“三观”之初,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阵地,宣传正确、积极的“三观”理论,在观念中引领学生体悟社会的责任显得极为重要。再根据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热情奔放、个性鲜明、接受新事物快、富有才艺、强调个性发展、思维开阔等多方面特点,在具体的课堂上,可以采用“头脑风暴”、辩论和主题演讲等方式进行话题阐述,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思考具体的社会问题,领会作为社会人拥有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
二是要以参与国庆、奥运等大型活动为契机,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国庆、奥运等大型活动往往需招募大量的学生志愿者。高等艺术院校应严格志愿者的筛选,强化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素养,明确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之前经历一系列的“考验”,充分了解活动的详细内容以及将要面对的困难,并懂得珍视志愿资格。在志愿活动开启后,志愿者将会面对诸如酷暑高温、连续作业、放弃自己的假期进行排练、在缺乏某些基础设施的条件下生活、早起晚归甚至连夜进行彩排等考验,一些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由于个性突出、以自我为中心,需要带队教师在志愿活动的过程中较有耐心地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体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能够享受到任务完成的成就感。在志愿活动结束后,高等艺术院校应给予学生志愿者一定的表彰,并力图形成“榜样”效应。树立能感染艺术生德行情感的先进典型或优秀人物,产生较为普遍的激励作用,使艺术生切实感知到身边存在的、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可以观摩与模仿的楷模,进一步激发艺术生参与其他社会志愿活动的热情,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内化为自身的荣誉感。
三是充分利用网络的正面效应。当今社会,我们无法忽视网络对大众宣传的冲击力。面对“90后”大学生,根据他们对网络媒介依赖性的特点,我们必须牢牢掌握网络宣传阵地,其中校园网络的建设尤为重要。艺术院校总是努力将其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的人,那么高等艺术院校的校园网络中就应该体现出以上特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提供给学生所需的必要学业信息的基础上,开辟有关社会责任感的专栏,如相关的主题宣讲活动、专家讲座、典型案例学习等,并且可以开通微博,引发学生对具体社会事件进行社会责任感的讨论,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实现学生自我价值和艺术文化服务人民的有机结合
一是要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高等艺术院校要多组织一些能够激发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思考的校园活动,使他们通过倡导校园文明建设,走进社区,贴近社会,反思自己的道德行为。
二是高等艺术院校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除了实现自我价值,还要逐渐确立“艺术与文化服务人民”的基本意识。在学生社团组织活动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在发挥艺术专业特色的同时,注重活动的社会意义。另外,院校之间的社团交流能让艺术类大学生认识到自身和其他综合类大学生的差异,在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的同时,取长补短,力求让学生在组织、参与社会活动的实践中、在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理性辨析的基础上,规范自己行为,培养自身服务同学、服务校园的社会责任感,并从活动中得到提高与锻炼,实现自我价值,避免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功利思想。
4.加强班级建设,引导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
一是在班集体初建时,班主任要尽量让学生有归属感。如果班级成员感觉缺乏归属感或吸引力,班级建设将面临困境。在新班级组建之初,需要帮助班级成员重新认识自我,增强归属感,更好地进行校园生活。为大家尽快相识,减少学生面对陌生班级的紧张与焦虑,班主任可以采取多种活动方式,如班会、外出参观等,让学生对所在班级有一定的依赖性。
二是通过定期的班级活动,增强班集体的感召力。某些班级会在每周由班委组织一次主题活动。班主任在主题筛选上可以加入有关“社会公德”“社会责任”“社会服务”的元素,班级成员在活动中,将这些主题内化为自身的素质。班级建设还需要充分运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增加本班成员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社会实践不仅能够增加集体的凝聚力,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切身体会到责任感。
本文系2011年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项目号:BJSZ2011YB01
(执笔人:王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