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化不可仪式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化不可仪式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些人先天营养不足,缺少让众目聚焦的机遇,于是乎各种各样的仪式出现了。然而,仪式不是生活,更不能代替生活,生命不能用仪式来展现。日常生活中的仪式正在向文化和精神领域渗透乃至蔓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与警觉。

中国禅宗提倡栖居山林,自耕自足,禅农并重。六祖慧能甚至不设佛殿、不树佛像,只立法堂供参禅与研习经文。不拘法像、不拘仪式、讲究内心修为是中国禅宗的朴素作风。可惜的是,一本好经让后来的和尚念歪了,以至于普通人礼佛也非得往寺庙参拜不可,精神的偶像不是装在心里,似乎唯有仪式化了,才能证明信仰的存在。

于是,策划仪式的人与需要用仪式充实精神的人,就有了最佳的结合点。儒家文化是国学最重要的内容,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各式各样的读经班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让人感受到了复兴民族的磅礴激情。戴着唬人帽子的“大师”们,打着“拯救未来”的大旗到各地巡讲布道,让一些人学会了作揖、鞠躬、跪拜,把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弟子规》奉为圭皋,当成国学的精华甚至全部,并且照搬过来实践。国学被一些人仪式化了,这不仅是无知,更是悲哀!这些“大师”一边冠冕堂皇讲生态、讲和谐、讲感恩,一边却向他的信徒们散布说,如今全球自然灾害频发,局部战争不断,为什么某某城市、某某地区能够免遭其难,就是因为有像他一样的大师们居住在那里,这些城市和地区的藏经楼珍藏着大师们拯救未来的经典。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一旦仪式化,就有可能被妖魔化。

一些人对国学简单化、片面化的理解是十分有害的。听了“大师”的几堂课,以为学到了为人处事的真谛,以为掌握了拯救世界的法宝,以为就有能力去改变和重构社会秩序了。有位热衷于国学的朋友,令自己的子女脱离公办全日制学校,送到某地去念“国学”了。像这样走火入魔的人已经不是少数。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披着文化的袈裟,在传播伪文化、伪国学,这与社会上的传播组织没有什么两样。他们设计的仪式,有足够的力量颠覆人们长时间建立起来的固有思想和思维模式,让人稀里糊涂滑入歧途。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接受国学教育,平凡生活中处处浸润着儒家文化的营养,国学并没有像一些人说的到了荒芜的程度那么可怕。

提倡国学是社会文明在进步,但是,国学不能变成供人看热闹的仪式,生活不是仪式,文化不可仪式化。只有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生命的华彩才会在庸常的生活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