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夫妻两人一条腿,创出财富上百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夫妻两人一条腿,创出财富上百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刘新华在5岁时,一场意外的车祸夺去了他的右腿,后来必须依靠拐杖行走;周德凤在8岁时,也是一场车祸,让她两条腿高位截肢,后来安装了假肢,艰难挪步。刘新华三十岁仍然光棍一条,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村支书做媒,把同村的周德凤介绍给他,凑合着过日子。无数人反对和质疑这桩婚事,两个“没腿”的人往后怎么过日子呢?

今天,再也没有人质疑他们的生存能力了,甚至还有很多人羡慕他们的幸福生活。因为,在安徽省宣城市鳌峰街道的路口,有一栋五间地皮的三层楼房,那就是刘新华夫妇的住宅,十五间房子的固定资产价值就在一百万元以上。他们在城南菜市场还有两间门面,在市中心还开了一家网吧。

当越来越多的人投来羡慕或者觉得不可思议的目光时,谁能体会到这个只有一条腿的家庭在致富发家的路上洒下多少艰辛、多少血汗?

飞来横祸,失去右腿

在宣城南门,一个清瘦的中年残疾人艰难地骑着自行车,他左手掌龙头,左脚踩一下脚踏,右手持拐杖捣一下右边的脚踏,后座还带着100多斤猪肉,稳稳地向前驶去。他就是远近闻名的“卖肉郎”刘新华。

刘新华1962年出生于宣城市广德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66年夏天的一天, 4周岁的刘新华被卡车碾去了右腿。手术后,他被从耻骨骨节完全截去了整条右腿,双侧手臂外翻畸形,医院抢救及时才挽救了他的小命,可他几乎成了一个“废人”。

残疾和贫困并没有把刘新华击倒。1976年,刘新华初中毕业,他借了几千块钱,在家门口开了一个代销店,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生意还不错。他还给村民补鞋、修伞、配钥匙,也能赚一点钱。那时,他赚钱比他父亲做剃头匠还要来得快。到了1983年,农村开始普及这种小卖店了,生意变得十分萧条。这一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刘新华不得不重新寻找赚钱的门路。他开始往外面的世界闯,贩卖木头、木炭、农药、化肥等各种商品去浙江一带,又从浙江倒腾蔬菜回来卖。钱是可以赚到一点,但那时候道路条件很差,经常翻车,刘新华经历九死一生,吓怕了,决定换一个稳当点、安全点的营生。

1984年,刘新华靠小时候耳濡目染学来的理发手艺,在宣城南门开了一家理发店,每天有一两百块钱的收入,在当时可是数一数二的。可是不久,因为城市扩建,门面被拆掉了。

失去了理发的营生,刘新华一点也不气馁。因为他在理发时,广结人缘,消息灵通,方圆几里地的乡亲都信任他,刘新华开始“介绍杀猪”。他把杀猪匠介绍给养猪的乡亲,收取少量介绍费。农村杀猪,通常杀猪匠要先赊账,卖了猪肉再给养猪户肉钱,所以必须是熟人才做杀猪生意。乡亲们了解刘新华讲一是一,从不弄虚作假,所以杀猪时都愿意通过他来介绍杀猪匠。

“介绍杀猪”做了不久,刘新华就想,给别人介绍只能收取一点点介绍费,为什么自己不能干杀猪这营生呢?虽然他手拄二十多斤重的铁拐,已能跟常人一样走路,但杀猪这种体力活,他能做好么?家里人都反对,说,即使你什么事情都不做,我们也养活你。但倔强的刘新华不仅要做“杀猪匠”,还发誓要做最好的。杀猪时,大家伙帮忙把猪捆好,刘新华亲自操刀屠宰。他每天上午选好猪仔,下午杀猪,然后第二天清晨起床,开始卖猪肉。

他在农村卖了两年猪肉。1990年,刘新华再次来到宣城,在南门菜市场卖肉。不管冬夏、雨雪,他每天骑着载重自行车,后座带着100多斤猪肉,去卖肉。刘新华骑自行车比普通人艰难十倍,他只能左手掌龙头,左脚踩一下脚踏,右手持拐杖捣一下右边的脚踏。经历了无数次摔跤的锻炼,才能保证基本不摔跤了。可是他驮货,比常人要多吃多少苦头啊!有一次,自行车一头栽进路边的水塘里,他的下巴也被车把手戳得鲜血淋漓,路人看到只剩半截车子露出水面,以为他淹死了,找了半天,发现刘新华已经爬上来,衣衫褴褛地躺在岸上睡觉呢。还有一次,他带着两大袋梨子运三四十里路去卖,没想到在半路一个上坡路段摔了一跤,梨子滚得满地都是,刘新华一步一步地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所有梨子捡回来。

在南门菜市场,他每天选附近最好的猪仔屠宰,卖肉讲诚信,从不缺斤少两,加上老主顾们对他的体恤,刘新华的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渐渐地,有了点积蓄。

单腿硬汉娶了个没腿的老婆

因为残疾,刘新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对象。有一些女的看中了刘新华的钱袋子,钱花了不少,人一个没留在他身边。好姑娘跟他相好,可对方父母都不愿意自己的闺女嫁给这么个残疾人。

当年他在宣城南门开理发店时,隔壁有个女孩喜欢上他了。是邻村的张阿妹,比刘新华小八岁,她不仅觉得刘新华手艺不错,每天可以赚到一两百块钱,而且认为刘新华身残志坚,是条汉子。于是,张阿妹经常跑到刘新华的店里,给他帮帮忙,陪他聊聊天,她越来越觉得刘新华诚实可靠,是可以托付一生的男人。而刘新华在跟阿妹的接触中,发现她善良、宽容,对她越来越迷恋。两颗年轻的心越走越近,陷入热恋之中。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少日子,张阿妹的父母听说自己的女儿在跟隔壁村那个残疾人谈对象,不由怒火冲天,坚决不同意。他们想,怎么着,女儿也要嫁给一个好手好脚的男人,怎么能让女儿跟着一条腿、两只手臂畸形外翻的刘新华一起过日子呢?他们把阿妹锁在屋子里,不让她去见刘新华。

张阿妹在半夜趁父母熟睡偷偷溜出家门,找到刘新华,哭泣着扑进他怀里,说:“我们私奔吧,离开这里,到外地好好过日子。”这对年轻的恋人连夜出走,最终在几百里外的当涂落脚。后来,他们雇了辆卡车,悄悄地把理发店的家当运到当涂来了,租了两间门面,重新开理发店。可是不久,阿妹的父母还是找到了他们,把理发店砸了个稀巴烂,阿妹又被父母抓回家看管起来了。

刘新华跟着来到张家,好话说了一箩筐,阿妹的父亲还是不给他进家门,还拿了把锄头把刘新华的永久自行车砸碎。看见刘新华还不死心,张阿妹的父亲顺手就用锄头砸刘新华的腿,声称要把他另一个腿也打折。一锄头磕下去,刘新华的小腿立刻鲜血淋漓,张阿妹挣脱出来一把抱住父亲,冲刘新华哭喊:“傻子,你还来干什么!赶快逃命去!”

刘新华失魂落魄地离开张家,他跟张阿妹一年多的恋情被迫终结。跟阿妹分手对他打击很大,他再没心思去找对象了。

刘新华的消沉,村支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刘新华这么些年,也谈了不少对象,可至今还没谈成,糟踏了不少钱不说,还带来精神上的痛苦。村支书看刘新华也老大不小了,亲自当红娘,把双腿高位截肢的同村姑娘周德凤介绍给他。

周德凤1968年出生,比刘新华小六岁。8岁时,她因车祸双腿被高位截肢,长大后安装了假肢艰难挪步,假肢与断腿的腿骨摩擦,半截断腿经常被磨得血肉模糊。村支书开始提亲时,周德凤父母亲戚也死活不同意,说:“两个人都没腿,以后怎么过日子?”

一次,一个亲戚挖苦刘新华:“德凤洗澡后,一大盆洗澡水你怎么倒?连倒洗澡水都做不好,你还怎么照顾她?”刘新华看见她家澡盆里正好装满水,不服输的他敏捷地把澡盆端起来,端到门外老远的空地,把水倒了。

通过长时间的相处,周德凤父母看到了刘新华坚强、勤劳的品质,终于同意了这门婚事。1993年,两个缺腿的年轻人组织了一个家庭,“凑合着过日子”。

单腿家庭创出百万财富

小家庭组成了,然而他们还没有自己的房子。为了赚钱买房子,刘新华清早去肉联厂贩猪肉,再去南门菜市场卖肉。卖完肉,他在市区开三轮车带客,一直忙活到半夜回家。第二天一大清早又要去贩肉卖肉。周德凤也不闲着,她第一次到菜市场帮忙洗猪蹄、猪下水,准备蹲下去却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假肢把残腿磨得鲜血淋漓,再也站不起来。然而第二天,她还是微笑着赶来,强忍着残腿钻心的疼痛,慢慢地适应了强度劳动。

为了方便做生意,刘新华买了辆三轮摩托车,开着三轮车行驶在农村颠簸不平的泥土路上,常常翻车,把刘新华和他的老婆摔在路边水田里,半天爬不上来。

刘新华说,辛苦有辛苦钱,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起得早,肉联厂的猪肉可以挑,想肥有肥,想瘦有瘦;起得晚的话,只有别人挑剩下的了。100斤优质猪肉,可以赚到100块钱的利润,而质量次的,只能赚三四十块钱。刘新华几乎每天都是最早赶到的,赚这“辛苦钱”。终于,他们在南门有了两间自己的房子。

卖肉这行当竞争相当激烈,刘新华凭借诚信、优质,生意蒸蒸日上,最好的时候,他一天能卖出七八条猪的猪肉。而当初一起卖肉的一共有24户,现在只有14户了,其他10户吃不了辛苦,做不下去了。

刘新华能吃苦,他信奉“辛苦有辛苦钱”,每天清晨两点就起床,骑三轮摩托车到十几里外的肉联厂,挑选最优质的猪肉。猪仔被高压电击倒杀掉,然后用开水烫,再刮毛、剖肚、割头、电锯切片,此时刘新华就忙着摘猪肚里的五花油、洗肠子和猪下水,这些能多卖三四十块钱。

挑好了猪肉,辛苦地运回家,一般都已经6点钟了。把孩子送到学校上学之后,刘新华就要带着老婆去南门菜市场卖猪肉了。干上五个钟头,到11点多肉基本就卖光了,平均每天可以卖两头猪四百多斤猪肉,一上午可以净赚两百多块钱。

吃过中饭,刘新华一般午睡半个小时。下午,他去看管自家开的网吧,晚上8点半去老师家接儿子,9点多睡觉。次日早晨两点又得起床,开始新的一天的劳作。他精力充沛地挣辛苦钱,加上网吧收入,每天进账有四百元,每年有十几万。

付出了血汗,就会有回报。1999年,刘新华拿出30多万元在宣城市鳌峰街道盖新房。他亲自设计、画图纸,五间地皮的三层楼房终于在千禧年竣工,次年,夫妻俩带着健康的儿子搬入新居。目前,这套房产已经升值超过百万。

在宣城,人们都夸赞刘新华夫妇人品好、精神好,虽然比正常人少了腿,走路却比一般人更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创造了一个残疾人与命运抗争、发家致富的奇迹。然而,在创业的过程中,他们要比常人付出更多艰辛、更多困苦!

刘新华的勤劳辛苦,即使一个肢体健全的人,也未必能够承受,然而他做到了,他带着没腿的老婆勤劳致富奔小,夫妻齐心,其力断金,夫妻两人虽然只有一条腿,却不辞劳苦,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责编/邢荣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