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例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例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中有这样的目标阐述: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课程的总目标中我们可以明确数学的教学要围绕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相应的我们的数学课堂就要贯彻这一要求与理念,构建数学课堂要达到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帮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紧密“链接”起来。

1 创设生活情境,感悟生活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生活数学呢?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必要的。有效的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中有许多知识可以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情境,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可以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体验计算的价值。如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办起了“数学商店”,学生当售货员,教师当顾客,教师来到数学商店里买文具,教师问:“铅笔多少钱一支?橡皮多少钱一块?我买3支铅笔5块橡皮,你应收多少钱?”教师又来到另一组买4把尺子,2支钢笔。教师在教室里巡视一圈,然后请各组售货员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算的?由于学生对购买文具都亲自经历过,算起来当然得心应手,学生们都知道先算一种商品应付的钱,再算另一种商品应付的钱,最后把两种商品的价钱合起来,算出一共付多少钱。也就是先算乘后算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继续练习,发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这样,学生们从实践中,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了小数四则混合的运算规律,比教师生硬的说教要容易接受,且记忆深刻。

2 解决生活问题,回归生活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向学生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感觉数学的学习价值。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道开放题:学校开展敬老活动,邀请老年人和小朋友一起去秋游,老年人25人,小朋友150人,老师3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以上每人20元。”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全买团体票:(25+150+3)=3560(元)

不买团体票:(25+3)×30+150×15=3090(元)

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5+3+2)×20+(150-2)×15=2280(元)

通过集思广义和不同方案的比较,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优化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教材中可供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情境很多,如如学习“长方形的面积”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帮助父母计算装修自己家房间所需的地板数量及钱数。再如在学习了“比的应用”后,我们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帮助算一算住宅楼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习了“利息”的知识时,算一算自己在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

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与生活”的理念。

3 参与生活实践,应用于生活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将课堂与生活紧密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体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

例如在教学“比”和“比例”这个知识点时,学生理解很费力,解决生活问题于很少正确用比例知识来解答。特别是“影长和竿儿高”这个问题,学生很难理解用“正比例知识”来解答。为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测量围墙边儿最高一棵杨树的高度,有的学生提出爬上去量,有的学生说站到围墙边上量……这些都不是好办法,方法要么比较麻烦,要么比较危险,那怎么办呢?这时,我拿来了2米长的竹竿,笔直的插在杨树的旁边。此时,操场上阳光灿烂,树影、竿影、立即就出现了。我马上提出问题:竹竿和影儿长、杨树和树影有何关系? 怎样解答出杨树的高度?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领悟出“竿高和影儿长”之间的关系,找出了测量树高的最佳办法。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但数学知识本身是枯燥的,作为教师要教学生学会用双眼去观察,读懂身边的数学,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数学。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将数学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把数学当作一种兴趣,一种需要来研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使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是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才能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