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马鞍山市农产品发展的现状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优势
1.资源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
马鞍山市地处长江下游南岸,现辖三县三区,36个乡镇。201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228.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4.34万人。全市土地面积4042平方公里,全市土地类型多样,山、水、平原兼备,拥有耕地面积187万亩,可养水面51万亩,林业用地88万亩。气侯温和,雨量充沛。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为多种农产品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我市成为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绝大部分消费者希望能购买到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我市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发展迅猛,截止目前,全市现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37家、认证品种84个、产地监测面积15800.3公顷、核准产量108384吨,绿色食品生产企业13家,认证品种42个,产地监测面积338565.5亩,核准产量128883吨。
2.政府推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关系到农业经济效业和农民增收,关系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更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市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关心支持下,我市从多方面入手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提高我市农产品档次,增强我市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马发[2009]11号)、《关于印发促进产业转移若干政策的通知》(马发[2012]1号)(暂行),对获“三品”认证企业、各级标准化项目实施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关工作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和政策扶持。
二、现状
1.抓产地保护,净化生产环境
首先是逐年分区域开展产地环境动态监测,先优势农产品产区、特色农产品产区,再到一般农产品产区,基本可实现产地环境动态监测五年一循环,为建立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提供科学依据。其次是建立产地监控和评价机制,监控农产品产地安全,消除环境污染。再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措施,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奠定环境基础。如在水产养殖业,坚持“以鱼养水、以水养渔”的生态理念,大力推广“种草、投螺、配养、稀放”的水产生态养殖模式,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减少了农业源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了渔药的使用量,保护和改善了水体环境,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双赢。在种植业,大力推进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专业化防治模式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农药、肥料使用量,提高农药、肥料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保环境。
2.抓投入品管理,严控生产源头
一是以国家明令禁用的农药、兽药为重点,加大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力度,保障农资产品质量。2012年全市共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1736家次,出动执法人员5042人次。查处案件23起,涉案货值14.09万元,罚款5.6万元。结合市场检查,开展农资产品例行检测,实行检测结果与依法查处有效衔接,2012年全市共抽检农资样品203个,其中,农药85个、肥料70个、饲料48个,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6.47%、82.86%、100%。对不合格肥料经营者进行了处罚。二是开展小农资店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评价工作,创建放心农资店。按照证照合法齐全、管理制度规范、具备生产经营条件、依法诚信经营、商品明码标价、台帐记录健全、接受社会监督、科学为农服务等条件,对农资经营店进行综合评价,公示评价结果,引导广大农资经营者规范经营、诚信经营。同时,建立农资生产经营者违法行为记录制度,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农资企业进行登记存档,进行教育处罚或媒体曝光。三是创新农资经营服务方式,鼓励农资连锁、农资农技双连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经营服务等多种经营模式,严把农资产品质量关,保障农产品安全。同时,开展植保专业化服务,实行统一供药、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防治技术、统一检查防效、统一收取服务费的“五统一”服务。2012年全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103.1万亩次,比2011年递增84%。
3.抓农业标准化推广,规范生产过程
第一本着“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着重制定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管理操作类地方标准,尽可能做到生产全过程标准相互衔接,全覆盖、系列化、易操作。目前,全市共制定地方标准30多项,其中,省级标准3项。第二积极创建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优先在全市水产品、奶牛、蔬菜、水果四大基地、“三品”认证企业、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种养大户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指导督促建设主体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做到有专门组织、有管理制度、有操作规程、有监督检测,并建立完整档案,实现质量可追溯。目前,全市共有各级标准化示范区82个,其中,国家级18个、省级28个、市级36个。第三鼓励争创品牌,提高产品档次。指导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农业“三品”和名牌农产品,并加强认后监督管理,保护品牌声誉。
4.抓产品检测,保障消费安全
首先完善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形成了以市级监测为骨干、以县级监测为基础、以乡镇监测为补充、以企业自律性检测为主体的农产品检测体系。依托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市卫生局等社会检测资源,创新市级检测运行模式,实现有效检测。其次突出重点单位、重点产品、重点项目开展检测工作,并注重定性检测与定量检测相结合,节约经费,扩大检测面和检测频率。第三方面注重发挥检测信息的作用,严格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引导消费,督促企业自律。2012年全市共抽检农产品样品8741份,其中,蔬菜、水果样品6470份、畜禽产品6128份(其中,生鲜乳7份)、水产品159份、粮食11份。抽检合格率除蔬菜、水果为99.98%,其它均为100%。
三、对策
1.强化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要强化协调管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共同做好监督管理工作。(2)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各级农业、新闻等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有关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全社会的质量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氛围。(3)增加投入。农产品质量建设从标准的制定实施、检测机构的建立、例行检测工作的开展,到农业环境、投入品的整治等等都是公益性、基础性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为农产品质量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4)加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今年计划建立市级农业物联网,利用农业物联网与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等技术优势,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打造从生产到餐桌全流通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2.抓责任主体,强化企业自律
一是建立全市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档案,确定重点监管对象。二是及时加强对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的宣传培训,让他们知法、懂法、遵法,增强其第一责任主体意识。每年我们都组织对农产品、农资生产销售企业的质量管理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及“三品”认证监管等相关知识培训。三是加强监督管理,要求生产销售企业严格实施相关制度,并进行服务指导。如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重点检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种养大户是否建立农业投入品采购和使用记录台帐、是否按规定使用农业投入品、是否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和兽药休药期;重点指导督查实施生产记录制度、自检制度、不合格农产品报告制度、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和进货记录制度的执行情况。四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单位”授牌活动。凡能自觉执行相关制度、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无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的单位给予授牌。
3.健全完善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
依据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加快制定适合我市推广应用的优势特色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做到有标可依,按标生产。到“十二五”末,力争制修订市级农林地方标准4项:《土鸡田间养殖技术操作规范》、《土鸡林间养殖技术操作规范》、《稻田培育幼蟹技术操作规范》、《蟹塘鳢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范》。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合理布局的原则,已初步建成以市级检测中心为骨干、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为基础、市场(企业)检测点为网络,形成统一权威、分工明确、定位清楚的市、县(区)、市场(企业)三级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实施对产地环境、农产品、农业投入品的有效检测,全面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确保市民消费安全。
4.抓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一是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二是实行例会制度。三是实行执法检查记录制度。四是实行违法行为记录与公示制度。五是实行投诉举报记录制度。六是实行信息报送与通报制度。七是实行应急机制。八是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九是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十是实行考核制度。
作者简介:王志润(1966―),女,农艺师,现供职于马鞍山市农业委员会,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